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它本来又是如何的?它的崛起能量究竟来自于何处?这一切的历史含义又在哪里?……本书分六章内容,对此进行了作答。通过本书,你将获得对于上海乃至是对它的市民社会的某种新的认知。
图书 | 上海市民社会史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上海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它本来又是如何的?它的崛起能量究竟来自于何处?这一切的历史含义又在哪里?……本书分六章内容,对此进行了作答。通过本书,你将获得对于上海乃至是对它的市民社会的某种新的认知。 目录 序 第一章 上海的天时、地利、人和 一、天时——上海开埠 1.“不为遥制”的“国中之国” (1)“治外法权” (2)“不为遥制” 2.主权形式与国民身份 3.上海租界的规模效应 二、地利——“立场”决定视野 1.上海,“襟江”而“带海” 2.比邻江浙,左右逢源 3.上海的“看海” 三、人和——从移民到市民 1.共同的移民履历 (1)战争难民 (2)流民无产者 (3)各种学人和知识分子 (4)各地绅商 2.共同的市民身份 (1)城市资产者 (2)产业工人 (3)“中间阶层” (4)小商小贩和个体劳动者 (5)外籍“居留民” 第二章 求真务实,融会中西 一、物用器具的西化现象 1.标新立异上海滩 2.“原来外国的苍蝇那么大” 3.价值评判的实践标准 4.“师夷人之长技” 二、西学“政”、“教”及其兼容 1.开风气之先的移风易俗 2.民主的镜鉴与启蒙 三、国民意识与国家认同 1.洋人之恶 2.上海的抗争 (1)爱国集会 (2)罢工、罢市、罢学 (3)抵制洋货 四、开眼看世界 1.所谓沪人“亲美” 2.“黄金十年”中的上海 3.上海的“和为贵” (1)历史的传承 (2)要竞争不要战争 五、近代上海的心结:国力 1.国力衰败,国难未已 (1)“祸福恃人终难久也” (2)“中国弱,日本是贼” (3)国弱则子民蒙难 2.“商战”立国 第三章 个体本位及其历史的定义 一、个体概念的历史异同 1.同质个体的“马铃薯” 2.应运而生的异质个体 (1)社会分工改变个体属性 (2)契约化的社会关系 (3)道德评判与历史评判 二、“哪里没有私产权,哪里就没有正义” 1.私产权的历史形态 (1)权力之法器 (2)权钱交易的历史版本 2.私产权之上海新天地 (1)“上海地方等级已乱” (2)从权力资本到资本权力 三、近代人权的女权标志 四、上海的“义”“利”之辩 1.“人须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2.“君神合一”之历史批判 3.“有教堂的市场经济” 第四章 由市民而社会 一、法律的公约机制 1.没有秩序就没有自由 2.公信与聚合 (1)以体制建构公信 (2)“不通人情”的人情 3.法律的“群众性” (1)“沪人健讼” (2)从“讼棍”到“律师” 二、“持续的、治本的爱国主义” 1.赤子之痛 2.“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呀?!” 3.对国家的自主认同 4.“国家主义”的窠臼 三、个体本位与社会伦理 1.“纳税人”意识 (1)“不出代议士,不纳租税” (2)“为市政目的而自行纳税” 2.市民社团的作用和意义 (1)“团结就是力量” (2)民间团体的异生物——黑社会 3.慈善事业的社会功能 第五章 市民社会的体制诉求 一、反对“己亥建储” 二、君主立宪运动 1.体制变革的上海舆论 2.“中国国会”和“预备立宪公会” 3.和平立宪还是体制革命 (1)规避流血的市民性格 (2)“广义革命”论 (3)一个历史的契机 (4)忧虑之一: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5)忧虑之二:文化的毁弃 4.“天意难回,人事宜尽” 三、走向共和 1.市民参与的辛亥革命 2.政治妥协下的共和体制 3.“共和”的哀痛 四、一些反思 1.思想理论准备不足 2.对市民社会的认识盲点 3.民主随“集体强权”而走样 4.民主随政权争夺而异化 第六章 独立的报纸舆论 一、报纸的先天属性 1.报纸原是“新闻纸” 2.民主启蒙的工具 (1)“恪守报馆为发表舆论之天职” (2)“解读民主”之先声 二、公共舆论的载体 1.秉持公众立场 2.现代“乡校”及其公议形式 三、公共价值的公约平台 1.推崇物质文明 2.推崇观念更新 3.主动为民代言 四、“报馆应有独立之精神” 1.体制外运作 2.与时俱进适时革新 3.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结语:在重启与再造中 一、市场经济:否定之否定“再否定” 1.政府主导与市民认同 2.市场主导与市民意愿 3.同步增长的精神需求 二、若为自由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上海市民社会史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甡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41130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5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首版时间 | 2007-01-01 |
印刷时间 | 200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2.81 |
丛书名 | |
印张 | 11.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