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青春的凝视 电影文本及作者深度解读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运用专业电影理论对中外经典和热门电影进行专业解读的论文合集,作者是上海电影学院电影学的研究生,他们以青年人独特的兴趣和视角,运用专业理论对30个电影文本和电影导演进行了分析解读。观点新颖独到,解读如同揭秘解谜,层层深入,引人入胜。该书集中呈现了上海电影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实力和水平,将满足全国各高校上万名戏剧影视学研究生,数十万名戏剧影视学本科生,乃至更广泛的人文学科大学生、高考艺考生,和对电影感兴趣的影迷们对理解电影、学习专业写作的需求。 目录 序 导演研究(华语篇) 环形叙事中的性别形象与身体图景:谢飞电影研究 台湾新电影与本土经验——论侯孝贤的历史寻根意识 胡金铨电影里的儒释道文化建构 毕赣电影创作研究 漂泊·古板·放逐——娄烨电影中的武汉城市想象 导演研究(海外篇) 禅宗静趣与民族风雅:小津安二郎导演风格研究 福柯“异托邦”理论视野下蒂姆·波顿的奇幻空间建构 伊纳里多“隔阂三部曲”网状叙事分析 德里克·贾曼导演艺术研究 无缘社会的寻父症候——细田守家庭母题中的父亲形象 保罗·索伦蒂诺的电影符号学研究 作者论视域下的荻上直子电影研究 电影文本研究(华语篇) 当下现实题材电影意识形态表达研究——以《我不是药神》为例 无孔不入的权力无处不在的规训——以《狗十三》为例 《塔洛》: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民族主体建构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国古典神话的现代创造 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解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从声音提示看非线性叙事电影的叙事结构——以《地球最后的夜晚》为例 论电影《荒城纪》的荒诞性 徐克“狄仁杰”系列电影的视觉特色解析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身份叙事——以《送我上青云》为例 电影文本研究(海外篇) 《穆赫兰道》:多重梦境中的集体焦虑 《罗马》:父权制社会中缺位的男性 镜像迷魂:精神分析学视角下的《迷魂记》解析 电影《燃烧》的人物建构与本体论思考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电影《肉与灵》 镜像之维下主要人物设置的“两生花”模式——以《她比烟花寂寞》为例 从拉康镜像理论解读悬疑电影《调音师》 “存在·时间·生命”的哲学源思——以锡兰导演的作品《野梨树》为例 中外跨文化研究 权力与自由:《末代皇帝》多重“门”视域下的符号学解构 《阮玲玉》和《我与梦露的一周》——中外明星传记电影的复刻与重构 新时代女性生命经验的书写——论《半边天》女性意识表述 桌面电影:电影新形态产生的“三重变革”——以《网诱惊魂》《网络迷踪》《解除好友2:暗网》为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青春的凝视 电影文本及作者深度解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海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14235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91000 |
出版时间 | 2021-08-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905-53,J91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