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大西南文学论坛 第6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大西南文学论坛》是四川师范大学大西南文学研究中心于2016年创办的学术集刊,由巴蜀书社出版,每年两辑。《大西南文学论坛》的办刊宗旨是:学术性、现实感与综合性。学术性是学术刊物的生命与灵魂,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是学术研究最核心的理念,本刊秉持这一理念,并希望尽自己所能创造一个自由、原创、争鸣的学术空间。本刊常设大西南区域文化与文学、文学个案研究、大西南学人、符号学与文学、文学前沿、当代大西南作家作品研究等栏目。本集刊的持续出版将有力地推动大西南文学研究与批评的深入开展,比较有效地促进文学研究领域学术交流与繁荣。 内容推荐 本辑继续保持特色栏目“大西南区域文化与文学”和“文学个案研究”,同时开设两个新的栏目“李白研究”和“外国文论”。本辑论文从研究领域上看涵括了大西南区域从古至今的文化与文学现象,尤其是集中对李白研究、清代巴蜀诗歌、四川当代文学的研究,都极具学术前沿性,体现了本辑刊收录文章的宗旨与特色。选用文章注重文学与历史、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双向互动,在地域性之外探寻文学当代的新路径探索。 目录 大西南区域文化与文学 身体、鬼魂与大地 ——论阿来小说《云中记》中的生命观 付海鸿(3) “世界性”宽度与“在地性”温度的交融 ——论冯良《西南边》历史书写的双重维度 李琴(17) “生命写作”与脱嵌者形象建构 ——李娟作品再研究 李涯(30) 《纸飞机》:一首属于重庆大轰炸的儿童悲歌 刘平(43) 《艾芜全集》中的歌谣与巴蜀地域文化 王振,刘颖,周金翼(55) 李白研究 论李白诗歌对《庄子》僻典的巧用及其审美追求 尹玉珊(73) 西域酒俗文化与李白饮酒史共通性论略 海滨(96) 李白诗文中的蜀人身份认同及故园书写 徐小洁(121) 柳梦寅拟次李白诗歌探析 王红霞,洪仕建,乐奕(137) 论朝鲜王朝文人徐居正对李白的接受 陈泉颖(157) 朝鲜时期文人对李白《浔阳紫极宫感秋作》“知非”思想的接受 余小活(173) 文学与文化个案研究 论梁漱溟的儒家现代化践行 黎保荣(187) 新文学教育活动与京派散文 陈啸(213) 论南来“左翼”文人对战时香港本土文艺青年的培养 张望(230) 波澜与句法:吕本中诗学体系论析 左志南,张艺玟(246) 平川游学与蓝仁诗名的流传 吴文庆(268) 元明之际文祸、党祸影响下的文人交往与对话模式转换 李婷婷(279) 论神圣显现与寺院神圣性的构建 高畅(293) 中国古代文人的消夏阅读及其历史嬗变 祝童(306) 外国文论 逾越惯常:论新性灵主义诗学 薛武(335) 斯皮瓦克比较文学理论的中国旅行 李国栋(353) 阅读在内心体验 ——霍兰德之阅读“本体” 冯莉钧(366) 《大西南文学论坛》征稿启事(38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西南文学论坛 第6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敏,谭光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12124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78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500000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9.9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