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补充性货币监管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多年来,理论界未有系统研究补充性货币诸多问题的成果,特别是补充性货币的监管问题的成果。近年来,一些碎片化的研究,难以对经济社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本专著是第一次系统研究补充性货币相关问题特别是监管问题的研究成果。在本专著成稿之前,笔者就收集了大量资料,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作了较详尽的考察。经过两年的预研,本项目于2016年6月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CJY067)的立项。经过4年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之后,几经修订及完善,先后耗时约10年时间,终成此书。 内容推荐 “补充性货币”是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而产生的特殊货币,对国民经济影响相当大。研究发现,补充性货币可以有两面性,对中国经济与金融有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必须很好运用。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研究补充性货币风险的专著。本书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补充性货币分析指标体系,使用专门针对补充性货币进行的实证调研数据,其问题范围广,且具有针对性,易于后期的深入研究和详细分析。同时,构建独特的理论分析框架,有助于深入分析补充性货币问题及其与背后原因之间的联系机制,不仅可以全面地比较法定货币和非法定货币的差异,还能更加充分地解释金融冲击是通过何种渠道对其风险水平造成影响的。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二、补充性货币的内涵、边界、演进历史、特征和分类 三、研究框架、内容及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评述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二、补充性货币的相关理论评述 三、典型补充性货币的实例 四、货币危机模型的评述 五、有关现代货币监管的研究评述 第三章监管对象:补充性货币内涵分析 一、法定货币、代用货币、电子货币与补充性货币 二、泛信用货币、虚拟货币、数字货币与补充性货币 三、能源货币、阶段性货币、易货贸易、代币券与补充性货币 四、金融工具、准货币、劳动券、绿色货币与补充性货币 第四章中国补充性货币的发展及监管现状 一、中国补充性货币的早期实践与监管——以“中华红色经济之都”为例 二、当代中国实体形态补充性货币的发展及监管现状 三、当代中国虚拟形态补充性货币的发展与监管现状 第五章补充性货币监管的国际经验 一、国际补充性货币监管概述 二、美国的经验 三、欧洲国家的经验 四、日本及新加坡的经验 五、经验的启示与挑战 第六章中国补充性货币的监管模式及机理 一、补充性货币的监管模式与监管目标 二、补充性货币的监管模式类别 三、补充性货币监管机理的实质 四、广义的补充性货币监管机理 五、狭义的补充性货币监管机理 六、狭义补充性货币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七章中国补充性货币的监管方法 第八章补充性货币的监管效应——基于比特币的分析 第九章结论、展望与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补充性货币监管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蒋海曦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45659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568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62000 |
| 出版时间 | 2022-12-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2-12-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822.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