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故乡(1917-2007中国作家的精神还乡史小说卷1)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1917-2007)中国作家的精神还乡史·小说卷一——故乡,其中收录了:鲁迅、郁达夫、柔石、艾芜、萧红等人的中短篇小说,具体包括了《狂人日记》、《春风沉醉的晚上》、《为奴隶的母亲》、《流浪人》、《月牙儿》、《马房之夜》等。

内容推荐

本书为(1917-2007)中国作家的精神还乡史·小说卷一——故乡,书中收录的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萧红的《马房之夜》、《呼兰河传(节选)》;老舍的《月牙儿》等。

目录

鲁迅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明天

 故乡

 阿Q正传

郁达夫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

 二月

艾芜

 山峡中

 流浪人

老舍

 月牙儿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手

 马房之夜

试读章节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眼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睛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我说“老五,对大哥说,我闷得慌,想到园里走走。”老五不答应,走了;停一会,可就来开了门。

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捷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P3-5

序言

精神的决定性

要谈论文学,不能不谈论精神。

文学是精神的创造物。精神的存在,决定着文学的形态、结构和品质。

精神哲学与精神分析

关于精神,不同民族、宗教的元典都有所讲述。系统的研究,当首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从精神的观念性出发,黑格尔把精神区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主观精神是个人的,它跨越灵魂的黑暗阶段,提升为自我意识,从自在到自为,最后发展为自由精神。对自觉意识和自由精神的强调,是黑格尔精神哲学最有光彩的地方。他指出,灵魂只是“精神的睡眠”,唯有意识从中觉醒,通过自己的活动向客观性解放自己。意识的真理是自我意识,精神的本质在于寻求自为存在,如果要实现自我的现实化这一本来命运,精神就必须突破诸种条件的限制,结束它与外部社会权力——国家的政治权力和财富的权力——的同一状态,也即适应的、顺从的状态。在这里,黑格尔着重的是精神的实践性、白为性。他把艺术连同宗教、哲学一起纳入绝对精神,其中指出艺术以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的直观形式来显示自己,以及思想要素的终极性,对于理解文学精神是富于启示意义的。

随着现代历史进程的演变,黑格尔的无所不包的体系哲学,很快遭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新兴哲学的冲击。其间,最具有冲击力的是存在主义哲学。

在拘谨的哲学史家那里,存在主义大约只是盛行于二十世纪战后时期的一个哲学流派,事实上,它是作为人类思想的一项重要运动,直接存在于现代历史主流之中。与黑格尔哲学不同的是,存在主义是反体系的,它不是逻各斯的产物,而是现代经验的活生生的果实,同现代人的生存体验密切相关。在黑格尔式的绝对的、无限的世界里,存在主义者划出有限的边界;从尼采、克尔凯郭尔,到海德格尔、萨特和加缪,他们关注的唯是人类个体的存在。在他们的哲学中,个人生存的险恶境遇,以及精神与生活相离异的黑暗图景得到充分的揭示;在唤起危机感的同时,他们指出反抗现实和自由选择的各种可能性。

相对于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存在主义致力于使问题回到个人性、主体性、偶然性上来,使精神获得一种生命感。如果说存在主义在打破绝对的信仰,理性的僭妄与滥用,传统的主客观二分法而使哲学向个体性偏移,以此体现它的革命性的话,那么,精神分析学说则直接从精神生命内部引发革命。

弗洛伊德最早打开无意识之门。他从精神症候的个案分析下手,引入“猜疑的阐释学”,揭示人的内驱力,爱欲与攻击本能,以及压抑机制、记忆和创伤、创造的奥秘,等等。他和他的弟子先后描述了精神过程的转换性、易变性和可替代性,在人们的观察和思想实践中变得愈加丰富起来。

后现代哲学话语更为激进。但是,可以看到,福柯、德里达、利奥塔、德勒兹等人对传统哲学在总体性、主体性、连续性和本质主义方面的批判,对思想、语言与权力的关系的批判,包括对精神分析的批判,都无非在进一步强调精神的自由。

……

回顾与前瞻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产生和新文学的诞生,迄今不足一百年历史,而且,整个历史进程非常的不平坦,有过许许多多压力和干扰、诱惑和禁忌;就整体而言,传统是短暂的、荏弱的,精神是匮乏的。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学习和吸收世界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中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其实,这也就是要求我们的精神还乡,返回到人的存在上来,回到新文学的源头里来,重振五四时代的“人的文学”的精神。

一个伟大的文学时代需要飓风般的精神的推动,而这风暴,是由作家乃至周围人群的众多个体的战斗呼息形成的。在这个转折的年代里,在沉寂已久而又代之以喧嚣躁动的此刻,英国文学的革新家柯勒律治写给他的朋友华滋华斯的信里有一句话,对于我们,可以说不失为一个警示和鼓舞。他说的是:

——必须同普遍的精神不振与顺应形势的状态作斗争!

2008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故乡(1917-2007中国作家的精神还乡史小说卷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贤治//肖建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2000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7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