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来自学生的教育建议
内容
编辑推荐

每每品读着学生的文章,我们发现平日被我们视为幼稚、任性,甚至不懂事、难交流的孩子们,却有着那么丰富的内心世界,那么深刻的人生感悟,那么真诚地想与我们成人进行交流的心。“假如我是老师,我会很注意用我的目光、我的眼神和学生们交流。…‘假如我是校长,我会将‘车无辕不行,人无信不立’作为我校校训,将诚信精神作为我们建校的基石,我要将诚信之风洒遍校园。“假如我是家长,我会真诚地与孩子成为朋友”……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分为“给校长的建议”、“给家长的建议”、“给教师的建议”三个板块,每个板块中提练了30儿条学生的建议,每个建议之后,附有学生文摘和教育者感言两部分内容。我们把学生文摘命名为“心灵呼声”,希望成人能够抛开工作的烦恼,放一放琐碎的家务,认真读一读孩子真诚的建议,静静听一听孩子心里的话……

目录

给校长的建议

 建议1:改变校服的式样/2

 建议2:不乱收费/5

 建议3:对课堂打假/8

 建议4:留个性化作业/11

 建议5:教会学生做人/15

 建议6:早晨上课时间后延/17

 建议7:加强自我学习/21

 建议8:加强学生品德教育/23

 建议9:以身作则/25

 建议10:招聘学生喜欢的老师/28

 建议11:广纳贤言/31

 建议12:做教师和学生的朋友/33

 建议13:更注重传授学习方法/37

 建议14:坚持“改革、创新、发展”/41

 建议15:注意节约教育资源/44

 建议16:丰富学生课余生活/46

 建议17:用好学校图书馆/50

 建议18:让学校充满童趣/53

 建议19:创建校园环境/56

 建议20:给学校合理定位/58

 建议21:务实不务虚/61

 建议22:办学理念与国际接轨/63

 建议23:更新教育观念/67

 建议24:对师生人性化关怀/69

 建议25:重视体育课/72

 建议26:真正减负/75

 建议27:合理安排课程/78

 建议28:真正实施素质教育/80

 建议29:让学校成为公平的净土/83

 建议30:拆除教室的摄像头/86

 建议31:认真对待每位学生/88

 建议32:提高学校教学质量/93

 建议33: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96

给家长的建议

 建议34:在自然课堂中给孩子一双翅膀/100

 建议35:对孩子要循循善诱/102

 建议36: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104

 建议37:对孩子要尊重和鼓励/107

 建议38:不逼孩子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情/110

 建议39:要善于培养孩子的习惯/113

 建议40:做孩子的榜样/115

 建议41:要让孩子品味人间的风雨/118

 建议42:建立民主的家庭制度/120

 建议43:与孩子共同成长/122

 建议44:与孩子相互理解和沟通/125

 建议45:对孩子要信任/130

 建议46:多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133

 建议47:家长不应打骂孩子/135

 建议48:增加与孩子相处交流的时间/138

 建议49:培养有思想而不是单纯“听话”的孩子/140

 建议50:注意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144

 建议51:不要伤害孩子的热情/147

 建议52: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149

 建议53:尊重孩子的隐私/152

 建议54:与孩子平等地沟通/155

 建议55:父亲多给孩子一些爱/158

 建议56:不要用“老”方法教育“新”孩子/161

 建议57:不要把孩子管得太紧/163

 建议58:珍惜孩子与您沟通的机会/166

 建议59:允许孩子为自己作决定/169

 建议60:循循善诱是家庭教育的良方/171

给老师的建议

 建议61: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176

 建议62: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178

 建议63: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180

 建议64:教会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182

 建议65:做一个不拖堂的老师/184

 建议66:别给学生留太多的作业/187

 建议67:能够做学生的朋友/189

 建议68:加强对学生爱心的培养/191

 建议69:对学生不以成绩论英雄/195

 建议70: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舞台/198

 建议71:和学生一起玩耍/201

 建议72: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203

 建议73:学会鼓励学生/206

 建议74:要注意自己的仪表/208

 建议75:做个幽默的老师/209

 建议76:不要吝啬微笑/212

 建议77:学会休息/214

 建议78:多与家长平等沟通/216

 建议79: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学生/218

 建议80:做一个多表扬少批评的教师/220

 建议81:甘做人梯/223

 建议82:做一个博学的教师/225

 建议83:关注孩子在家里的表现/227

 建议84:不要“火山爆发”,要善待学生/229

 建议85:不要带病给学生上课/232

 建议86:做学生的庇护神/234

 建议87:做到教学相长/236

 建议88:走进学生的心灵/238

 建议89:做一个拥有自己授课风格的教师/240

 建议90:培养学生的自信心/242

 建议91:保护学生的自尊/243

后记/247

试读章节

十一学校初一(2)班韩舒文:

就读于中学的学生,都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审美观、自己的想法。在校园中走上一圈,不但可以欣赏到校园中的花草树木,还可以见到学生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走过。他们,是校园中最大、最美的风景,而点缀“风景”的,自然是校服。在我这个校长看来,校服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设计好了,可以让学生们多一些自信,多几分快乐。现在的许多学校,初中、高中的校服款式都一样。我会让设计师把初中校服设计得活泼些,让学生们散发出青春朝气来。高中的校服则应庄重一些。因为我想,这样能使他们都展现出属于自己年龄的个性来。

理工附中分校初三(3)班吴素雅:

“我认为学校是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并不是一个人的。所以我决定,同学也可以参与学校的建设。”顿时,台下的几千双眼睛同时变得亮起来。“所以,我请大家开始设计校服,以舒适、美观为主,完成后可交到教务处,最后由同学筛选出最佳,并启用。”我说完,台下一片呼声,我很高兴第一天如此顺利。

第二天,教务处收到一大堆设计图,有的像苍蝇的样子,有的像塑身衣,还有的像熊……真是种类繁多。我叫来学生会的干部来帮助筛选。每张设计图我们都列出它的优缺点。最后选出优点多的,送往教师组审核,挑选出最棒的。在全校大会上,我手中拿着获胜的设计图,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未来的校服。过几天,同学们就可以穿上自己亲手设计的校服。”台下一片欢呼。我现在感到很幸福。

我拿着设计图,到处挑选布料,最后制作。我看见学生们穿着新校服高兴的样子,心里充满了喜悦。不过这只是我迈出的第一步。

心灵碰撞

在“给校长的建议”这个栏目的90篇征文中竟然有13位同学提到了校服这个问题,看来这是一个热点话题。同学们在作文中提到校服整体过于肥大不合身,颜色过于单一且搭配不合理,款式过于传统缺乏个性等一系列问题,普遍提出一个心愿:假如我是校长,我要重新为学生们量身定做一款更能体现出学生们青春朝气、精神面貌的校服。

校服是一个学校整体精神面貌和集体荣誉感的外在体现之一,要求学生在特定场合穿着校服,意在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使命感,因此,倡导学生统一着装意义深远。其实穿上一身自己所喜欢的校服,不仅能使学生们更显精神,而且能展现出学校的风采,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感觉。因此每个学校在这方面也费了不少心思。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同学不喜欢穿校服呢?

很多地方就此问题展开了调查。如北京地区对校服的调研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校服款式陈旧。时代在发展,可是校服的式样变化不大,反映不出当代学生的精神面貌,甚至穿上有点“老土”。第二,校服的质量问题严重,不仅面料不好,透气性差,做工也粗糙。第三,校服定价无法让人信服。调查发现,校服款式陈旧是学生意见最大、最集中的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市场上的服装款式新颖,颜色多样。中小学生正处在个性张扬且爱美的年龄阶段,都非常注重自身的形象,给予他们更大吸引力的当然就是市场上五光十色的服装,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校服。

那么,作为一校之长,如何让学生喜欢并自愿穿上校服呢?

首先,要明确定做合身、美观的校服的重要意义。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校服,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它能反映出一个学校所独具的风格特色,对校园文化及学生心理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一些集体场合,统一的服装体现整齐划一的团结精神。并且,学校定做校服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攀比现象。攀比是一种奢侈浪费行为,对学生与家长来说也是一种不良现象。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感觉满意的校服,学生会发自内心喜爱,会自觉主动地去穿着,这时,校服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P3-4

序言

教育似乎是成人的事情,但教育的主体却永远是学生,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生怎样看待教育,成为教育是否有效的一个核心问题。怎样了解学生的需求?既是一个教育理念问题,更是一个教育技巧问题。在多年研究学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我们探索了借助网络手段来了解学生需求的方法。

从2006年寒假开始,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与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在“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德育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海淀德育之窗”,开展了数字德育网络的研究工作。在数字德育网络的诸多栏目中,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网络征文”活动,逐渐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最受欢迎的优秀栏目之一。

时至今日,网络征文活动已经进行了七届,每届的征文题目不断变换,但都围绕“成人与学生相互沟通”的主题开展,先后开展了以“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是家长”;“与成人(老师、家长、校长)说说心理话”;“我眼中的老师(家长、校长)”等为题的征文活动。

面对纷沓而至、数量庞大、生动鲜活的学生征文,我们的心情极为激动和振奋。学生的征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言真意切。在北京市海淀区教工委、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研究人员对学生给出的教育建议进行了分类研究。

在对校长的建议上,主要集中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等方面。有对校长办学思想的建议,比如,学生们认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好校长可以塑造一所好学校。学生们希望校长不要只想着塑造学生,要想着开发学生、培养学生。有对学校生活的建议,希望学校是开启智慧的大门,学校是自己成长的重要一站,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乐园、是他们展示自己的世界。又有对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议,比如,希望校长为他们营造健康、公平、诚信、自主、活力、智慧、爱心、自由、让人信任的校园。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来建设校园,在校园里植树养花;希望用自己的绘画作品装饰走廊;希望在校园里穿着自己设计的个性化校服,在校园里张扬青春的活力、朝气与自信。有对教育内容的建议,希望学校里有大型的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学生们希望学校是能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只会学习的“书呆子”的地方。

在对教师工作的建议方面,涉及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育评价等方面。学生对教师教育理念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比如,学生们希望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思想的启蒙者”,希望教师不要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而要把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学生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深刻的建议,比如,希望教师不应仅仅满足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应钻研教法、钻研学生,用微笑、热情感染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而不应该靠题海和考试堆积成绩。教师不应该把学生控制在小小的教室里,而应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习的空间。学生们还希望教师能够用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互动,真正地走进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的朋友。学生更多的是对教师评价学生提出了建议,比如,教师应该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够平等地对待、善待每一个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在对家长的建议方面,主要集中在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上。比如,学生们承认家长对自己的付出,但不满意家长对他们方方面面的包办代替。他们认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成长路径如果都在家长的设计与掌控之中,看似给了他们很多很好的外力支持:但实际上是给了他们太多的约束,让他们失去了更多的自我选择、自我判断和自我实践的机会。学生们希望家长能给他们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任他们自由地驰骋,家长是呵护他们的护航者,而不是控制方向的掌舵人。学生们希望家长与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家长不能随意地打骂、侮辱他们,也不能随意干涉他们的自由与交往,家长应该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成为他们忠实的听众,成为他们真诚的朋友。孩子们希望家长不只是关心他们的学习,更应关心他们的成长。

通过开展对“学生给成人的建议”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发现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是一种崭新的德育活动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学生与成人沟通的方式,它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首先,它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平日常常认为孩子们幼稚、任性,甚至不懂事,难交流,但通过阅读他们的文章,我们发现,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非常深刻的人生感悟,而且他们也有着非常真诚地想与成人进行交流的心。所以这样的征文活动,给我们提供一个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平台。

其次,它使学生和成人共同体会换位思考的快乐。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我们认为理解应该从换位思考做起。让学生给校长、教师和家长提建议,学生就会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对方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予对方同等的关注,从另一个角度,成人在阅读学生的建议时,也会体味和感悟他们的愿望与要求。只有彼此了解,才能增进彼此的理解,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切合实际,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愉快健康地成长。

其三,它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从学生的建议中我们看到,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自我的需求,更多的是从社会发展、教育的作用、国家人才的培养角度来给教育和教育工作者提出建议。中小学生能够思考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能够具有为祖国和人民负责的情感和志向,是非常可贵的,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以及中小学生自身素养的完善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如果采用适当的方式,从恰当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成人与学生是可以产生心灵共鸣、是可以共同成长和进步的。

为了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也为了更好地引导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我们编写了此书,愿它能带给我们一缕阳光,带给我们思考和启发。

编者

后记

三年多来,在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德育网和海淀德育之窗这两个平台上,我们开展的七次寒暑假征文活动中,收到的学生稿件过万份,总字数超百万,为了使网上征文活动可持续地开展下去,每一届活动之后,我们都组织专家、学者和教师对学生的征文作品进行逐一分析和评奖,并将获奖证书和编辑成册的优秀作品集,发放给所有获奖的中小学生。

通过网络征文这样的形式与中小学生沟通,我们有了这样深切的感触:当代中小学生追求自由、平等、个性、宽松的发展空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建构完善的自我,这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也是人性追求。作为成人,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他们期望的环境。我们应从人格上尊重孩子,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个体看待,给予他们应该具有的尊严;我们要从孩子发展的视角思考问题,而不要从成人需求的视角思考问题,不要企图让孩子成为自己的“翻版”;我们要尽可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思维,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企图用各种各样的知识塞满他们的心灵;我们要允许他们张扬个性,显示年轻人应有的青春活力。只有这样,孩子的成长才是快乐的、可持续的、充满希望的……

学生在征文作品中,表达了对家长和老师深深的情感,对教育的寄托和希望,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认为这是一份引导我们更好地进行教育改革的宝贵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来自学生真情实感的作品,我们的课题研究小组,又开展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并在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本书,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奉献给大家。

本书中,我们分为给校长的建议、给家长的建议、给教师的建议三个板块,每个板块中提炼了三十几条学生的建议,每个建议之后,附有学生的文摘和教育者感言两部分内容。我们把学生文摘命名为“心灵呼声”,希望成人能够抛开工作的烦恼,放一放琐碎的家务,认真读一读孩子真诚的建议,静静地听一听孩子心里的话……

我们把教育者感言命名为“心灵碰撞”。沟通生成美丽,碰撞产生火花。也许我们不是最好的老师,“真诚的交流沟通”才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的真诚,会使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本书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联合组织编写。第一部分由李洪敏、梁晓红、栾大鸦、赵华老师编著,第二部分由尹静、薛余华、王笑梅、王方、陈雪芬老师编著,第三部分由张渝鸿、陈林、马建国、冯志忻老师编著,全书由王笑梅、李雪玲老师统稿、校正。

在此书出版之际,我们要衷心地感谢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对此项研究的鼎力支持,正是有了多年的亲密合作、相互配合,才会有今天的成果;我们也要感谢为了本书的出版付出辛苦劳动的各位学者、专家和老师们。,由于你们的默默付出,确保了本书的按期出版;我们更要感谢参与2006年暑假“假如我是家长”、“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老师”网络征文,为我们提供文章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积极参与,也正是由于受到你们真诚参与的感动,才有了我们编辑此书的动意和决心。也才能够让我们坚持不懈地把此项工作进行到底。

我们知道,由于我们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本书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留下许多遗憾,为此我们深表歉意,但是我们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此书,也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来自学生的教育建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颍惠//亓效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33593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2: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