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晚清诗坛中的诗人张之洞 |
内容 | 内容推荐 张之洞不仅是近代政坛中的一位名臣能吏,亦是晚清诗坛中的领袖人物和学术思想界的中坚。不管是写诗作文,问学论道,还是行为处事,张之洞都以平正通达、典雅庄重为旨归,所以他于诗歌所讲求的“崇雅尚正”,就是以他性情、修身之正为基础的。张之洞于诗歌之功,乃在于晚清宗宋诗风大盛之时,调和唐宋,主张“宋意唐格”,力求“中庸”、雅正。而其所提倡之“清切”说,颇有诗学价值,但同时也有认知的局限性。张之洞身居高位而能打破门户之隔,包容多种诗风,兼其诗学思想富有独特风格,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的诗歌交流,影响了当时的诗坛风气。本书从文学和诗人的角度研究了维新政治人物张之洞及其诗学页献。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第一章 张之洞诗歌创作分期及概况 第一节 四十岁之前的诗文创作活动 一 学习、考试时期的诗文创作(1841-1863) 二 初入仕途时期的诗文活动(1863-1870) 三 同治年间张之洞在京师的诗文生活(1870-1873) 四 任四川学政时期(1873-1877) 第二节 四十一岁至七十一岁的诗文创作活动 一 清流时期(1877-1881) 二 任山西巡抚时期(1881-1884) 三 督粤时期(1884-1889) 四 督鄂时期(1889-1907) 第三节 七十一岁入都之后的诗文创作活动 第二章 张之洞的诗学主张 第一节 崇雅尚正 一 以性情、修身之正为基础 二 张之洞平正的思想观念 三 “江西魔派不堪吟” 第二节 宋意唐格 一 清人关于唐、宋诗分合关系的新认识 二 “平生诗才尤殊绝,能将宋意入唐格” 第三节 诗务清切 一 “清切”说之辩 二 “清切”说的局限性 第三章 张之洞的诗歌创作及其特点 第一节 张之洞诗歌内容 一 写景记游 二 悼亡怀旧 三 记人咏史、咏物抒怀 四 赠别、唱和诗 五 题画诗 六 《连珠诗》 第二节 张之洞诗歌的特色 一 用典精切 二 诗中有人 三 各体诗皆工绝 第三节 张之洞诗歌的语言艺术 一 写景明秀 二 用语华实相宜 第四章 张之洞与光宣诗坛的关系 第一节 张之洞与其幕府中之诗人 一 张之洞与其幕府中之诗弟子 二 张之洞与其幕府中的其他诗人 三 张之洞幕府中诗人们的诗文创作活动 第二节 张之洞与光宣诗坛中的诗人们 一 张之洞与诗坛名流 二 张之洞与清流健将 三 张之洞与维新人士 第三节 张之洞在光宣诗坛中的地位 一 广泛的交游对象 二 融通的诗学观念 第五章 张之洞与曾国藩在文化层面的比较 第一节 张之洞与曾国藩之间的比较 一 张之洞与曾国藩的文化观 二 张之洞与曾国藩的人才观 三 张之洞与曾国藩的诗学主张 四 张之洞与曾国藩诗歌创作比较 第二节 张之洞与曾国藩两个幕府间的比较 一 幕府人员特色 二 幕府文化特色 主要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晚清诗坛中的诗人张之洞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米玉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8116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16000 |
出版时间 | 2021-05-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5-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7.5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