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设计思维与产品设计创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的课程特色汇总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化文理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在设计思维中的融会贯通,为设计创新、原型呈现、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提供高效的、严谨的、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研究路径。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同时,在教学研究中不断纳入和更新知识体系,将艺术设计与工业工程的原理、思维、实践、原型在课程中整合,促成多学科与跨学科的资源对接。第二,注重设计的创新原理与设计思维的底层逻辑搭建,引领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生活方式与生产模式转变,探求设计创新的根源;以高品质的生活和生产为系列化设计主题,运用设计思维与企业、产业建立双向促进式的可持续性互动。第三,启发学生从社会趋势中寻找设计势能,释放势能以促成艺术与科学的良性“对话”。引导学生完成从微观产品设计向宏观产业设计战略的思维转化,并能够在未来语境中探索设计势能的价值空间。第四,夯实设计思维作为基础课程的普适性作用,善于从理工科视野建立理性思维的逻辑架构,将定量与定性研究、客观与主观分析兼并,促使学生综合设计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内容推荐
本书作为多学科、跨学科的通识课程,聚焦艺科融合、交叉学科中新理念、新规划、新模式以及新的教学成果。全书分为三篇,共十一章,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引导读者理解产品设计,通过技术原理、生活原型、企业考察、专题实训、学术研究等环节进行文理融合,形成跨校、跨专业的交叉学科设计团队,实现“科技先行”与“设计先行”并轨式创新实践。
经过多轮课程教学与教研迭代,在探索与实践中将本书的课程特色汇总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化文理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在设计思维中的融会贯通,为设计创新、原型呈现、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提供高效的、严谨的、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研究路径。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同时,在教学研究中不断纳入和更新知识体系,将艺术设计与工业工程的原理、思维、实践、原型在课程中整合,促成多学科与跨学科的资源对接。第二,注重设计的创新原理与设计思维的底层逻辑搭建,引领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生活方式与生产模式转变,探求设计创新的根源;以高品质的生活和生产为系列化设计主题,运用设计思维与企业、产业建立双向促进式的可持续性互动。第三,启发学生从社会趋势中寻找设计势能,释放势能以促成艺术与科学的良性“对话”。引导学生完成从微观产品设计向宏观产业设计战略的思维转化,并能够在未来语境中探索设计势能的价值空间。第四,夯实设计思维作为基础课程的普适性作用,善于从理工科视野建立理性思维的逻辑架构,将定量与定性研究、客观与主观分析兼并,促使学生综合设计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本书所介绍的设计思维与方法适用于设计从业者、设计专业师生,还有跨学科领域希望通过设计思维赋能未来领域发展的相关人员
目录
第一章 设计与设计思维
1.1 设计
1.1.1 设计与艺术
1.1.2 设计与技术
1.1.3 设计与人文
1.1.4 设计与生产
1.1.5 设计与生活
1.2 设计思维
1.2.1 思考 - 思维 - 思想
1.2.2 设计思维的进阶
1.2.3 设计思维的本质
1.2.4 设计思维的维度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二章 产品设计创新
2.1 微观的产品设计创新流程
2.2 宏观的产品设计创新流程
2.3 产品设计创新的内在因素
2.4 产品设计创新的因素
2.5 连续性的产品设计创新策略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三章 产品设计创新的研究方法
3.1 创新的生产模式:在市场竞争中思考
3.1.1 企业 - 竞品 - 市场研究
3.1.2 产品的主辅功能分解研究
3.1.3 产品商业模式画布研究
3.1.4 产品服务蓝图研究
3.1.5 从产品设计到 PI 设计研究
3.2 创意的生活方式:在生活场景中讨论
3.2.1 核心利益相关者调查
3.2.2 观察、访谈与问卷的逻辑关联
3.2.3 用户需求与期待的划分
3.2.4 用户分类及其差异
3.2.5 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3.2.6 同情心与共情能力的区别
3.2.7 用户心智模型的洞察
3.2.8 人 - 机 - 环境 - 技术组合创新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四章 多学科与跨学科的课程规划
4.1 教师的教研收获
4.2 课程的教学规划
4.3 联合课程的机制研究
4.4 教案的细致推敲
4.5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五章 课程架构:互助、互动和互合
5.1 互助:交叉学科融合的教研理念
5.1.1 设计思维——设计实践与学术研究:方法层
5.1.2 设计战略——企业组织考察:方略层
5.2 互动: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5.2.1 工程学科学生的优势分析
5.2.2 设计学科学生的优势分析
5.3 互合:镜像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5.3.1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的教学资源与学科优势
5.3.2 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的教学资源与学科优势
5.4 互融:课程实施流程
5.4.1 实施流程
5.4.2 课时安排
5.4.3 教学对象
5.4.4 课程提交作业形式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六章 课程第一阶段
6.1 阶段目标:有温度的生活
6.2 产品设计调研
6.3 产品技术调研
6.4 设计思维与方法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七章 第一阶段成果
7.1 团队设计成果展示:概念设计
7.2 教学成果的阶段点评
7.3 课程的洞察与评估
7.4 教学与教研观念综述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八章 课程第二阶段
8.1 阶段目标:高品质的生活
8.2 泛家居时代的知识体系地图
8.3 以“Z 世代”为目标群体的设计机遇与挑战
8.4 设计趋势预测的思路与方法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九章 第二阶段成果
9.1 团队学术成果展示:趋势报告与学术论文
9.2 教研成果的阶段点评
9.3 课程的洞察与评估
9.4 教学与教研观念综述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十章 课程第三阶段
10.1 阶段目标:高品质的生产
10.2 企业 PI 设计战略的价值
10.3 认知科学的设计启示
10.4 企业文化与竞品调研
10.5 PI 设计的研究方法
课后思考与作业
第十一章 第三阶段的设计研究报告
11.1 产品设计战略的价值
11.2 战略层次与战术层次
11.3 设计战略与设计创新
11.4 宏观层级——整体意向(PI 管理 1 级)
11.5 中观层级——共性要素(PI 管理 2 级)
11.6 微观层级——个性塑造(PI 管理 3 级)
11.7 课程综述与教学评价
课后思考与作业
结?语?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设计思维与产品设计创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红斌,赵妍 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351277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380000
出版时间 2024-06-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06;TB47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