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范(北大名人寓所及轶事)/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任何一种气象都是要讲传承的。我们谈北大的精神,北大的气象,终究还要靠她的载体──人来体现。北大人身上的风骨和使命感从何而来?─北大的历史,北大的环境,都是必不可少的渊源,但最大的影响是来自北大的历届师长、北大的先生。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名人的脚步与北大前进的轨迹相伴相随;他们曾经或正在居住的地方,与北大自身一样笼罩着圣洁的光辉。本书记述了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鲁迅、毛泽东等北大名人的寓所及轶事。

内容推荐

这真是一块圣地。近百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数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科学与民主,已经成为这圣地的不朽灵魂。本书为“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的其中一册,记述了北大名人的寓所及轶事。

目录

序·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肖东发)

东堂子胡同的蔡元培故居

文华胡同的李大钊故居

箭杆胡同的陈独秀故居

南半截胡同的鲁迅故居

八道湾的鲁迅与周作人故居

燕园临湖轩的司徒雷登故居

燕南园的马寅初故居

东总布胡同的马寅初故居

燕南园的冰心与吴文藻故居

蒋家胡同的顾颉刚故居

魏染胡同的邵飘萍故居

西海西沿的梁漱溟故居 

吉安所左巷的毛泽东故居

内务部街的梁实秋故居

燕南园的冯友兰故居

燕南园的江泽涵故居

燕南园的周培源故居

走进燕南园

试读章节

1919年,为反对《巴黎和约》而拟议发起的抗议运动,原定为5月7日举行。但5月2日国务总理钱能训向正在巴黎参加和谈的中国代表团拍发密电,命令代表在和约上签字。国务院电报处一名职员是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的同乡,连夜偷偷向林报告了消息,林长民当即向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汪大燮汇报。本来,外交委员会已经于当天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拒签和约,并将发给中国使团的电报稿呈报总统徐世昌,由徐交给国务院拍发,不料竟发生如此变故。汪大燮得知后十分焦虑。5月3日凌晨,他专程前往位于东堂子胡同的蔡元培家中,告知消息。

蔡元培听后大为震惊。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指望政府坚持立场已经完全没有可能了,此时,他只有把挽救国家命运的希望寄托在爱国学生身上。当天上午,蔡元培召集罗家伦、傅斯年等部分学生代表到自己家里,通告情况,并立即召开全校教职员会议讨论形势。同时又以北京欧美同学会总干事的身份,与副总干事王宠惠、叶景莘联名致电中国使团首席代表陆征祥,劝其不要签字。与此同时,各校学生代表也召开了紧急会议,一致认为必须马上采取行动。5月3日晚上,北京大学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决定第二天举行游行示威。对于这次大会,蔡元培不仅没有“阻止”,还特地召集学生代表谈话,予以鼓励,并再三嘱咐,在行动的时候一定要严守秩序,以免为政府干涉造成口实。

5月3日这一天,自晨至夜,蔡元培为调动各方力量以促成第二天的行动而竭尽全力,东堂子胡同他的家中人流如梭,通宵未得安宁。

5月4日下午,数千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大会,并与不断加入的市民、工人、商人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上街游行。蔡元培坐守家中,接到政府方面要求他召回学生的电话,他回答道:“学生爱国运动,我不忍制止。”对于让他立即前往教育部商量善后办法的要求也不予理会。示威队伍冲破军警阻拦,行至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地赵家楼,火烧曹宅。赶来弹压的大队军警逮捕了32名学生,其中有北大的20人。

此后,蔡元培冒着危险多方营救,使被捕学生于5月7日全部获释。接着,反动政府撤免蔡元培北大校长职务,并欲解散北京大学、惩治进步学生。为保全学校、保护学生,蔡元培毅然决定出走。北大及各校师生组织请愿、罢课、游行,强烈要求蔡元培回任,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一时间学潮汹涌。6月28日,巴黎和会上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9月12日,病后初愈的蔡元培回到北京;9月20日,北京大学三千余人在法科大礼堂召开欢迎蔡元培返校的大会,盛况前所未有。如此“校长救学生、学生留校长”的佳话,世所罕见。

1920年,蔡元培赴欧洲考察,一年后再次回到北京。因看到“北京政府的情形,日坏一日”,于1923年坚决辞职,并“重往欧洲,表示决心”。此后,他虽然还挂着“校长”的虚衔,但已不再主持工作。至1927年,北大划入北平大学区范围,他的“北京大学校长名义,始得取消”。用他自己的话说:“统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一经回忆,不胜惭悚。”

其后,蔡元培曾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战,与宋庆龄、鲁迅等人组成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P10-12

序言

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

肖东发

“常向湖光会意思,偶从塔影悟精神。”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以“一塔湖图(一塌糊涂)”来概括燕园的风景,语虽诙谐,却也恰切。围绕着未名湖、博雅塔和图书馆,燕园里产生了很多美好的传说,也涌现出了很多巧妙的解释。有人说,博雅塔是一枝硕大的神来之笔,而未名湖则是一方来自天池的巨砚,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挥动着博雅巨笔,饱蘸未名之墨,书写了北大的辉煌历史,而图书馆则正好是北大百年历史的最好见证和保存者,等等。这样的传说和神话实在是举不胜举。

近来,我倒对“一塔湖图”有一种新的理解——那分明是北大精神的一种特殊象征:

古朴庄重的博雅塔,原是为解决校园供水问题而建造的水塔,模仿通州古燃灯塔样式,简洁朴素,卓然耸立。能把与我们生存相关的最基本的现实需求化作为一种超然的美,而且名之博雅——广博优雅,这一现实,焉能不发人深思?湖光潋滟的未名湖,曾是前清淑春园的所在地,石舫横卧,石鱼翻尾,垂柳环湖,美不胜收。蜿蜒曲折的小径旁,常有琅琅书声;碧波掩映的小岛,宛若嵌于湖心的珍珠。立足湖畔放眼望去,东观博雅塔影,西对钟亭落霞,南眺林木葱郁,北望层楼掩映,游目骋怀,平添多少书生意气。

湖光塔影,确实是北大校园最有代表性、最醒目的一景。博雅塔雄健挺拔,体现着北大人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未名湖柔波荡漾,象征着北大厚德载物的阴柔之美。

塔和湖,一纵一横,一刚一柔,一凸一凹,一阳一阴,一伟岸,一纤秀,一沉稳凝重,一欢快空灵。

塔象征着思想自由,卓尔超群,特立独行,敢于创新,科学求真;湖隐喻了兼容并包,虚怀若谷,整合精深,和而不同,民主多元。二者刚柔相济,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缺一不可,暗合着北大人的精神品格。古话说“大象无形”,我们居然把充溢在空气中,原本无形的“北大精神”、“少年气象”、“风骨气韵”有形化了,与可视的燕园景观融在一起了。

为什么北大学生“一旦配上校徽,每个人顿时便有被选择的庄严感”?而且总有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气概和“心忧天下,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感,这就是博雅塔和未名湖所体现的精神。就是毕了业,走到天涯海角,也改不了特立独行、不迷信权威、舍我其谁的劲头。难怪在有些人的眼里,这些特征被置换成另一套词语,如狂傲不羁、眼高手低、自由散漫、清高而不合群等等。这些用不着申辩,因为大致符合事实,确实是不少北大人的毛病。早在1931年,蒋梦麟校长发表《北大之精神》一文、在谈到“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时候便说过:“我们有了这两种的特点,因此而产生两种缺点。能容则泽宽而纪律弛;思想自由,则个性发达而群治弛。故此后本校当于相当范围以内,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世上事物往往如此:有一长必有一短。识己之长补己之短,方为明智之策。“北大人”并非一个绝对完美的整体,良莠不齐的现象也确实存在,我们并不讳疾忌医。何况,我们距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如此遥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是搞学术研究还是待人处世,北大人都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同时,我们也需正确、全面地看待北大和北大人,既不能以整体掩盖局部,也不能因枝节而否定主流。对此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北大应该是“神圣的理性殿堂,人文的精神圣地”,也一定会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再说“图”。把塔和湖比作笔和砚,固然生动,但我更愿意把那一阳一阴的塔和湖更加简化地理解为二进制的1和0,排列组合,千变万化,永永不绝,生生不息。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图书馆便是阴阳交融之果。涵盖了古今的经典,容纳了中外的理论。百年来,图书馆曾留下多少名人学者的步履,闪耀过多少思想的灵光。前辈圣贤睿智思维的结晶,数千年来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都物化为文献典籍,收藏在这“百年书城”里。一部部传世力作,一项项科研成果,一位位旷世大师的著述,一批批学子才华纵横的论文,一代代师生像蜜蜂酿蜜一样,把心血和智慧化作书籍聚入册府,薪火相传,再向后辈学子们播撒光明。许多名师把自己最珍贵的手稿、奖状、徽章、证书、书法和绘画作品等无偿地捐赠给“北大文库”,不但感人至深,也蕴含深意。难怪人们把图书馆比作皇冠上的明珠、科学的圣殿、文明的沃土,她每天敞开博大的胸怀,张开双臂欢迎成千上万的师生前来吸取营养,然后从这里走出去,创造出更多的成果,更大的辉煌。

写北大的书很多,正面负面的都有,从中既可见北大人对母校的感情是多么深切,又反映出社会各界对北大是何等关注。北大有一种特殊的磁力吸引着追求美好和正义的人们,这种磁力还是源于百多年来形成的一种气韵、风骨和精神。诚如《精神的魅力》开篇所云:

近百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数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民主与科学,已成为这块圣地的不朽的魂灵。

就因有了这种精神,才使北大成为一块圣地,才使这块圣地永久地存在下去,才使得北大人在追求真理时越发地真诚而且无畏。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赞誉蔡元培先生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人。”的确,全世界的高等学府成千上万,论历史的久远,北大既比不上牛津、剑桥,也比不过哈佛、耶鲁。然而,说到北大的精神魅力及其对国家民族的深远影响,在世界教育史上却堪称无出其右。

也许有人会对此说表示怀疑,为什么只有百年历史的北大在人类文明史上所发挥的作用,要超过排在她前面的众多世界一流大学呢?仔细想想,答案不难找到:

有一位美籍华人提出过这么一个问题:20世纪的100年间,世界上哪个国家变化最大?当然任何一个国家历时百年总要有些变化,但变化最大的当属中国。想想1900年的中国,八国列强组成联军打进北京,在紫禁城太和殿广场阅兵;最高统治者慈禧皇太后带着心如死灰的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守北京的团练大臣——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全家自杀;义和团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洋枪洋炮;已经被英法联军烧过的圆明园,刚刚动工修复,又遭一次劫掠和焚烧;已经割了不少地、赔了数万万两黄金白银的清政府,还要再交出巨额的“庚子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百年前的中国。

100年过去了,公元2000年前后的中国人又在干什么?举国上下在争办奥运和申办世博会,提出的口号是“给中国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惊喜!”因为我们有信心、有实力办出最好的、规模和质量空前的奥运会和世博会。

北京大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长的。她诞生在变法图强的呐喊声中,与国家一起痛苦挣扎、拼搏抗争、奔波流亡、迎接解放、欢庆新生、曲折徘徊、反思觉醒、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崛起奋进。她的命运紧紧地和祖国连在一起,深深地介入其中,并在许多关键环节影响着这一历史进程。北大伴随了百年中华的世纪更迭,牵挂着民族,牵挂着百姓苍生,牵挂着东方巨龙的再次飞腾。

面对新的百年,确实要看到我们与世界一流的差距。作为国家最高学府,不能总讲过去辉煌的历史而忘记今后的使命。我们要和共和国一起跨人世界一流的行列。北大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一定会大显身手,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因为判断一所大学的终极标准,是要看其教学和学术研究对国家和人类幸福所作的贡献。出人才、出思想、出大师、出成果,要在思想、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回答并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

百度春秋,留下太多不灭的记忆,传载了太多悲壮的传说。这所伟大的学校必然有许多岁月留痕,为世人津津乐道。有些是历史赋予的深沉,有些是旧日记忆的引子;有的是可供查考的确证,也有的是口耳相传的故事。城里景山东的马神庙公主府,沙滩红楼的阅览室,民主广场旁的自由钟,北河沿三院的大礼堂,燕园西门前的石狮,办公楼前的华表,未名湖中残存的翻尾石鱼和石舫,见证着北大的历史。燕南园、蔚秀园、畅春园、朗润园……绿荫掩映着多少名师宿儒的淡泊和睿智!有些景点的历史甚至要上溯几百年,离开了这样的沧桑,北大的风景,也不会像如今这样幽深隽永。

历史在这里沉淀,记忆从此地展开。2001年,北京大学校园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再过若干年后,我相信她足以匹配世界文化遗产之称号而毫无愧色。

近几年的寒暑假,北大成了旅游点,许多中小学生排着队游览北大的校园,对此已有不少争议。如果仅仅走进校园转一圈,看看燕园的风景,确实意义不大,因为远远称不上了解北大。志在北大的高中生及家长们很神往北大,是可以理解的,但大半不了解北大的历史和精神内涵;就是身在北大的学子也未必熟悉风物景观背后的故事。只有把北大(包括燕京大学及西南联大)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与风物景观结合在一起,才更能品味出北京大学的魅力所在。

然而,至今尚未有这样一部或一套书能系统全面地讲述这些历史风骨、景观风物、名人风范和大师风采。我们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代出版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编辑出版《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就是希望能够填补这个空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范(北大名人寓所及轶事)/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东发等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324255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4-03-01
首版时间 2004-03-01
印刷时间 200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