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1876—1916),最具特色的美国作家之一。他从24岁出版第一部作品,直到40岁时去世,留下了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150多篇,以及3个剧本和大量散文、论文。他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陌生而又异常广阔的世界:那荒凉空旷又蕴藏宝藏的阿拉斯加,波涛汹涌岛屿星罗棋布的太平洋,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线,形形色色的鲜活人物,人与自然的严酷搏斗,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荒野的呼唤》就是其中的精品,收录了《热爱生命》、《荒野的呼唤》、《北方的奥德赛》三部作品。
图书 | 荒野的呼唤(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选)/时光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杰克·伦敦(1876—1916),最具特色的美国作家之一。他从24岁出版第一部作品,直到40岁时去世,留下了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150多篇,以及3个剧本和大量散文、论文。他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陌生而又异常广阔的世界:那荒凉空旷又蕴藏宝藏的阿拉斯加,波涛汹涌岛屿星罗棋布的太平洋,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线,形形色色的鲜活人物,人与自然的严酷搏斗,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荒野的呼唤》就是其中的精品,收录了《热爱生命》、《荒野的呼唤》、《北方的奥德赛》三部作品。 内容推荐 杰克·伦敦的人生经历之传奇、生活经验之丰富,令别的作家望尘莫及。这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甚至让人怀疑他笔下的故事不是杜撰的,而是真实事件。其作品迸发出一股生命的力量,令人震撼。 《荒野的呼唤》记述了一只狗的遭遇,温顺的家犬“布克”被人贩卖到寒冷的阿拉斯加,成为一名雪橇犬,残酷的生存环境呼唤起了它的野性,它最终成为“狼王”,同狼群一起“奔跑着,嗥叫着……” 《荒野的呼唤》收录了《热爱生命》、《荒野的呼唤》、《北方的奥德赛》三部作品。 目录 热爱生命 荒野的呼唤 第一章 从天堂跌落 第二章 新生活的开始 第三章 统治欲望滋生 第四章 狗队新的首领 第五章 饱经风霜 第六章 布克对桑迪的爱 第七章 荒野的呼唤 北方的奥德赛 一 二 三 杰克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这是唯一保留下来的。虽然他们已经倾家荡产,但是他们历经生活磨难,走到此时已算是一种胜利。 从河岸边走过来两个人,他们一前一后,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动着脚步。偶尔,河岸边那些杂乱的碎石还会让他们失去平衡。他们一生历经很多苦难,现在又被这艰难的行程困扰,所以苦不堪言。唉,没有办法,他们也只能咬牙前行了。他们都把皮带勒在额头上,以此来拴住肩上的包裹。还好这两条皮带足够结实,没让包裹从他们身上滑下来。他们弓着腰,身体前倾,每人一支来复枪,一边寻找着有利的地形,一边艰难地前行。 “如果我们不把子弹都藏在地窖就好了,哪怕只带两三发,”后面的那个人冷冰冰地说。而他的同伴除了艰难地挪动着脚步向小河走去,根本没有力气和他说话。此时的小河因为奋力冲破岩石而泛起大片的泡沫。 他们俩紧挨着前行。尽管都穿着鞋袜,他们的腿还是被冰冷的河水冻得麻木了,而且脚腕那儿还很疼痛。他们被河水冲得很难站稳脚跟,尤其是当水流冲到他们膝盖的时候。后面的那个人踩在了一块圆石头上,石头太滑了,差点儿没把他摔倒。他一使劲,又站住了,同时发出一声痛苦的尖叫。他可能被这条小河弄得都有点头昏眼花了,身体摇晃的同时,他那只没拿枪的手向空中乱抓着。等他站稳脚跟后,想要再往前走,可一摇晃,又差点摔倒。因此,他就站住了,看着前面那个人的背影一动不动。可他站了有一分钟,他的同伴也没有回头。他只好喊了:“我的脚腕扭伤了,比尔。” 可是比尔并没有回头,依然在泛白的河水里跌跌撞撞地前行。 后面那个人看着比尔这样向前走去,虽然他什么也没说,可从他眼睛里流露出来的神情看,他的内心很受伤。 比尔摇摇晃晃地登上河对岸,自顾自地向前走去。后面的人眼看着比尔离去,他的嘴唇微微发抖,胡子也随之抖动;他还不自主地用舌头舔了舔嘴唇。他一向很坚强,此时仍忍不住大声地叫了起来:“比尔!” 令他失望的是,他的同伴依然没有回过头来。比尔走路的姿势让人感觉很古怪,但仍跌跌撞撞地向前,登上斜坡,跨过山头,消失在昏暗的天际。他目送着比尔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昏暗的天际。此时,他才转过目光,静下心来仔细打量周围的一切。 周围的雾气和蒸汽几乎把太阳包裹的密不透风。透过层层的雾气,太阳只露出些微亮光,像极了一个即将燃尽的火球。因为扭伤了一只脚,他只能单腿站立。休息的时候,他看了看表,已经是下午四点了。虽然他不清楚准确的日期,但在七八月交替的时候,他还是能根据时间估摸出太阳此时的方位——西北方。南边,依据他的判断,跨过那些荒芜的小山,就可以到达大熊湖。继续向南,就到了加拿大,那里有一条分界线把加拿大的冻土地带划入了北极圈。他身处的这条小河,属于铜矿河。铜矿河一路向北汇入加冕湾和北冰洋。加冕湾和北冰洋这些地方,他从来没有去过,只在哈德逊湾公司里的地图上看到过一次。他再一次环顾四周,模糊的天际,低矮的小山,除了空旷的荒野外什么也没有!周遭这幅荒凉的景象真是让人又发愁又畏惧! 他不停地轻声呼唤:“比尔!” 这条小河让他心生畏惧。在他看来,周围的景象像示威似的包围了过来,想要用尽一切力量压倒他,毁灭他。他浑身发起抖来。突然,手里的枪掉到了河里,哗啦一声,他这才被惊醒。害怕归害怕,枪可不能丢。他打起精神,硬着头皮在河水里摸索。还好,枪很快就被找到了。因为扭伤了右脚,他只能把身体的重心移到左边,把原本扛在右边的包袱换到左肩上。然后,他忍着疼痛,集中精力,慢慢地挪向河对岸。 为了赶上比尔,他顾不上脚腕的疼痛,马不停蹄地拼命向前走去。他以最快的速度走上斜坡,到达山头——他最后看见比尔的地方。可这下面只是个小山谷,一棵草也没有。而他此时的模样和那时的比尔相比,更显滑稽。往左肩挪了一下包裹,他努力压制住了心中的恐惧,慢慢地向山下走去。 潮湿的苔藓和谷底的水依附在一起,像一大块海绵一样厚厚地铺满了谷底。这种苔藓有很好的吸附性,他每一次抬脚,每走一步,水都会被挤压出来,脚下都会发出东西撕裂的声音,就好像有什么东西抓着他的脚。还好谷底还残留着比尔走过的痕迹,他仔细地分辨着脚下的路,绕过一块块沼泽地,走过一堆堆岩石。虽然独自一人,他却没有迷失在这片到处都是苔藓的谷底。 继续向前走,他会到达一个被当地人叫做提青尼吉利的地方。提青尼吉利的意思是“有很多小棍子的地方”,它在一个小湖的旁边,那里有很多细小的、已经枯死的枞树。它也因此得名。湖水经由一条小溪通往外部。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岩石阻隔,小溪的水不像他刚刚趟过的河水那样泛起白色的泡沫。 他清楚地记得,这条小溪上只有灯心草,没有树木。沿着这条小溪往前走,可以找到水源的尽头。在这儿,有一个分水岭,它把两条小溪从源头上分隔开来。在分水岭的另一面是一条向西流动的小溪。顺着这条溪水流动的方向,一直到它流向狄斯河的入口——他和比尔藏东西的地方。在那儿有条倒置的独木船——下面有一个堆满了石头的小坑。这个坑里有他们赖以生存下去的所有工具和食物:子弹、钓钩、钓丝、一张小鱼网、为数不多的面粉和豆子,还有一块腌猪肉。 他和比尔将在那里会合,然后,他们就驾驶小船,沿着狄斯河南下,经过大熊湖直达麦肯齐河。如果不想经历寒冬的话,他们可以继续朝着南方划去。不用去管冰冻的湍流,也用不着害怕凛冽的寒风,他们只要一直向南,就会到达一个温暖的地方——哈德逊湾公司的码头。在那里,不仅有粗壮繁茂的树木,更有数不胜数的美食。P3-8 序言 杰克·伦敦(1876—1916),最具特色的美国作家之一。他从24岁出版第一部作品,直到40岁时去世,留下了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150多篇,以及3个剧本和大量散文、论文。代表作有《热爱生命》、《荒野的呼唤》、《北方的奥德赛》、《狼子》、《白牙》、《铁蹄》、《马丁·伊登》、《沉寂的雪原》等,仅从标题即可大致见其风格。 杰克·伦敦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辽阔、粗粝、充满野性和生机的世界:苍茫无际的荒原,滴水成冰的北极,巨浪滔天的太平洋……渺小的人类游走其间,水手、淘金者、拓荒者、罪犯以及其他各色人为了生存,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人性,以刺目的方式裸露无余,无论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 元气充沛,风格阳刚乃至粗野,是杰克·伦敦作品的主要特征。有人说,在他之前的美国小说,是为姑娘们写的,直到杰克·伦敦出现,才有了适合男人阅读的小说。此说虽然极端,但也准确反映了杰克·伦敦的个性。 “文如其人”,在杰克·伦敦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出身低微,年少时做过童工,也曾混迹街头。13岁那年,他独自驾船穿越旧金山湾,显露出成为一名出色水手的天赋。4年之后,跟随捕猎船远赴白令海峡猎捕海豹,严酷的海上环境、苦役般的船员工作,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做过工人,还曾以流浪者的身份周游全国,并多次被抓进监狱。21岁的时候,这位处在人生低谷的年轻人决定跟同伴去阿拉斯加淘金,结果染上了败血病,不得不回到加利福尼亚。 1900年,杰克·伦敦出版了第一部作品,名利双收。但他没有选择安静、舒适的生活,先是远赴亚洲做战地记者,之后又独自驾船环游世界,可惜未能成功。1916年,他因为服用过量吗啡去世,有人说他是计算错了药量,也有人说他是自杀,因为他当时正在忍受孤独、疾病、巨额欠债、朋友背叛和酗酒的折磨。他的死亡至今仍是一个谜。 杰克·伦敦的人生经历之传奇、生活经验之丰富,令别的作家望尘莫及。这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甚至让人怀疑他笔下的故事不是杜撰的,而是真实事件。其作品进发出一股生命的力量,令人震撼。本书选取的《热爱生命》、《荒野的呼唤》和《北方的奥德赛》都体现出了这一点,《热爱生命》描述了一个人与狼争夺生存机会的故事,赞美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荒野的呼唤》记述了一只狗的遭遇,温顺的家犬“布克”被人贩卖到寒冷的阿拉斯加,成为一名雪橇犬,残酷的生存环境呼唤起了它的野性,它最终成为“狼王”,同狼群一起“奔跑着,嗥叫着……”;《北方的奥德赛》颇有传奇性,其中有爱情、强盗和复仇,色彩浓烈、奇特。 《热爱生命》与《荒野的呼唤》是杰克·伦敦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不同地区、不同阅历的读者。列宁晚年卧病在床时,曾特意请人朗读小说,其中就有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好的作品能给人提供精神上的力量,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书评(媒体评论) 《荒野的呼唤》是一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狗的故事,同时也是对人类灵魂最深处那奇异而又捉摸不定的动机的探讨。我们越是变得更加文明,就越是感到恐惧——因远古时期人本来就具有的某种美好的东西及生命的欢乐已经丧失殆尽而产生的恐惧。 ——美国诗人卡尔桑德伯格 得到智慧的惟一办法,就是用青春去买。 人如果没有本性自身的退却,就不可能违背本性的鼓励。 生活并非抓到好牌就了事,而有时手气差,就要打得好。 人的恰当功能是活,而不是生。我不会用延长日子,把时光浪费,我要利用时间。 我愿做一颗华丽的流星,愿我的每一颗粒都呈现那动人的光辉,而不做那沉睡并永远不灭的行星。 ——杰克·伦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荒野的呼唤(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选)/时光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杰克·伦敦 |
译者 | 陌上花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立信会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93463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1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712.44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176 |
宽 | 120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