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围栏社会的兴起 内蒙古草场制度变迁与牧区的社会转型 |
内容 | 内容推荐 \t草原牧区从游牧到定居的转型离不开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的调整。随着草场承包责任制改革,围栏已不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更是界定牧区人地关系与相关主体关系的重要符号。人地关系的变化主要休现在牧民生计层面。在草场承包经营背景下,围封牧场定居放牧成为了牧区主要的生计模式。与此同时,围栏的出现同样重新塑造着牧民彼此、牧民与集体、牧民与国家以及外来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意义上可将当前的草原牧区概括为围栏社会。围栏社会中的人地关系与主体关系的转型性特征也成为进一步推进牧区振兴与共同富裕的主要背景。 目录 \t第一章 导论 \t第一节 选题背景 \t第二节 研究问题 \t第三节 研究方法 \t第四节 研究意义 \t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 \t第一节 文献梳理与问题聚焦 \t第二节 理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t第三章 田野概况:从游牧世界到围栏社会 \t第一节 区域概况与历史沿革 \t第二节 自然条件与牧民生计 \t第三节 游牧知识与自然禁忌 \t第四节 嘎查村落与人口结构 \t第五节 草场制度与人地关系 \t第四章 草场制度的演变历程 \t第一节 游牧中的人地关系 \t第二节 游牧社会中的草场及其利用体系 \t第三节 从人民公社到围栏社会的演变 \t第五章 “发羊财”:围栏中的生计转型与谋生之道 \t第一节 围栏中的草场和人 \t第二节 围栏经济:草场承包后的牧民生计 \t第三节 围栏经济的发展瓶颈及其制度根源 \t第四节 小结:围栏定牧放大草场的生财效应 \t第六章 限地权:围栏中的生态变迁与草场治理 \t第一节 草场制度变革与草场退化 \t第二节 草原生态治理与牧民生计变迁 \t第三节 草原生态治理困境及其制度根源 \t第四节 小结:围栏定牧强化了草场权利边界 \t第七章 寻地热:围栏中的关系转型与草场纠纷 \t第一节 草场制度变迁与牧区转型性民间纠纷 \t第二节 集体的重构与牧区两性关系的演变 \t第三节 围栏中的内与外:制度变革与外来主体的进入 \t第四节 小结:围栏边界重塑牧区主体关系 \t第八章 围栏社会中的私地困境与地方性合作解 \t第一节 围栏社会的私地困境 \t第二节 敖包礼俗的重建与牧区社会整合 \t第三节 礼俗的重建与地方社会中的合作解 \t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t第一节 草场制度变迁和围栏社会的兴起 \t第二节 围栏社会中的牧民主体性及其跨栏实践的现实意义 \t第三节 多元分化的牧区与牧区研究展望 \t附录 \t一 微观游牧中的草场利用 \t二 部分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t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围栏社会的兴起 内蒙古草场制度变迁与牧区的社会转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孟根达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74039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03000 |
出版时间 | 2024-03-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3-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327.26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