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度有心人(Ⅱ)
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人的烦恼、痛苦、迷失、狂躁、冷漠等负面情绪的产生,按佛法讲,是魔心在作怪,是自私心、分别心、索取心、忘恩心、贪著心、放纵心、怠惰心、浮躁心、愚痴心、猎奇心在肆虐。佛是为了降魔而出兴于世间,佛法要救度的就是众生的魔心。

《佛度有心人Ⅱ》这本书,正是帮助现代芸芸众生成功对治这十颗魔心:菩提心对治自私心、平等心对治分别心、给予心对治索取心、感恩心对治忘恩心、出离心对治贪著心、克制心对治放纵心、当下心对治怠惰心、淡定心对治浮躁心、空灵心对治愚痴心、平凡心对治猎奇心。降服了心魔,人人本具的佛性就会自然显露,我们的心自然与佛心圆满契合,我们的心愿自然与佛菩萨的本愿相互含摄,感应道交。佛不度我们,度谁?

内容推荐

《佛度有心人Ⅱ》这本书,是帮助现代芸芸众生成功对治这十颗魔心:菩提心对治自私心、平等心对治分别心、给予心对治索取心、感恩心对治忘恩心、出离心对治贪著心、克制心对治放纵心、当下心对治怠惰心、淡定心对治浮躁心、空灵心对治愚痴心、平凡心对治猎奇心。降服了心魔,人人本具的佛性就会自然显露,我们的心自然与佛心圆满契合,我们的心愿自然与佛菩萨的本愿相互含摄,感应道交。佛不度我们,度谁?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心人”。佛法医治的就是世人的各种魔心,佛陀度脱的就是明佛性、有佛心的人。这本《佛度有心人Ⅱ》,针对当今读者的根机和接受能力,以生动活泼的佛教故事、深入浅出的哲理语言,以现代的、生动的、浅易的方式,帮助人们战胜心魔,引导人们开发自身与生俱来的佛性,指导人们修炼一颗无坚不摧的佛心。愿它成为洒向物欲炽盛的红尘世间的清凉甘露,疗救现代人无穷烦恼和痛苦的心灵妙方。

目录

一、菩提心:誓愿广大,度尽苍生

 佛道无上誓愿成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最胜菩提十行愿

二、平等心:众生平等,慈眼视之

 蠢动含灵,皆有佛性

 下下之人,有上上智

 不谄富贵,不嫌贫穷

 一切职业,普皆平等

 美丑无别,相由心生

三、给予心:广行布施,广植福田

 最伟大的赚钱秘密

 最彻底的布施之法

 最殊胜的供养方式

 最便捷的成功途径

 最可悲的贫穷因缘

四、感恩心:四重深恩,终身以报

 父母生养我,此恩如山

 众生成就我,此恩当知

 国家培育我,此恩当报

 三宝度脱我,此恩无边

五、出离心:厌弃贪欲,远尘离垢

 一切妙欲如盐水

 多欲为苦毁此身

 物欲障蔽出离心

 无出离心无熄灭

 舍弃执著即出离

 远离颠倒与梦想

六、克制心:行有所戒,严谨自律

 克制杀生心,刀下留情

 克制盗窃心,不与勿取

 克制邪淫心,安住正念

 克制嗔恨心,降伏怒火

 不妄语假话,言辞诚谛

 不贪图美味,食如服药

七、当下心:人身难得,寸阴是竟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勇悍精进,自强不息

 生死事大,抓住根本

 置心一处,无事不办

 珍惜当下,莫待来日

 及早忏悔,改变命运

 末法不懈,末日不惧

八、淡定心:八风不动,笃定从容

 得失无喜忧

 毁誉不动心

 称讥能自持

 苦乐一念间

九、空灵心:空有不碍,心佛无二

 因缘生法,毕竞皆空

 真空妙有,不二法门

 即心即佛,无心是道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离文字相,动念即乖

十、平凡心:凡夫即佛,佛在尘世

 人成即佛成

 烦恼即菩提

 生死即涅槃

 日用即神通

 红尘即道场

后记

试读章节

释迦牟尼成佛后,即从事说法传教。他知道曾追随伺候过他的五名侍从,其时正在贝拿勒斯鹿野苑中力修苦行,正待化度,便前往鹿野苑。

在鹿野苑中,释迦牟尼开示懦陈如等五人说:欲求佛道应防止两个极端:一为享乐纵欲的生活,这是堕落;一为禁欲的苦行生活,这是痛苦。避开这两个极端,行于中道,能导致智慧觉悟,即可修“八正道”,脱出生死的苦海。五人听后,顶礼拜服。他又向五人说了苦、集、灭、道四谛之法。懦陈如等五人便皈依了释迦牟尼,同时被度为比丘,成为佛陀最早的信徒。他们遵循释迦牟尼倡导的正道修行,不久就修成阿罗汉果。

此后,释迦牟尼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说法度众,广收弟子,建立僧团,奠定了原始佛教的教义。

几年之间,释迦牟尼先后度化了波罗奈斯国的王子耶舍、专修事火外道并甚有名声的摩诃迦叶等多人。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罗及其子阿■世也先后皈依了佛陀。在舍卫城,拘萨罗国王也皈依了佛陀。释迦牟尼弟子甚多,其中著名者有十人,即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等十大弟子。

众弟子乞受戒法后,皆独行用心,勇猛精进,正心诚信,不曾放逸;并常去游四方,慈悲教化,普度众生。

释迦牟尼成佛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救度自己,更是为了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使其能够脱离生死轮回的无边苦海。今日学佛,就应当学佛陀发愿度众生。少数的众生需要度,更多数的众生更需要度。众生究竟有多少呢?在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有五十多亿人口,这是单指“人道”说的;“畜生道”的众生有多少呢?实“非算数所能知”了。以佛眼观之,还有饿鬼道、地狱道、修罗道以及天道的众生,更“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了!这还是指着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小地球说的。若依佛教地理看起来,虚空之内,有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世界既然这样多,世界上的众生,真是多得不可思议了!这些无量的世界,无边的众生,都深受生死流转的痛苦!都需要我们去度!如果以为众生太多而生退心,那就不是发菩提心了。不怕众生是无量无边的多,我们都誓愿度尽他们,这才堪称弘誓大愿!

以慈悲为怀的佛陀教导人们要“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要“冤亲平等”,以完全平等的心态对待宇宙间一切众生;要关注、关心一切众生的生死荣辱、忧悲苦恼、生死轮回;要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在我们凡人的人生实践中,就是不单对自己有关系、认识的人要慈爱、要同情,对自己不认识、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也一样要平等地慈爱和同情。更进一步,不单对自己有恩或有价值的人要慈爱关心,就是对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怨敌都要以同样平等的心态去关心爱护他们。佛陀伟大的思想还不只如此,一个真行佛道的佛弟子要立志“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佛弟子关怀的对象范围绝不是那么几个亲朋,而是十方世界无穷无尽的众生;不单要放眼整个地球,而且心胸要扩大于宇宙中无量无边的众生,这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菩萨情怀!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释迦牟尼佛那时在叨利天宫说法,他对听法的菩萨和天龙鬼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过去无量无数劫之前,有一尊佛感应当时因缘成熟而出现在世上,佛名为清净莲华目如来。这尊佛的寿命长达四十劫。在佛涅槃后的像法时代里,有一位罗汉,专门以众生供养他而使众生得到极大的福报的方法而来度脱众生。

这个罗汉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女人,名字叫做光目。光目准备了许多最美好的食物来供养罗汉。罗汉于是问她:“你发愿来供养我,供养罗汉是会得到大福报的,你想求些什么呢?”

光目回答说:“我母亲亡故不久,我想花点钱财为我母亲做些功德来超度她。我特别想要知道我母亲死后,究竟投生到什么地方去了?”

罗汉怜悯她的一片纯孝之心,为她人定作观,只见光目女的母亲死后堕落到恶道中,正在受极大的苦。

罗汉就问光目说:“你母亲活着的时候都造了些什么业啊?令她现在在恶道里受极大的痛苦。”

光目回答说:“我母生前有个坏习气,专门喜欢吃鱼啊、鳖啊这类东西,而且特别喜欢吃鱼子、鳖蛋之类的东西。这种东西个头不大,数量不少,吃一次真不知要吃掉多少生命。是炒或是煮,放纵地大吃大嚼,所以这一辈子所吃掉的生命,不知道有多少个成千上万啊!尊者啊!您发发慈悲,可怜可怜我母亲吧!您看用什么方法才可以救度我母亲呢?”

罗汉为光目的纯孝之心深深感动,就给她想了一个办法说:“你应当诚心地、恳切地念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圣号,同时雕塑、彩画这尊佛的形象。这样,无论是死者或生者,都可以获得很大的利益。”

光目听了这话之后,马上把自己家中心爱之物变卖了,用这些钱财来塑画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形象,同时又用种种灯、香、花、烛、食品、幢幡等供养品来供养清净莲华目如来。把这些事办完以后,又以极大的恭敬心,边哭边顶礼跪拜清净莲华目如来。由于光目救母亲的纯孝心和礼佛的恭敬心是如此的真诚,很快得到感应。夜里梦见佛的金身,如同须弥山那样高大,金色的光芒,灿烂辉煌,照遍了一切,佛开口告诉光目说:“你母亲不久就会出生在你家里,出生后,刚觉得冷、觉得饿时,马上就会开口说话。”P8-10

序言

当今,打开报纸、网页,触目可见:跳楼、上吊,自杀者甚众;酗酒、吸毒,醉生梦死者颇多;砍幼儿,灭全家,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忧愁、烦恼、苦闷、狂躁、焦灼、沮丧、无聊、空虚、无助……这些阴暗灰色的词汇,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精神病患者超1亿,重症人数逾1600万。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1人精神异常!

为什么物质越丰富,人们的精神问题越严重呢?人生为什么会烦恼无边?怎样才能摆脱内心的煎熬?现代人在探索中,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古老的佛教,想从佛陀睿智而穿越时空的伟大教诲中,寻求到疗治心灵痛苦的良药和洗涤烦恼浊垢的净水。

佛,是什么?佛是觉者,是觉悟了宇宙和人生真相的大智者。释迦牟尼因为觉悟到人生是苦,所以毅然出家,誓成佛道。佛陀大慈大悲,他成佛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脱自身的生死烦恼,更是为了救度无量众生,远离生死流浪的险畏,脱离六道轮回的苦海。

释迦牟尼佛点燃大法炬,洞穿人生和世事的真实相状;他椎响大法鼓,唤醒亘古以来流转于六道中的沉迷和颠倒梦想的众生;他遍洒大法雨,滋润众生被烦恼的火焰炙烤的几近枯涸的心灵。

佛说:一切象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在《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中,佛陀最后一次慈悲宣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佛是大医王,他开示给众生解脱一切身心苦痛的良方,但是否如方服药,选择权在众生自己;佛如同一位好向导,引领众生进入至纯、至真、至善、至美的极乐境界,但上不上道,决定权在众生自己;佛法是一艘载渡众生穿越烦恼苦海的宝船,然而登不登船,船票握在众生自己手中。

这张船票,人人都与生俱有,就是每个众生的那颗心。佛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念觉,即是佛;一念迷,即是魔。成佛成魔,全在众生的心念一转之间。众生心与佛陀心,心心相应,众生即是佛。

当今的人们,拥有怎样的心,才能与佛心心相应呢?观照现代大多数人的根性,笔者认为拥有这十颗心:菩提心、平等心、给予心、感恩心、出离心、克制心、当下心、淡定心、空灵心、平凡心,就能与佛心心心相应。因为这十颗心涵盖了大乘佛法六度四摄的全部精华,可以说是当今人们的学佛修行的基本纲领。这十颗心正是《佛度有心人Ⅱ》这本书内容架构的十大要点。

世人大多“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只有当遇到急难、痛苦时,才想到佛陀,才到庙里烧香求佛,希冀佛菩萨显灵救自己。其实,这是不了解佛法真谛的迷信行为。只要我们拥有了上述的这十颗心,就能时时见佛,处处与佛同在。佛不度我们,度谁?

现代人的烦恼、痛苦、迷失、狂躁、冷漠等负面情绪的产生,按佛法讲,是魔心在作怪,是自私心、分别心、索取心、忘恩心、贪著心、放纵心、怠惰心、浮躁心、愚痴心、猎奇心在肆虐。佛是为了降魔而出兴于世间,佛法要救度的就是众生的魔心。

《佛度有心人Ⅱ》这本书,正是帮助现代芸芸众生成功对治这十颗魔心:菩提心对治自私心、平等心对治分别心、给予心对治索取心、感恩心对治忘恩心、出离心对治贪著心、克制心对治放纵心、当下心对治怠惰心、淡定心对治浮躁心、空灵心对治愚痴心、平凡心对治猎奇心。降服了心魔,人人本具的佛性就会自然显露,我们的心自然与佛心圆满契合,我们的心愿自然与佛菩萨的本愿相互含摄,感应道交。佛不度我们,度谁?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心人”。佛法医治的就是世人的各种魔心,佛陀度脱的就是明佛性、有佛心的人。这本《佛度有心人Ⅱ》,针对当今读者的根机和接受能力,以生动活泼的佛教故事、深入浅出的哲理语言,以现代的、生动的、浅易的方式,帮助人们战胜心魔,引导人们开发自身与生俱来的佛性,指导人们修炼一颗无坚不摧的佛心。愿它成为洒向物欲炽盛的红尘世间的清凉甘露,疗救现代人无穷烦恼和痛苦的心灵妙方。

卢志丹

2010年7月

后记

我系统地研修佛法,是在2006年。那一年,我遭遇了人生的又一个黑暗时期,困苦、失落、烦闷、彷徨;也正是在这个艰难时刻,因缘际会,我深入研读了大乘佛法的代表经典——《金刚经》,甚至倒背如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法门无量誓愿学”,我遍览佛教的各家各派,并且力所能及地去修证实践。

佛陀实在为三界众生点燃了光明四射的大法炬,佛法实在是引领众生离苦得乐的灯塔。自修习佛法以来,我的人生一扫过去的阴霾和黑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黎明曙光。

毫不夸张地说,笔者得遇佛法,如婴儿得遇慈母,如暗夜得遇明灯,如贫者得遇宝藏!对我而言,天大地大不如佛恩大。

为了和天下有缘人分享我从浩瀚如海的佛法宝藏中受到的利益和快乐,也为了报答佛恩,我不辞愚钝,誓愿“荷担如来家业”,以弘扬大乘佛法、利乐有情、庄严国土为己任。近两年来,连续编写并出版了《听老和尚解心经》、《听高僧大德解金刚经》、《佛法就是活法》等图书,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这部《佛度有心人Ⅱ》,是弘扬大乘佛法、利益广大读者的又一部作品。

释迦牟尼佛教导众生要“上报四重恩”,我愿以本书的写作和出版,略报父母养育深恩、佛法僧三宝护持大恩,以及国家、社会、众生恩。北京今世智远文化有限公司的蒋端红女士,她虔诚地从事于佛教文化的传播和以佛法普利众生的有益事业,是推助这本《佛度有心人Ⅱ》和读者很快见面的增上缘,我特此表达对蒋女士的感恩之心!愿佛陀保佑蒋端红女士的事业!愿佛光普照中华国土,普照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

佛法无边,修习佛法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每天会有新的感悟,每天会有新的超越,所以我现有的作品中肯定存在偏颇和谬误之处,祈请方家大德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如果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难题和困惑,我愿意深入具体地贡献给您佛法上的破解之匙,我也愿意与您更直接地进行修证经验的交流。我的邮箱:zhidanl@163.com,QQ:622000735。

照空空照恭记

2010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度有心人(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卢志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735867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6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8-49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