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大数据和哲学社会科学交叉研究方法与实践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未来的能源和电力”,必将无处不在。当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需要重塑,有必要引入大数据的研究方法。但遗憾的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大多不懂大数据,大数据研究者多数不懂哲学社会科学,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系统性方法和技术研究尚不多见。本书重点展现了大数据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期为研究交叉学科的研究者提供启示,也为在计算机、人工智能、数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开展哲学社会科学交叉研究提供方法性参考。 目录 第一篇 方法论基础篇 大数据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研究初探 基于大数据构建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评价体系 善用大数据技术促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以大数据为支点释放应急管理效能 大数据时代下省域现代化治理探索——基于浙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与启示 计算主义的未来——基于科学哲学和SSK的研究 第二篇 研究实践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十周年文献数据研究:验证与发现 《资本论》中的“性情马克思”——基于R语言安装包的文本情感分析 瞿秋白《现代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独特性新探——基于LAD主题模型的文本比较 验证与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成就新探——基于2016-2017年期刊文献的文本数据比较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网络关注的大数据分析——基于百度指数的再研究 中国消费领域社会关注变化趋势研究——基于人民网经济新闻排行榜文本的LDA模型分析(2007-2017) 美国对华态度及经贸往来的长期趋势新探——基于情感分析的方法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层次划分的经验性研究——基于网络问政文本的大数据分析 “人民中心”视域下政府回应民众需求的类型及启示研究——基于上海市养老政策与典型网络舆论文本的大数据分析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大数据和哲学社会科学交叉研究方法与实践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马燕鹏 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8934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6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48000 |
| 出版时间 | 2021-10-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10-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TP274,C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