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可曾爱过
内容
编辑推荐

《你可曾爱过》作者姜晓彤以周遭经历为框架,描述两个“富二代”女孩爱上一个键盘手的故事。两个女孩陷入爱河,最终又非常理性的处理好了这桩爱情。

爱情故事的美妙之处,在于人和人之间的不雷同性。没有哪两对情侣所经历的爱情过程是完全相同的。是疼是伤,对对错错五味杂陈。所以我觉得,拥有过爱情故事的人,是富有的。这本书,不只是分享一个故事,还希望唤起不同人心里暗藏的故事。

内容推荐

在《你可曾爱过》中,姜晓彤告诉同龄人,尤其是女孩子,只有充满大爱才能得到真爱,才会幸福。不要一谈爱情,张口就是有房、有车、有钱,以为这样就是幸福了,其实不是,真正的幸福要等你结了婚才会知道。

在《你可曾爱过》中,姜晓彤这样表达她对爱情的感悟:“爱情故事的美妙之处,在于人和人之间的不雷同性。没有哪两对情侣所经历的爱情过程是完全相同的。是疼是伤,对对错错五味杂陈。所以我觉得,拥有过爱情故事的人,是富有的。”她把大爱的真谛描述为:“恋爱需要的是头脑与身体,而不是金钱或者大道理。……谁会在乎对方家中的柜子里到底有几张存折?”

目录

姜晓彤:一边写书,一边做慈善的女孩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后记

试读章节

“手腕上最明显的那一条是大学之后弄得,其他的就是以前了。当时送到医院挂急诊,满手是血,帮忙我的朋友吓得脸色苍白。医生还以为是我想不开,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就是为了流血才伤害自己,觉得鲜血会让自己开心起来。”

杨洛又流露出惊讶的表情,叶婉茹觉得自己快被挂上“我是精神病”这块牌匾了。

“刚开始准备瞒着父母的,可最后还是不行。于是被我妈拖到医院看心理医生,开了一堆药,还需定期做心理治疗。”

叶婉茹冷静地述说,仿佛事不关己,这些只是小说报纸上信手拈来的故事。但是面前这些病历又铁证如山,她是如何做到如此坦然的呢?杨洛搞不明白。

她还告诉杨洛,抑郁症其实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完全没必要小题大做,但不是随便哪天不开心就是抑郁症。还有,死亡并不可怕。就像某位知名主持人说过的,死亡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的确是件快乐的事情。

“那为什么,你要如此掩饰它呢?”杨洛不解。

“因为……”叶婉茹这时才犹豫起来,“我第一个男朋友,在知道事情真相后说我是精神病。他说自己不喜欢有病的女朋友。他是第一个除父母外知道的人。”

“那种厌恶嫌弃的眼神,我一辈子都忘不掉。小时候我曾经因为自己的病一直自卑,不敢告诉任何人,生陷别人把我当异类。总试图用行为去掩饰,于是渐渐形成一种习惯。在人前,我永远都是那个爱说爱笑的叶婉茹。”

原来如此。杨洛恍然大悟,那晚叶婉茹是再也撑不住自己的坚强,所以才在黑暗里偷偷掉眼泪。

无形的伤害,远比刀剑之伤来的疼痛。

“我以为他会理解我……”

“结果呢?”

“没有结果的。”叶婉茹眼眶有些红,她后来才想明白,分手时寒的话不过是借口。他企图把矛头指向她,让她误以为是自己做错。

“走吧,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叶婉茹揉揉眼睛,对杨洛说。

外面天色早已黑下来,灯火阑珊的,可叶婉茹心却丝丝发凉。

在人民公园里,她不顾杨洛的反对,摸黑爬上了一座石雕。杨洛不放心地跟了上去,看到叶婉茹只是站在那里,仰着头看远方。

好一会儿,她笑着指着远方一处高楼说,那是结束我十八岁爱情幻想的地方。

杨洛发誓,这是他认识叶婉茹以来看过她笑得最牵强的一次。他当然明白那对她意味着什么,她在外人面前有说有笑,力图做大家的开心果,谁又知道这么多年她自己往内心填充了多少悲伤呢?

“傻瓜。”杨洛一把把叶婉茹揽在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头。

“乖,都过去了,不都已经过去了嘛……”

叶婉茹小小身躯体内蕴藏的悲伤一下子汹涌而出,这么久的面具生活,她真的累了。

“对不起……”P24-25

序言

姜晓彤:一边写书,一边做慈善的女孩

吕术龙

姜晓彤的第三本书《你可曾爱过》与读者见面了。这个眼神清澈、淡定的21岁留英女孩,两年间已出版3本书,同时用业余时间打工所得做慈善,为西部贫困母亲建水窖。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这个花季女孩有如此巨大的创作激情,写出如此感人至深的作品?又是什么样的情怀使这个女孩有如此博大的爱心?

我的一篇博文,妈妈可看100遍,我多写些给她看

2009年,是姜晓彤离开父母去英国留学的第5年,远隔重洋的时空距离让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女儿。可是,姜晓彤太忙了,要学习,又要打工挣钱供自己读书、生活,哪里有时间煲电话粥呢?

见不到女儿,又不能经常听到女儿的声音,母亲只好去看女儿的博客,仿佛看一次就是见了一次女儿一样,有的博文她看了不下100遍。有一天,姜晓彤脑中灵光一闪:为什么不多写些博文给母亲看呢?就这样,2009年暑假,姜晓彤用了20多天的时间写出一篇连续的、长长的、13万字的博文。

姜晓彤以周遭经历为框架,描述两个“富二代”女孩爱上一个键盘手的故事。两个女孩陷入爱河,最终又非常理性的处理好了这桩爱情。

女儿在英国琐碎而艰辛的生活和清丽、忧伤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母亲。她把女儿的博文寄给编辑,2010年7月,作家出版社将姜晓彤13万字的博文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日不落的逃亡》出版。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独特的记叙方式,字里行间充斥着浓郁的英格兰风情,让作家出版社的编辑紧紧抓住姜晓彤不放。在编辑的鼓励下,姜晓彤将从小学到现在写的小说、散文结集交给了编辑。次年3月,作家出版社推出了32万字的文集——《和爱一起成长》。

看到自己的写作天分受到认可,姜晓彤决定再次执笔。去年暑假期间,姜晓彤再著新作——《你可曾爱过))。在书中,姜晓彤告诉同龄人,尤其是同龄的女孩子,不要一谈爱情,张口就是有房、有车、有钱,以为这样就是幸福了,其实不是这样的,等你结婚了就会知道了。

国外就是太孤独了,我写了纸条贴在墙上,告诉自己不哭

2005年6月26日,15岁的她毅然奔赴异国他乡。

在首都机场,这个瘦小的女孩甚至都没有回头多看父母一眼,自己拖着笨重的行李走进了安检,免得父母涕泪横流。

姜晓彤执意要出国的表面原因,掺杂着些许叛逆和强烈的自尊心。初中时她总是被要求做到最好,考试成绩总能名列前茅。但每次考试,哪怕她离满分仅有几分之差,老师对她还是不满意,总说她应该考得更好。许多年后姜晓彤才知道,老师那样逼她不是老师变态,而是母亲觉得她女儿很有天资,正常发挥也应考得比较好,老师逼逼她,会更好。

时隔多年,在谈到当时异常坚定、义无返顾地出国的深层原因时,姜晓彤说:“我从小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我不惧怕中考,但怕考上24中,与其不开心三年,不如去一个既使很陌生,但有可能让我开心的地方。”

在这样的想法指引下,姜晓彤自己准备出国材料,找中介公司办签证,将自己送出了国门。

当飞机在天空中穿行13个小时,在伦敦机场降落时,英国好像并不打算给姜晓彤送来开心。由于她不满16岁,身边又没有监护人,刚下飞机她就被限制出境,直到3个小时后语言学校的老师才来接她,她才得以出境。她租住的家在离伦敦有一个小时车程的一个小镇上,由于她是晚上10点多钟才到的,进屋的声音吵醒了房主的孩子,这家的英国丈夫和泰国妻子对姜晓彤很是不满,给了她多个白眼。  吃饭时姜晓彤才知道,英国菜是世界上最难吃的菜。很快,在国内很少吃方便面的姜晓彤爱上了方便面,认为那是最好的美味。

姜晓彤就读的语言学校在另一个小镇上。每天,姜晓彤要坐20分钟的公交车去那里上课。英国的房子建得都一样,不识路的姜晓彤常常会坐过站,有时又会提前下车,这种状况两个星期后才有所改变。

在国内时姜晓彤的胃就不太好,来英国一个月后,姜晓彤就得了严重的胃病,有一天早晨起来,胃痛得她都不能下楼了。女房主替她给学校打了电话请了假,姜晓彤忍着剧痛,独自一人去医院做了检查,验血、拍片子、打止痛针,直到天黑了才回到住处。忍着胃痛,草草吃了口饭后,这个年仅15岁的女孩蜷缩在床上,抽动着双肩无声地哭了。

这是来英国后姜晓彤第一次哭,姜晓彤是个从小就自立的孩子,她相信自己内心足够坚强,但她还是哭了,一半是病痛,但更多的是孤独。身边的人没有一个和你有任何亲缘关系,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又是那么不同,这一切都让姜晓彤感到深刻的孤独。

哭了一会,姜晓彤坐起来,写了张纸贴在墙上,告诉自己要坚强,不哭!

中国不是做得不好,是时间不到,我要证明中国人是最棒的

客居在别人的国家里,姜晓彤成了彻底的爱国者。她容不得谁说半句中国或中国人不好的话,但这样的话姜晓彤还是常常能够听得到。有一天,姜晓彤去市场买菜,她清楚地听到身后一个英国人用轻蔑的语调说:“唉!哪来的这么多中国人啊!”有一天坐公交,一个中国女孩用手机打电话,姜晓彤亲眼看到一个英国人大声撵那个中国女孩下车,说他不愿意看见中国人在车上打电话。还有一次,一群英国人走过她身边,有一个人竟然脱了裤子让她看屁股。

英国人为什么轻看中国人,还不是因为中国人富裕程度、文明程度不如人家。姜晓彤对自己说:“中国人不是做得不好,是时间不到,我要证明中国人是最棒的!”

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再加上姜晓彤的聪明,她这颗“糖果”(姜晓彤的英文名字是“糖果”)在学校里学习是最棒的。姜晓彤就读的布莱德菲尔德高中也在伦敦郊外,距离伦敦一个半小时车程。姜晓彤在高中里学化学、经济学、数学和高等数学,在英国人印象中,中国学生理科好,文科不好,经济学属于文科,但姜晓彤经济学照样好。

班里女孩子本来就少,到了高二时,全班就只有姜晓彤一个女孩子在学化学了,班里的男孩子都拿姜晓彤做榜样,偶尔有哪次考的分数比姜晓彤高就会兴奋得不得了,到处去开心的说:“我这次考得比‘糖果’好!”

英国女孩子喜欢去酒吧喝酒、跳舞、聊天,也喜欢去找男孩子交朋友,低年级的女生见姜晓彤总也不找男孩子玩,只知道埋头学习,就悄悄地间和姜晓彤同班的师姐,说:“你们班的那个‘糖果’是不是同性恋呀?”

高中毕业时,姜晓彤的4门功课全是A,在英国,有3个A就可以上英国的著名大学了。姜晓彤考取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化学专业本硕连读,这个大学在英国排名前10,姜晓彤就读的化学系200多名学生,中国人只有两个。

爸妈不是供不起我,是我觉得该自立了,做慈善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早在还是一个15岁的小女孩时,姜晓彤就开始做义工了,每周她都会抽出一两天时间,到住处附近的一家慈善商店去做义工。小小的她在店里将别人送来的旧东西摆放整齐,贴上标签,然后和其他义工一起将这些旧东西卖给需要的人,店里留很少一部分钱,其余的全都捐给慈善机构,而他们则不拿一分钱。姜晓彤还用硬纸板等材料做书签,在书签上用中文写上买者的名字,然后将卖得的钱捐给当地小学的贫困儿童。

2008年10月,姜晓彤离开伦敦郊区,去布里斯托市读大学,那年,姜晓彤满18岁了,因为太早去了英国,养成了许多英国的习惯,英国的父母很注重自己的钱和孩子的钱分开,因此,姜晓彤觉得18岁的她应该自立了。也就是从那一年起,姜晓彤将父母汇来的钱存起来,尽量用自己打工挣来的钱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每到周六和周日,姜晓彤都会去一家药妆店打工,两天打工挣的钱足够她一周生活的开销了。在那家药妆店,由于她服务态度好,为顾客着想,她经常被顾客表扬,名字上了店里的表扬墙。她还去肯德基打工,在那里炸鸡,炸薯条,包汉堡,常常是午夜了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虽然有时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但自己能养自己让姜晓彤感到非常充实。

2010年7月,《日不落的逃亡》出版,姜晓彤回国签名售书。回来时,她将这几年节省下的钱也带回来了,想着离家这么多年,母亲无时不在牵挂着自己,觉得那么小就离家最伤情的就是母亲,她想给母亲以回报。可是,母亲不需要她的钱,后来,姜晓彤就想到了为西部的母亲做点事情,她要为西部贫困缺水的地区母亲建立水窖。

2010年12月,姜晓彤回国打理《和爱一起成长》一书出版事宜时,来到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拿出10万元设立了“彤心”基金,基金设立的当天,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了解到她研、博连读是化学专业,她又同时被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特聘为“中国环保基金小天使”。

在她的第三本书《你可曾爱过》出版之际,她为西部母亲捐建水窖的事情也将启动,她将亲赴甘肃和宁厦,去看望那里的贫困母亲,为那里的母亲建立水窖。

(作者系资深记者、编辑)

后记

写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电脑桌旁,对脑袋里的电影剧组默默说了句,辛苦了。的确,我虽不晓得别人如何执笔创作,但好比每位裁缝都会有自己车线的方法。我的写作模式,一直没有草稿没有提纲。从开始到结尾,全部是需要在脑海中演过一遍的。于是每本书,其实都是自导自演的“小电影”。

完结一部作品后最被常问到的一个问题,便是书中人物是否源于自己亲身经历。这和被问及绯闻的明星还不一样,对于创作文字的人来说,是不是自己的真实故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是作者怀抱着怎样的心情把故事与他人分享。

爱情故事的美妙之处,在于人和人之间的不雷同性。没有哪两对情侣所经历的爱情过程是完全相同的。是疼是伤,对对错错五味杂陈。所以我觉得,拥有过爱情故事的人,是富有的。这本书,不只是分享一个故事,还希望唤起不同人心里暗藏的故事。

刚走过人生的几分之几,怎样一种对人性情感的指手画脚都是不妥当的。于是我暂借渡边淳一的一句话:不管什么年龄段,恋爱需要的是头脑与身体,而不是金钱或者大道理。当电光火石爱上对方的那一刻,谁会在乎对方家中的柜子里到底有几张存折?!那么现实那么挑剔,只是保护自己,或暗示“我对你没有那么来电”的一种方式罢了。现实?爱情?何必在意那么多。丧失理智的恋爱的确有可能苦不堪言。但人生短暂,敢爱敢恨才不枉此生。

最后,我也想要对所有支持我鼓励我的人说声谢谢。写字对于我来说是幸福的,拥有你们,我才能够在纸间幸福下去。迷恋文字的我,会一直用手中的笔陪伴大家,再也不寂寞。

姜晓彤

2011年初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可曾爱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晓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10862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5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