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茅盾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河北大学红色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红色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和研读大量一手日文资料,对茅盾小说在日本译介与研究的历史展开了详细地考证、辨析与梳理,借助日本之“他山之石”阐释了茅盾小说在域外文化语境下所释放出的独特文学价值及文化意蕴,最终整合完成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日本茅盾小说译介与研究史论稿。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读者了解茅盾小说在日本的传播情况提供了迄今最全面、最直观的史料参考。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创新点与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思路 第一章 茅盾小说日译单行本的滥觞之作 ——《蚀》在日本的翻译与研究 第一节 昭和前期(1926-1945)日本对《蚀》的翻译和研究 一 《幻灭》的译介:茅盾中长篇小说在日本接受的滥觞 二 《大过渡期》:茅盾作品日译单行本的先河 三 《大过渡期》发表后日本学界的多种评价 四 昭和前期日本接受和研究《蚀》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昭和中期(1945-1966)《蚀》在日本的研究与评介 一 对茅盾小说的审美突破:佐藤一郎与高田昭二对《蚀》的研究 二 “十七年”特殊历史语境下中日对《蚀》文学价值的不同认知 第三节 东瀛学界的多部声:中日建交后《蚀》在日本的研究 一 《幻灭》文学价值在日本的重估 二 对《蚀》中“女性解放思想”“性描写”及版本流变的研究 三 21世纪《蚀》在日本研究的新坐标:白井重范的“论《蚀》” 四 异质文化语境下中日对《蚀》接受与研究的异同 第二章 永不磨灭的经典 ——《子夜》在日本的翻译与研究 第一节 “恶文”评价与完整译本的缺席:《子夜》在“二战”前日本的传播与接受 一 增田涉的“茅盾初印象”和他的《子夜》翻译计划 二 是“恶文”还是“杰作”?——对竹内好《茅盾论》的再解读 第二节 “二战”后多部《子夜》日译版本的问世、流变与评介 一 首部《子夜》日译单行本的诞生及其意义和价值 二 1960年代的再译:小野忍与高田昭二的合译单行本 三 作为“杰作说”的佐证:竹内好的译介与评析 第三节 比较文学视阈下的多维度阐释:《子夜》在日本的研究 一 译者的再解读:尾坂德司与高田昭二的《子夜》研究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茅盾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连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7140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69000 |
出版时间 | 2023-03-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03-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365.9,I207.4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