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1天读懂管理史
内容
编辑推荐

不知多少次,每当管理中出现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一遍又一遍从零开始,去寻找解决方案。而实际上,如果回头看一看,就会发现我们的前辈早已用他们的智慧解决了类似的问题。本书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寻找管理发展的轨迹,推演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一本难得的管理历史性读物。企业、公司中那些受到文化困扰和竞争威胁的管理者,可以从本书中汲取灵感,聆听管理前辈的声音,在层出不穷的新的管理潮流和时尚中明辨是非。

内容推荐

当代学习管理,已经成了经理人无可避免的选择。经理人意识到,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管理、了解管理历史,从那些曾经影响过企业利润、世界经济格局的管理思潮、管理技术中,找出自己所在企业管理难题的答案。

本书旨在帮助为数众多的经理人能通过管理历史学会管理的真谛。它通过故事呈现历史,通过案例诠释概念,凭借清晰的对纷繁芜杂事件背后本质规律的把握能力,将人类有史以来几乎所有对管理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实践进行了梳理,对几乎所有有关管理的精辟思想进行了浓缩。

目录

第一章 古代的管理智慧

 古代中国的用人之道

 古巴比伦完善的管理制度

 古埃及的管理体系

 古希腊的民主管理

 古罗马的管理智慧

第二章 1900—1910:科学管理的力量

 管理运动——现代管理的前奏

 早期科学管理的思想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科学理论的传播和发展

第三章 1911—1920: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福特:摩登时代的先锋

 装配线的产生

 T型车=汽车消费大众化

 5美元日薪制

第四章 1921—1930:组织的出现

 早期的组织理论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韦伯的行政集权组织

 斯隆:组织思考的典范

 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五章 1931—1940:关注人的因素

 社会人的雏形

 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

 人本管理思想

 不同层次的需求

 双因素理论

第六章 1941—1950:质量管理

 休哈特的质量控制

 戴明的质量管理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助推者

 克罗斯比的零缺陷思维

第七章 1951—1960:目标管理

 战后的黄金时代

 在通用的日子

 德鲁克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发展

第八章 1961—1970: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诞生

 揭开战略管理之谜

 钱德勒:战略管理思想的拓荒者

 走进安索夫

 明茨伯格的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学派

第九章 1971—1980:组织变革

 建立学习型组织

 《第五项修炼》

 经营策略需要变革

 杜邦公司的变革

第十章 1981—1990:企业再造

 企业的流程再造

 宏暮集团企业再造

 MBL和福特的流程再造

 宇通客车的流程再造

 惠普公司的HR再造

 海尔企业再造

第十一章 现代经典管理

 管理的力量

 情感管理

 目视管理

 长效管理

 国际管理

 特许经营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古代中国的用人之道

作为一个管理者,如何让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工作?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问题。当管理者感叹能力超群的人才难用时,不妨回顾一下历史,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的帝王将相们就深谙用人之道,并将其运用得如火纯青。

诸葛亮在《将苑·知人性》中讲道:“夫知人性,莫难察焉。”可见,连“智圣”也不免对选人用人而发愁。选用能胜任的员工难,选用能忠诚的员工更是难上加难,这需要我们掌握足够多的方法。这些方法当中,有一些是中国传统的做法,我们称其为“去圣绝学”的大智慧。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一定要样样才干都强过别人,但必须具备超群的用人才干。如果管理者不善于识人、用人,不能将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自己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那么即使自己有三头六臂,最终也难以成功。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对于聪明的人,用他的计谋;对于愚蠢的人,用他的力气;对于勇敢的人,用他的威势;对于胆小的人,用他的谨慎。他还认为,人的品行能力,往往不可能兼备,管理者应该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这样才能用好人。清朝魏源则更系统地论述了这个观点,他认为管理者用人时,不但要懂得取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还要知道一个人的短处和长处是什么,在长处中,最大的长处是什么。如果管理者不清楚这些,就不可能用好人,也不可能管理好人。

有“宰相之杰”之称的张居正,23岁中进士,先后为国家当政十年。因其起用名将戚继光、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等功绩载誉千古,谥号“文忠”。对于治理臣民众生,他的管理方法是“工于谋国”而立等见效,令人称奇。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这位管理天才的看人、用人、调人方法。

一、看人:克服六大误差

“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是张居正的名言,他在著名的《陈六事疏》的“核名实”一篇中,专门论述了用人方略。在这篇文章中,他总结了自己前后主持十年国事的用人体验,提出看人容易出现的六大误差:徒眩于声名、尽拘于资格、摇之以毁誉、杂之以爱憎、以一事概其平生、以一眚掩其大节。就是说,不听名声而看行为,不问资历而看潜力,不听闲言而看功实,不凭好恶而趋理性,不能以一事论英雄,也不能以一错定平生。

二、用人:讲究考核检查

考核与检查必须双管齐下。目前,企业管理者在考核和检查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倾向于某一方面。有的倾向于考核,凭借人力资源部出台一套考核方法,实现用人以功实的管理;有的管理者倾向于检查,即以过程监督为主,进行事中管理而不是秋后算账。张居正则认为这两种方法必须兼顾,应同时进行。

三、调人:是一种提拔

巧用而不是滥用平级调动,把岗位轮换用得使员工当成一种提拔,可以化平凡为神奇。一般来说,岗位轮换有其目的性,不外乎以下三种:一是瓦解帮派,任职时间一久就形成了习惯势力,不便于全局管理;二是锻炼人才,提高其综合素质,尤其到基层负责是一般的上升通道,因为这样符合中国人的老规矩“名将出身行武”;三是利用新人的加入产生新的制衡关系,以利于最高领导控制企业的所有员工。因此,岗位轮换成为很多决策者的御人大法。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的故事,让管理者看到了不重视人才、不善于用人会带来恶果。

刘邦出身于市井,既无文采,又无武功,有人甚至称他为无赖。从实力上来说,他根本就不是项羽的对手,但他善于用人,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能人智士。当时,项羽身边有一个杰出的谋士叫范增。此人能力超群,善出奇计。他看出刘邦是项羽最大的隐患,曾屡劝项羽杀刘邦,可项羽却不采纳他的意见,也根本不把范增当人才加以重用,刘邦的谋士陈平看出了这一点,便使用离间计,让项羽削去了范增的权力,并把范增打发回家养老。范增忠心为主,不但不被重用,反遭猜忌,在忧郁愤懑中,病死在途中。范增死后两年,项羽的军队被刘邦、韩信、彭越的联军击败,项羽逃到乌江,自刎而死。于是刘邦作为楚汉战争的胜利者,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汉朝。刘邦在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时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他还认为,自己获胜的原因在于会用人。因此,想要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像刘邦一样,要善于用人。

的确,中国古代的用人之道博大精深。当管理者为如何用人、如何用好人头痛不已的时候,中国的古人会告诉你,怎样才能做到“用人如器”。P3-5

序言

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见证了管理形成的戏剧性过程。管理成为一种职业。管理从一种不可言传的、非正式的、临时性的活动,发展成为一种可以从所有可能的角度进行规范分析和评论的活动。管理摆脱了阴影的笼罩,成为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它的触角伸得很远。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东西、没有什么组织和活动可以超越管理的范畴。

尽管管理是在20世纪成熟起来的,但这并不表明管理在1900年之前是不存在的。在文明的曙光初现时,人类已经开始了管理的实践,只是在过去100年里,管理才得到认识、分析、监控和传授,才有了一定的形式。

1903年,在泰勒提出科学管理思想以前,尽管管理一直就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但没有哪个人会把它当作一门专业的学问,也没有经理人这样一个专事管理的职业群体存在。20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工商业彻底地改变了这一切。几乎是在眨眼之间,管理变得炙手可热了;无数商业巨子、学界精英和梦想成功的人士纷纷投入对管理的研究之中,而经理人作为帮助企业进行管理的人,也大量涌现。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在1954年出版的名著——《管理的实践》一书中自信地宣称:“经理人已经成为工业社会中一个独立的领导群体,没有任何一个新机构、新的领导群体像经理人人群一样发展迅速,并在如此短的时期内被证明是不可或缺的。”

大师的宣言没有错。在20世纪后半叶,管理被进一步证明是企业最重要的任务,而经理人的观念和智慧,早已被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没有人敢忽略管理的力量。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商学院、专门的学术机构研究管理学;社会上涌现出无数的管理咨询公司,进行管理咨询和管理培训;莘莘学子考MBA的热潮持续不退;有关管理的书籍汗牛充栋。进入到21世纪,人们对管理的热情更是前所未有。在西方国家,你甚至找不到一个从未参加过提高个人管理水平活动的管理者。

学习管理,已经成了经理人无可避免的选择。经理人意识到,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管理、了解管理历史,从那些曾经影响过企业利润、世界经济格局的管理思潮、管理技术中,找出自己所在企业管理难题的答案。

目前,我国企业战略管理正处于学习和创新并举的阶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如果不系统地研究国外战略思想的来龙去脉,就很难做到知己知彼。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而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因此,无论从学习研究国外企业战略管理的经验出发,还是从应对我们面临的挑战、制定我国企业的竞争战略出发,都应认真研究战略管理的发展历史。

诚然,管理永远处于变革之中,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没有哪一种曾经的管理技术能包治百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研究管理的过去没有价值。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它重复自己的规律。”如果认真分析,经理人将会发现,今天我们所遇到的很多工商业问题并非新问题,过去的管理者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并早已解决了。管理中的一切似乎是全新的,管理中的一切又像山峰一样古老。

事实上,没有人能离开历史去构建未来,就像没有人能离开空气和水也能够生存下去一样。

本书旨在帮助为数众多的经理人能通过管理历史学会管理的真谛。它通过故事呈现历史,通过案例诠释概念,凭借清晰的对纷繁芜杂事件背后本质规律的把握能力,将人类有史以来几乎所有对管理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实践进行了梳理,对几乎所有有关管理的精辟思想进行了浓缩。

由于作者本人水平有限,文中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作者  2006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1天读懂管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秋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441612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0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