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仗剑挥毫万古心(革命先驱励志书文警语选)/传世励志经典
内容
试读章节

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

爱国!爱国!这种声浪,近年以来几乎吹满了我们中国的各种社会。就是腐败官僚野蛮军人,口头上也常常挂着爱国的字样。就是卖国党也不敢公然说出不必爱国的话。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

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重要的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德国和日本的军人,就是如此)。人类行为,自然是感情冲动的结果。我以为若是用理性做感情冲动的基础,那感情才能够始终热烈坚固不可摇动。当社会上人人感情热烈的时候,他们自以为天经地义的盲动,往往失了理性,做出自己不能认识的罪恶(欧战时法国、英国市民打杀非战派,就是如此)。这是因为群众心理不用理性做感情的基础,所以群众的盲动,有时为善,有时也可为恶。因此我要在大家热心盲从的天经地义之“爱国”声中,提出理性的讨论,问问大家,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若不加以理性的讨论,社会上盲从欢呼的爱国,做官的用强力禁止我们爱国,或是下命令劝我们爱国,都不能做我们始终坚持有信仰的行为之动机。

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原来国家不过是人民集合对外抵抗别人压迫的组织,对内调和人民纷争的机关。善人利用他可以抵抗异族压迫,调和国内纷争;恶人利用他可以外而压迫异族,内而压迫人民。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闭关,独霸东洋,和欧美日本通商立约以前,只有天下观念,没有国家观念。所以爱国思想,在我们普遍的国民根性上,印象十分浅薄,要想把爱国思想,造成永久的非一时的,和自古列国并立的欧洲民族一样,恐怕不大容易。  欧洲民族,自古列国并立,国家观念很深,所以爱国思想成了永久的国民性。近来有一部分思想高远的人,或是相信个人主义,或是相信世界主义,不但窥破国家是人为的不是自然的,并且眼见耳闻许多对内对外的黑暗罪恶,都是在国家名义之下做出来的。他们既然反对国家,自然不主张爱国的了。在他们眼里看起来,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所以他们把爱国杀身的志士,都当做迷妄疯狂。

我们中国人无教育无知识无团结力,我们不爱国,和那班思想高远的人不爱国,绝不是一样见解。官场阻止国民爱国运动,不用说更和那班思想高远的人用意不同。我现在虽不能希望我们无教育无知识无团结力的同胞都有高远思想,我却不情愿我们同胞长此无教育无知识无团结力。即是相信我们同胞从此有教育有知识有团结力,然后才有资格和各国思想高远的人共同组织大同世界。

我们中国是贫弱受人压迫的国家,对内固然造了许多罪恶,“爱国”二字往往可以用做搜刮民财压迫个人的利器,然后对外一时万没有压迫别人的资格。若防备政府利用国家主义和国民的爱国心,去压迫别国人,简直是说梦话。

思想高远的人反对爱国,乃是可恶野心家利用他压迫别人。我们中国现在不但不能压迫别人,已经被别人压迫得几乎没有生存的余地了。并非压迫别人,以为抵抗压迫自谋生存而爱国,无论什么思想高远的人,也未必反对。个人自爱心无论如何发达,只要不伤害他人生存,没有什么罪恶。

据以上的讨论,若有人问: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我们便大声答道:

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

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P16-18

后记

从事教育工作已经近二十年了,从一个普通的教师到做一些行政工作,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学生到底缺少了什么?答案是:信仰。

现在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是信仰。

基于这个原因,我欣然参与编写《一世仗剑挥毫情——革命先驱励志书文警语》一书。革命先驱因有自己的信仰而确定自己的崇高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止。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胜利,就是一批有坚定信仰的志士前仆后继地奋斗的结果。

在进入全书编写的过程中,我走近了这批有坚定信仰的志士的精神世界。我有如下的想法:革命者首先是普通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社会定位:就家庭而言,从为人子女,到为人夫妻,再到为人父母。就社会而言,他们有自己的社会身份,教师、诗人、工人、农民、管理人员……有同学、同事、朋友……他们又是革命者,为着自己的信仰而努力、而奋斗。他们之所以能够勇敢顽强,能够誓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仰。

这些有着坚定信仰的革命者的人数究竟有多少?无从统计。只“烈士”这一类,全国有烈士陵园4000多处,记录有烈士150余万人。何况还有更多的无名烈士,还有无数不属于烈士范畴的革命者呢!为了编辑这本书,我查阅的资料不少于百本、在互联网上的资料更是浩如烟海。所以编辑本书的难点不在缺乏资料,而在于如何选取材料,如何组织材料。

材料的选取和编辑遵循下列的规则:

一、全面地反映革命先驱的总体状况。

1.就年龄而言,有1875年出生的何叔衡,有1922年出生的陈玲。

2.就职务而言,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李大钊、陈独秀,有倒在战场仅有一二页遗书存世的朱锡绍、许英。

3.就贡献而言,有叱咤风云的陈毅、叶剑英,有隐蔽于敌后几乎被人遗忘的关露、谢士炎……

4.就知名度而言,有广为人知的徐特立等革命老人,有鲜为人知的孙炳文、钱蜻泉等早期牺牲的烈士。

二、选取书、文、警语,从形式、内容的多方考虑。

1.选取的书、文、警语,以1949年10月1日为下限。个别情况例外,如朱枫是1949年10月1日之后仍隐蔽在敌后的烈士。

2.选取文字的表现的形式是家书、遗书、文章、传记等。如选择李大钊、陈独秀的文章;如选择蔡和森为向警予、宋绮云为梅含章做的传记。

3.中国人向来是以“诗”来表达“志向”的。本书不收诗,但是尽可能根据《新中国的先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诗存》(2009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对这些革命者的诗作给予一定的介绍。

总之,编辑此书是希望从60位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书信文章中让人看到“信仰”的力量,希望读者因此而选择、坚定自己的信仰。

信仰应该自由。如何选择确定自己的信仰,是每一个人应该考虑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师,我想,我有责任将这一个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这也就是我编辑这一本小书的原因。

近一年的编辑工作,是艰苦而有乐趣的。当然我也深知存在着许多不足、问题和错误。因此我期待着批评与指正。

感谢给予我编辑这本书创造条件的徐潜老师和刘德隆老师。

感谢我所在的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上海市黄兴学校的老师们。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支持。

感谢每一个读者。

在本书编辑结束的时候,我有幸拜读了习近平主席前三天(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主席从中华文化传统谈到今天年轻人应有的价值观。我想,革命先驱的言行,与今天所说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是相通的。我更感到编辑这一本书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我感到高兴。

李津2014年5月7日

于上海市黄兴学棱

目录

何叔衡

警语一

警语二

家书《给新九》

家书《给莘玖》

家书《给新九》

文章一

徐特立

警语一

警语二

家书《给徐乾》

家书《给禹强孙儿》

家书《给静涵》

文章一

文章二

吴玉章

警语一

警语二

书信《给刘伯承》

书信《给李根源》

陈独秀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警语四

警语五

文章一

谢觉哉

警语一

警语二

日记一

日记二

日记三

孙炳文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警语四

警语五

董必武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文章一

林伯渠

家书《给秉琪》

家书《给秉佑》

李大钊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警语四

文章一

施洋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警语四

演说一

家书《给妻子的信》

萧楚女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警语四

警语五

警语六

警语七

警语八

警语九

车耀先

警语一

家书《给女儿》

文章一

蔡和森

文章一

吉鸿昌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警语四

遗书一

刘伯坚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遗书《给大嫂》

遗书《给叔振》

《抱约》

刘愿庵

遗书《给妻子婉》

钱蜻泉

遗书一

向警予

家书《给父母亲》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王若飞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遗书《给妻子》

喻克由

遗书《给母亲》

叶剑英

家书《给梅儿》

家书《给梅儿》

叶天底

遗书《给母亲》

遗书《给大哥》

张太雷

文章一

警语一

警语二

家书《给妻子》

方志敏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警语四

警语五

文章一

李鸣珂

警语一

书信《给敦信》

书信《给敦信、觉鸣》

遗书《给恩来》

遗书《给五弟》

遗书《给和鸣》

缪伯英

警语一

遗言

夏明翰

家书《给母亲陈太夫人》

家书《给大姐的信》

遗书《给妻子》

张闻天

警语一

文章一

文章二

陈毅

家书《给妻子的信》

家书《给妻子的信》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杨开慧

警语一

警语二

家书《给一弟》

家书《给一弟》

文章一

文章二

朱锡绍

家书《给祖母的信》

贺锦斋

家书《给弟弟的家信》

陈觉

遗书《给爱妻的遗书》

徐玮

警语一

家书一

家书二

遗书《给周赞明的遗书》

陈三元

遗书《给母亲》

遗书《给列列》

任弼时

警语一

警语二

警语三

史砚芬

遗书《给弟弟、妹妹》

宋绮云

文章一

刘英

警语一

家书《给妻子的信》

家书《给母亲》

麻植

家书《给父母亲》

家书《给兄长亚升的信》

家书《给家人》

朱枫

警语一

家书《给丈夫晓光》

家书《给丈夫晓光》

家书《给丈夫晓光》

家书《给女儿枫枫》

遗书一

遗书二

遗书三

裘古怀

警语一

遗书《给妻子的遗书》

遗书《就义前给党和同志们的遗书》

赵一曼

遗书《给宁儿》

遗书《给孩子》

左权

家书《给叔父》

家书《给母亲》

家书《给妻子的信》

.文章一

陈毅安

家书《给未婚妻》

家书《给未婚妻》

陆更夫

警语一

家书《给五弟的信》

赵云霄

遗书《给女儿的信》

高文华

家书《给父亲的信》

家书《给父亲的信》

家书《给妹妹的信》

家书《给妹妹的信》

关露

警语一

文章一

文章二

文章三

殷夫

家书《给二姐的信》

家书《给志浩兄的信》

文章一

警语一

警语二

刘中新

家书《给母亲的信》

家书《给母亲的信》

家书《给母亲的信》

家书《给母亲的信》

谢士炎

入党誓词

朱学勉

家书一

家书二

家书三

何彬

遗书《给父亲的遗书》

遗书《给父亲的遗书》

遗书《给妻子的遗书》

遗书《给妻子的遗书》

警语一

林基路

家书《给父亲的信》

许英

家书《给母亲的信》

家书《给弟弟们的信》

陈辉

文章一

警语一

刘国誌

遗言一

遗言二

家书《给五姐的信》

家书《给侄子的信》

文章一

陈振先

遗书《给母亲和弟妹的信》

遗书《给大哥和同志们的遗书》

陈玲

警语一

遗书《给珍和伙伴们》

后记

序言

为了给《传世励志经典》写几句话,我翻阅了手边几种常见的古今中外圣贤大师关于人生的书,大致统计了一下,励志类的比例,确为首屈一指。其实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和他们所激赏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

励志是动宾结构的词,励是磨砺,志是志向,放在一起就是磨砺志向。所以说,励志不是简单的立志,是要像把刀放在石头上磨才能锋利一样,这个磨砺,也不是轻而易举地摩擦一下,而是要下力气的,对刀来说,不仅要把自身的锈磨掉,还要把多余的部分都要毫不留情地磨掉,这简直是一场磨难。所有绚丽的人生都是用艰难磨砺成的,砥砺生命放光华。可见,励志至少有三层意思:

一是立志。国人都崇拜的一本书叫《易经》,那里面有一句话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所以一切圣贤伟人无不遵循此道。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立什么样的志的问题,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往今来,凡志士仁人立的都是天下家国之志。李白说: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自居易有诗曰: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二是励志。有了志向不一定就能成事,《礼记》里说:玉不琢,不成器。因为从理想到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志向须在现实的困境中反复历练,不断考验才能变得坚韧弘毅,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实现。所以拿破仑说: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盂子则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描述得如此艰难困苦。我们看看历代圣贤,从三大宗的创始人耶稣、默哈穆德、释迦牟尼到孔夫子、司马迁、孙中山,直至各行各业的精英,哪一个不是历经磨难终成大业,哪一个不是砥砺生命放射出入生的光芒。

三是守志。无论立志还是励志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贯穿了人的一生,无论生命之火是绚丽还是暗淡,都将到它熄灭的最后一刻。所以真正的有志者,一方面存矢志不渝之德,另一方面有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之气。像孟子说的那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代有位首辅大臣叫刘吉,他说过: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话说回来,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汇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最后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不管你做哪一行,有志不论年少,无志空活百年。

这套《传世励志经典》共收辑了100部图书,包括传记、文集、选辑。为励志者满足心灵的渴望,有的像心灵鸡汤,营养而鲜美;有的就是萝卜白菜或粗茶淡饭,却是生命之必需。无论直接或间接,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生命的惊喜。

徐潜

2014年5月16日

内容推荐

李津和刘德隆编著的《仗剑挥毫万古心》的励志文字,生动再现了这些革命先驱忠孝、仁义的形象。希望读者能从这些革命者的书信文章中,体会到“信仰”的力量。编者李津,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专业,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上海黄兴学校校长。

编辑推荐

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者,他们的人生和他们所激赏的人生,不外是:有志者,事竟成。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汇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最后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无论从事哪一行,有志不论年少,无志枉活百岁。

这套《传世励志经典》收辑的图书,包括传记、文集、选辑。我们想为励志者提供心灵的营养,有如心灵鸡汤那样鲜美,有如粗茶淡饭却为生命所需。无论直接或间接,我们定会从先贤们的追求和感悟中收获一份惊喜。李津和刘德隆编著的《仗剑挥毫万古心》是该丛书之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仗剑挥毫万古心(革命先驱励志书文警语选)/传世励志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津//刘德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811468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4246763
中图分类号 K820.6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6: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