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蜀志类纂考释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王炎、王文才著《蜀志类纂考释》是对宋代以前蜀地方志进行整理、研究的专著。上编《蜀志叙录》就历代蜀中古志列举为十六类目,按类分书,各作梳理,以概括蜀志之流变。下编《蜀志类纂》就史籍所载,征引佚文较多之三十余种,尤以扬雄《蜀王本纪》、谯周《三巴记》、陈寿《益部耆旧传》、李膺《益州记》等亡佚散存较古之著述为重点,博搜群籍进行辑佚,并采撷各种传世文献中的记载条列于后,对记述的史事、史迹进行考释。本书辑佚类钞,考辨历来讹误,对于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 目录 自序 凡例 蜀志叙录 一、八家《蜀本纪》 二、赵宁《乡俗记》 来敏《本蜀论》 谯周《三巴记》《异物志》 三、五家《耆旧传》 陈寿《益部耆旧传》 四、《蜀书》《蜀记》《蜀后志》 五、常璩《华阳国志》 六、《益州记》 七、梁益地志六种 八、《文翁学堂图》 九、《蜀地图》 十、《蜀记》 唐《蜀志》 十一、《华阳风俗录》 《华阳记》 十二、唐宋《成都记》三种 十三、《成都古今记》五种 十四、宋元明《成都志》 十五、《巴郡图经》 《蜀郡图经》 十六、山川祠庙志 蜀志类纂 《蜀王本纪》 附:谯周《蜀本纪》 附:来敏《本蜀论》 《三巴记》 附:谯周《巴蜀异物志》 《益部耆旧传》 附:《益部耆旧杂记》 附:巴蜀《耆旧传》 附:《蜀耆旧传》 附:《成都耆老传》 附:《益州故老传》 《益州记》 梁益四记 《巴汉志》 《梁州记》 《江源记》 《梁益记》 华阳二记 《华阳风俗录》 《华阳记》 《蜀记》 附:《游蜀记》 《蜀志》 附:《蜀地志》 唐《成都记》 附:杜光庭《续成都记》 宋《成都记》 附:《成都广记》 《成都古今集记》 附:续记及丙丁记 《成都志》 余论 附录一:本书辑佚汇纂主要古籍版本表 附录二:本书征引使用古籍书目表 附录三:本书古籍书名篇目省称表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蜀志类纂考释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炎,王文才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5264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08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330000 |
| 出版时间 | 2021-07-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7-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297.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