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新文学的多元审美选择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是1999年12月首批入选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书稿是该研究中心王爱松教授的个人学术论文自选集,通过梳理中国新文学的多元审美选择,探讨中国新文学发生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主要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如京海派论争与南北文化差异、出版制度与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伤痕文学研究等;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如张贤亮、王朔、王蒙、张炜、李锐等;文学叙事研究,如新潮小说的历史叙事、军事文学的形态、互文性与中国当代小说等。 目录 京海派论争与南北文化差异1 从神圣到屈辱:中国新文学中一个主题的兴衰15 出版制度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41 论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文艺政策的分与合60 "伤痕文学"与生命政治82 知青作家创作立场的演变与分化103 新潮小说的历史叙事113 军事文学的三种形态128 重复与循环:中国当代小说中一种结构方式136 互文性与中国当代小说152 当代名作家的创作危机171 张贤亮:性与政治的纠缠186 王蒙:从单纯到"杂色"199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218 张炜:独白型小说的利与弊237 李锐:乡土小说的空间形式249 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身体秀"268 乌托邦与历史的多种可能性286 经典的高度与创新的焦虑308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新文学的多元审美选择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爱松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24002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2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74000 |
| 出版时间 | 2020-12-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6.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