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莲花炉:打开的盖 |
| 内容 | 内容推荐 2008年,作者首次踏入晌堂山石窟大佛洞,便被中心柱坛基下“打开盖的莲花炉”吸引住了。正是这个神秘奠测的莲花炉,引起了作者深入研究的兴趣。在完成了《大空王佛——僧安道壹刻经与北朝视觉文化》一书之后,作者找到了研究此“莲花炉”的新方法,那就是从视觉史的角度来研究这个佛教造像。在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前人往往将佛教造像中的“莲花炉”误读为中国传统的“博山炉”,亦或是袄教祭祀中的“火坛”。为此,作者对三者进行了考证性的解读,以纠正之;同时深入研究并厘清了三者之间的渊源及关系。之后,作者广泛搜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及山东现存佛教造像中的“莲花炉”图像资料,采用视觉史的研究方法,集中分析、比较、研究,最终得出了“莲花炉”在佛教造像中究竟有什么含义,并揭示了“莲花炉”的由来,其中所隐藏的秘密以及背后所发生的故事。本书视角独特,考证严谨,论证充分,图文并茂,适用于考古工作者、艺术理论学者、美术史家以及相关爱好者,值得我们深入阅读。 目录 绪论:中西方“宇宙观”比较背景下的“视觉史体系”建构 第一章莲花炉的涵义 第一节香炉与博山炉 第二节袄教里的火坛 第三节佛教之中香炉应用与图像表达 第四节巩义石窟寺里香炉形态、使用方式及意义 第五节云冈石窟莲花炉的类种 小结 第二章作为概念图像的莲花炉 第一节综合莲花炉形态:青岛博物馆藏丈八佛 第二节托举形态的莲花炉 第三节人物对称性的莲花炉观念及案例 第四节动物对称性莲花炉 小结 第三章邺城近畿的莲花炉 第一节四面佛造像塔引发的三个类型莲花炉的考察 第二节邺城近畿莲花炉图像的三个类型莲花炉的考察 小结 第四章响堂山的莲花炉形态 第一节北响堂的莲花炉 第二节南响堂的莲花炉 第三节水浴寺的莲花炉 小结 第五章打开盖的莲花炉 第一节响堂山石窟中打开盖的莲花炉 第二节光焰冲起的“莲花炉” 第三节炉中炼新生 第四节云冈石窟中莲花炉的剖面与意义衍化 第五节多重意义的激发 小结 结语 附录 1.图片来源 2.“中国古代造像视觉史体系”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莲花炉:打开的盖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强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8188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6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3-10-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3-10-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79.3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