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青少版)/中外名人传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不但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其实,孔子本来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之所以能蜚声海内外,完全得益于他对知识的渴求、对学问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孔子的思想里很强调个人修养的作用,他用推已及人的方法思考问题,他认为一个人要成功,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帮助别人,使别人得到提高。这个想法一下子把个人的修养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而孔子的一生,就是努力把自己提高到这个境界的过程。

内容推荐

自我的勤奋学习和教育学生几乎是孔子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当然他也做过大官,但是时间都很短,不过孔子教育学生的目的就是做官,找到机会为国家出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孔子的理想在那个时代难以实现,促成他在晚年编写整理了六经,作为传达自己思想的典籍。这些典籍经过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一直流传至今,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上古时候的文献资料,很多是经过他们整理、记录、保存下来的。

孔子的思想里很强调个人修养的作用,他用推已及人的方法思考问题,他认为一个人要成功,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帮助别人,使别人得到提高。这个想法一下子把个人的修养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而孔子的一生,就是努力把自己提高到这个境界的过程。

目录

一 圣人之后

二 礼在鲁国

三 敏而好学

四 有教无类

五 游学经历

六 十字路口

七 平步青云

八 决意离鲁

九 周游列国

十 对话哲人

十一 回归自我

十二 万世师表

十三 编著六经

十四 魂归泗水

试读章节

孔子出生以后,叔梁纥的生活就像掉在了蜜罐里,整天高兴得合不拢嘴。作为一个逃难来到鲁国的移民后代,叔梁纥的成就可以说是无人能比。他做地方的行政长官,可谓德高望重,代表国家出征的时候,又在诸侯里获得了很高的声望。现在他老来得子,老孔家的血脉能够得以延续,可以说了了他的一大心愿。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可惜好景不长,三年之后,叔梁纥就去世了。对于叔梁纥来说,他已经七十多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况且他的愿望也都一一实现,成就非凡,所以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但是对于整个孔家来说却是个灭顶之灾。叔梁纥生前是当地的镇长,虽然官不大,工资不高,但也能够养活一家人。现在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孟皮是个残疾人,孔子才三岁多一点,两个人都没办法继承父亲的事业,也没有能力去养家糊口,一家人的生活就成了问题。孔家不但彻底没落了,而且陷入了饥寒交迫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矛盾就出现了。当初叔梁纥为了生个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先后娶过三房妻子,第一个妻子生了9个女儿,第二个妻子生了孟皮,第三个妻子生了孔子。叔梁纥死的时候已经70多岁,他的家庭情况我们没有确切的资料。他的9个女儿有没有结婚,他的三房妻子是不是都还在,他有没有兄弟姐妹,他们有没有分家另过,或者是整个移居到鲁国的孔家都住在一起,这些情况我们都不清楚。不过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叔梁纥家是一个大家庭,各种关系显得复杂而微妙。这些关系叔梁纥在世的时候还能得到调和,大不了大家互相忍让一下。可是现在家长不在了,生活又如此艰难,磕磕碰碰就会越来越多,矛盾也越积越深。

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娘家虽然不是贵族,但在当地也算是一个书香门第,她本人也知书达理,对人情世故有深刻的认识,对子女的教育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她觉得孔家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矛盾重重,这样对孔子的成长很不利,所以毅然决定离开孔家。她带着孔子,搬到了距离陬邑六十多里的曲阜,居住在阙里的达巷。据说这时候孟皮的母亲已经去世,孟皮常常受到叔梁纥第一房妻子的虐待,因此颜徵在搬家的时候还带着孟皮。曲阜当时是东周王朝的诸侯国鲁国的国都,里是当时的行政单位,在农村相当于现在的村,在城市里,则相当于现在的社区,《论语》里曾经提过,孔子的乡党居住在达巷,巷也就是现在的胡同和小区。所以,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孔子母子几个人住在曲阜市一个叫阙的社区下辖的达人胡同里。

颜徵在带着孔子和孟皮搬到了阙里,靠给别人做手工养家糊口,有时候实在周转不开,还要依靠亲友的接济。尽管如此,阙里的生活比起陬邑的大家庭还是好了许多。白天的时候,孟皮和孔子去读书,颜徵在忙着赶工,到了晚上,她也是一边做事,一边在灯下辅导孩子们读书。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贫了一点,但是一点都不寒酸。

稳定的生活也给了孔子很好的家庭环境,使得他能发展自己的爱好。有人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话一点不假,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与妈妈亲,妈妈的言行举止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另外,在个人品德的塑造上,妈妈的教育往往比老师的教育更加影响深远。颜徵在坚强自尊,性格温和,为人善良,过过富人的生活,也安于贫困。她严格教育孔子,他做得好,就提醒他不要骄傲,他做错了就温和地批评他,让他认识错误,然后改正。孔子调皮的时候也是有的,但是只要不太过分,她都能带着理解和欣赏的态度予以宽容。颜徵在对于孔子来说,不但是一个慈爱温暖的好妈妈,同时还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正是她的耐心教育才给中国培养了一位光辉灿烂的伟人。

孔子成年以后,待人宽容,豁达幽默,多才多艺,他喜欢弹琴击罄,歌也唱得很好,做事有恒心有毅力。这些与他的童年生活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孔子教育弟子的时候,把孝敬父母作为衡量人才的第一个标准,这不但是他长期考察各国政治得失的结论,更有母爱的深刻体验在里面。有一次,他与自己的学生宰我讨论为什么要在父母死后守孝三年的问题。宰我认为三年太久,一年就可以了。那时候,为父母守孝的时候要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孔子因此问,那你其余的两年穿新衣服,好吃好喝,心里有没有不安?宰我说当然心安。孔子无话可说,那就这样吧!君子守孝三年不是给人看的,也只是求心安而已。宰我走了以后,孔子对其他弟子说:“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孔子的这段话翻译成今天的说法就是,宰我不仁义呀!小孩子生下来之后,父母把他们抱在怀里,精心照料,小心呵护,三年后才可以自己走路。所以父母去世以后,人们都习惯上守孝三年。难道你的父母没有这样做吗?孔子的语气里充满了对宰我的失望和谴责。

曲阜的生活还给了孔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虽然那时候孔子的年龄还太小,但是孔子对当时这个中原地区的文化中心印象深刻。当时的曲阜不但是鲁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更是整个东周王朝的文化圣地。孔子一生的政治理想就是“克己复礼”,这里说的“礼”就是周礼。周礼在孔子生活的年代,保存和遵守最完备的地方就是鲁国,而在鲁国实行周礼的规定的地方就是曲阜。我们可以完全这么说,没有曲阜,就没有后来的孔子。

鲁国能成为东周王朝的文化圣地,这要从鲁国的历史说起。周武王灭商以后,封自己的本家和功臣为诸侯,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鲁国就是周公的封地。周公名叫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是一个大能人,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先辅佐父亲文王,再辅佐哥哥姬发,在东征灭商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武王去世,武王的儿子成王年幼,周公就留在镐京辅佐成王,代理成王处理国家大事。六年以后,成王成年,他才把统治国家的大权交还成王。为了周王朝能够万寿无疆,周公又制订了周礼,作为统治国家的依据,奠定了周王朝几百年的基业。周公死后,周成王和周康王为了表扬周公的功绩,就通过尊重鲁国来纪念他,除了给鲁国大量的封赏,还给了他们特别的待遇。比如允许鲁国可以使用天子的规格来祭祀,凡是天子拥有的东西鲁国都可以拥有。在等级森严的西周社会,这是不可想象的礼遇。P8-11

序言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不但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召开,我们对外国的客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就出自孔子的言论集《论语》的第一句。据到过纽约联合国总部的人讲,在那里的大厅里,刻着他的另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国学大师钱穆说过,中华文化五千年都与孔子有非常大的关系,前2500年的历史靠孔子得以继承,后2500年的历史则靠孔子得以开创。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却不无道理。孔子是中华五千年文化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要了解中国,就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历史,绕过孔子是不行的。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其实,孔子本来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之所以能蜚声海内外,完全得益于他对知识的渴求、对学问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孔子出生在春秋战国中晚期的鲁国。那时候,贵族们把持着国家政权和财富,各国诸侯为了争夺利益而连年征战,广大的平民和奴隶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孔子的先祖原本是陈国的贵族,因为国家的政治斗争,出逃到鲁国。到孔子出生的时候,孔家不但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地位,而且生活过得很艰苦。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孔子来到了鲁国的国都曲阜,靠亲友的接济和给别人做零活度日。

有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孔子很早就出去干活,赚钱养家。他做礼仪助理,替入操办仪事;成年以后,又在季氏家里担任管理账目的官职,不久又开始替季氏管理起牛羊。孔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书香门第,这样的家庭有一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对教育很重视。在孔子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让他受教育。到了15岁,孔子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立志学习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本领,做一番大事。

孔子一边干活一边学习。他不但钻研历代经典,在历史经验中借鉴得失,他还把历史上的名人作为学习的对象,学习他们的事迹,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他崇拜周公、子产、管仲等人,并把他们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治国的道理和做人的方式。等到他学有所成以后,他开始教授学生,不但与别人分享了自己的知识,而且和自己的学生一起进步。在他的学生中,有礼仪专家、外交家、军事家,也有和他一样道德高尚的君子。在他的眼里,这些学生不但是他的弟子,同时也是他的一面镜子,能让他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他还提出了不耻下问和教学相长的观点。

自我的勤奋学习和教育学生几乎是孔子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当然他也做过大官,但是时间都很短,不过孔子教育学生的目的就是做官,找到机会为国家出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孔子的理想在那个时代难以实现,促成他在晚年编写整理了六经,作为传达自己思想的典籍。这些典籍经过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一直流传至今,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上古时候的文献资料,很多是经过他们整理、记录、保存下来的。

孔子的思想里很强调个人修养的作用,他用推已及人的方法思考问题,他认为一个人要成功,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帮助别人,使别人得到提高。这个想法一下子把个人的修养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而孔子的一生,就是努力把自己提高到这个境界的过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青少版)/中外名人传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46015
开本 32开
页数 1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2-49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1
14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1: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