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日光流年》、《情感狱》、《受活》、《最后一个女知青》、《坚硬如水》、《丁庄梦》等;中篇小说《年月日》、《耙楼天歌》等。其作品曾多次获得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上海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等国内文学奖项。
本书为其亲情散文集,共计21篇。
图书 | 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 |
内容 | 编辑推荐 阎连科,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日光流年》、《情感狱》、《受活》、《最后一个女知青》、《坚硬如水》、《丁庄梦》等;中篇小说《年月日》、《耙楼天歌》等。其作品曾多次获得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上海中长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等国内文学奖项。 本书为其亲情散文集,共计21篇。 内容推荐 母亲这时候,便拿着那信,去找人念了,回来路上,逢人就说,连科要回来过年了,仿佛超常的喜事。接着,过年的计划全都变了,肉要多割些,馍要多蒸些,扁食的馅儿要多剁些。做这些事情时,母亲的陈病就犯了,眼又涩又疼,各骨关节被刀碎了一样。可她脸上总是笑意充盈着。挖空儿到镇上的车站,一辆一辆望那从洛阳开来的长途客车。车很多,一辆又一辆地开来;人也很多,一涌一涌地挤下。她终于没有找到她的儿子,低着头回家,夕阳如烧红的铁板样烤压着她的后背…… 这是截选自本书的一段文字。 该书收录了我国著名作家阎连科的亲情散文21篇。 目录 小书大说(代序) 过年的母亲 大姐 二胡与儿子 想念父亲 祈祷的大姑 哥哥给我买的自行车 我是谁 那个走进洛阳的少年 我本茶盲 掏鸟窝 一桩丑行 感念老师 镇上的银行 三个读书人 早逝的两个同学 尚姓一家人的命运 乡谜三题 乡村六说 乡村九题 赵家 回了家的马红革 试读章节 过年的母亲 倏忽之间,兵已做了十四春秋,每遇了过年,就念着回家。急慌慌写一封家信,告母亲说,我要回家过年,仿佛超常的喜事。母亲这时候,便拿着那信,去找人念了,回来路上,逢人就说,连科要回来过年了,仿佛超常的喜事。接着,过年的计划全都变了,肉要多割些,馍要多蒸些,扁食的馅儿要多剁些。做这些事情时,母亲的陈病就犯了,眼又涩又疼,各骨关节被刀碎了一样。可她脸上总是笑意充盈着,挖空儿到镇上的车站,一辆一辆望那从洛阳开来的长途客车。车很多,一辆又一辆地开来;人也很多,一涌一涌地挤下。她终于没有找到她的儿子,低着头回家,夕阳如烧红的铁板样烤压着她的后背。熟人问说哪儿去了?她说年过到头上了,却忘了买一包味精。那人又说味精不是肉,少了也就少了。母亲说,我孩娃回来过年,怎能没了味精呢。回到家,母亲草草准备了一顿夜饭,让人吃着,身上又酸又疼,舀了饭,又将碗推下,上床早早睡了。然却一夜没有合眼,在床上翻着等那天亮。天又迟迟不亮,就索性起来,到灶房把菜刀小心地剁出一串烦乱的响音。剁着剁着,案板上就铺了光色,母亲就又往镇上车站去了,以为我是昨晚住了洛阳,今早儿会坐头班车回家…… 这样接了三朝五日,真正开始忙年了。母亲要洗莱、煮肉、发面、扫房屋,请人写对联,到山坡采折柏枝,着实挖不出空闲,就委派她身边邻舍的孩娃,一群着到车站等候。 待孩娃们再也感觉不到接人的新鲜,母亲也就委派不动他们了。那车站上就冷清许多,忽然问仿佛荒野。可就这时候,我携着孩子,领着妻子,从那一趟客车上下了来,踩着那换成了水泥的街路,激动着穿过街去,回到了家里。推开门时,母亲正围着围裙在灶房忙着,或在院落剥玉蜀穗儿喂鸡,再或趴在缝纫机上替人赶做过年的新衣。然无论忙着什么事情,那块自染的土蓝围裙总是要在腰上系着。这时候看见我、妻和孩子,便略微一怔,过来抱了她的孙子,脸上映出难得有一次的红润,说你们外面忙,火车上人又多,回不来就不要回了,谁让你们赶着回来过年呢?明年再也不要回了! 妻不是农村的人,她一生受到的是和农村文化截然不同的教育,甚至和她同样的城里人相比,那教育也很独僻,所以与乡村的文化和习俗,她是坚决地格格不入。每次回家,打算着初六返回,初二她便焚心地急。今年过年,我独自同孩子回了,且提早写信,明确日期:腊月三十回家,午时到洛阳,下午晌半到镇上。一切都准时得少见。长途客车颠到镇上时,我问孩子: “见了奶奶你怎么办?” “让奶奶抱着。” “说啥?” “说奶奶好,我想你。” “还说啥?” “说妈妈上班回不来,妈妈让我问奶奶好。” “还怎样?” “过年不要奶奶的压岁钱。” 这就到了镇上。镇上一如往年,路两边摆有烟酒摊、水果摊、花炮摊j商店的门依然地开着,仿佛十四年未曾关过。这时候已贴了大年,采买的人都已买过,卖主们也只等那忘买了什么的粗心人突然光顾。街上是二种年前的冷清,想必大人们忙着,孩娃也在家里忙着。我拉着孩子下了汽车,四顾着找寻,除了夕阳的光照,便是摊贩收货回家的从容,还有麻雀在路口树上孤独的啁啾。 没有找到我的母亲。 孩子说:“你不是说奶奶在车站接我吗?” 我说:“奶奶接厌了,不来啦。” 我牵着孩子的小手,背着行李从街上穿过。行李沉极,全是过年的货品:酒、烟、水果糖、糕点、麦乳精、罐头和孩子穿小了或款式过时了却照样新着能穿的小衣。我期望能碰到一位熟人,替我背上一程,可一直到家,未曾见了哪个村人。推开家门时候,母亲正围着那块围裙,在房檐下搅着面糊。孩子如期地高唤了一声奶奶,母亲的手僵了一下,抬起头来,欲笑时却又正色,问就你和孩子回来了?我说孩子他妈厂里不放假。母亲脸上就要润出的喜红不见了,她慢慢走下台阶,我以为她要抱孩子,可她却只过来摸摸孩子的头,说长高了,奶奶老了,抱不动了。 到这时,我果真发现母亲老了,白发参半了。孩子也真的长高了,已经到了他奶奶的齐腰。我很受惊吓,仿佛母亲的衰老和孩子的长成都是母亲语后的事,突然问的事。跟着母亲,默默地走进上房,七步八步的路,也使我突然明白,我已经走完了三十三年的人生。 我说母亲:“你怎的也不去车站接我们?” 母亲说:“知道你们哪天哪一阵到家,我就可以在家给你们按时烧饭了,不用接了。” 说话时,母亲用身子挨着她的孙子,面糊在他的头上方搅得很快。她问: “在家住几天?” 我说:“过完正月十五。” 她说:“半个月?” 我说:“十六天。” “当兵十多年,你还从没在家住够过这么长时间哩。”母亲这样说着,就往灶房去了,小小一阵后,端来了两碗鸡蛋面汤,让我和孩子吃着,自己去扦叶儿包了扁食。接下,就是帮母亲贴对联,插柏枝,放鞭炮…… 鞭炮的鸣炸,宣告说大年正式开始了。 夜里,我抱着睡热的孩子陪母亲熬年,母亲说了许多村中韵事情,说谁谁家的女儿出嫁了,家里给陪嫁了一个电视机;说谁谁家的孩娃考上大学了,家里供养不起,就不上了。最后就说我的那个姑死时病得多么的重,村里哪个人刚四十就得了癌症;话到这儿时,母亲看了一眼桌上摆的父亲的遗像。我便说娘,你独自在家寂寞,不妨可以信信佛教,基督教,信迷信也行,同别人一道,上山找找神,庙里烧烧香,不说花钱,来回跑跑身体会好些。 母亲说:“我都试过,那些全是假的,信不进去。” 再就不说了,夜也深了进去,森森地黑着,便都静静地睡下。来日,我绝早起床,放了初一鞭炮,先将下好的饺子敬上神位,又将另一碗端到娘的床前。娘吃后又睡,直睡到太阳走上窗面,才起来说天真好啊,过了个好年。初一这天,母亲依旧很忙,出出进进,不断把我带回的东西送给邻舍,回来时又不断用衣襟包一兜邻舍的东西,如花生、核桃、柿饼。趁母亲不在时,我看了母亲的过年准备,比任何一年都显丰盛,馍满着两箱,油货堆了五盆,走亲戚的礼肉,一条条挂在半空,共七条。我有四个姑,三个舅,我算了,马不歇蹄走完这些亲戚,需我五天至六天。可在我夜问领着孩子去村里看了几个老人后,回来时母亲已把我的提包掏空又装满了。 她说:“你明天领着孩子走吧。” 我说:“走?我请了半月假啊。” 母亲说你走吧,过完初一就过完了年,你媳妇在外,你领着孩娃回来,这是理道不通的哦。你和孩娃,还有孩娃妈,你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过年咋样也不能分开的! 我说:“过完十五再走。” 母亲说:“你要不是孝子,你就过完十五再走。” 一夜无话。来日母亲果真起床烧了早饭,叫醒我和孩子吃了,就提着行李将我们送往镇上车站。这个年,是我第三十三次在老家过年,是我在家过得最短的一次,前计后算,也才满了一天,且走时,母亲交待,说明年别再回了,外面过年比家里热闹。 P1-5 序言 小书大说 一个运动员无论是刚刚进行了万米长跑,还是刚刚完成了百米冲刺,他都会在越过终点之后的那一刻,有一段惯性的运动。而真正使他兴奋不已、倍感遗憾或悲从心来的那种五味杂陈的感受,并不在他起跑后的竞争阶段——那时候他脑子里一片空白,唯一的念头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终点。可冲过终点后的那段放慢脚步的运动,却是运动员心中最为轻松、最为懊悔、最为悲伤和最为百感交集的时刻。 我们要了解一个运动员的内心世界,最重要的阶段应该是他越过终点后的那段源自心灵的那一刻的感受。无论他获得冠军后要以一个鱼跃的姿势跳上领奖台,或是以最末的名次到达终点后,。直接瘫倒在地上的那一瞬间,这都是他们人生最为漫长、最为复杂的内心世界的一次最为简捷的表露。 去年,我出版了十二卷本的《阎连科文集》,其中除了大家共知的原因,没有收入我的某一篇小说和《丁庄梦》之外,几乎收入了我前半生的全部作品。今年,又在花城出版社出版这三本小书:《亲情散文》、,《读书笔记》和《文学演讲》,这正是我半生的长跑中,在又一次到了“终点”后内心五味陈杂的一次最为简捷的表露。《文学演讲》的全部“文章”,没有一篇收入那十二卷的文集,但其中每一篇的每一句话,都是我对我的文学和文学的世界的大胆放言。《读书笔记》和《亲情散文》,也有多半文章因故没有收入那套文丛之内,今天把它们集成小册,也正是因为前者是我对我的一些阅读偏颇的却是我个人的感悟之说。而后者,则是我人生最大情感的最真挚的释放。这是一套小书,却是一套大说。谈文学,谈得有些海阔天空,漫无疆界;谈读书,谈得有些东拉西扯,甚至不着边际。唯独《亲情散文》似乎有其环道,有其中心。但我却以为亲情,在今天世风日下、四处无情的世界中,是唯一相对稳固的人世大情。所以,这是一丛小书,却也是我半生文学和半世人生的大说大情。 2008年1月16日于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阎连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0529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0 |
出版时间 | 2008-05-01 |
首版时间 | 2008-05-01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