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契合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提供丰富素材和课堂实录展示,展示一手课堂资料
√ 整合多种阅读方法,提升综合阅读能力
结合共读和自主阅读,提供多种课堂组织和课后作业形式,解决课堂内难落地、课堂外难推进的问题
√ 培养思维习惯,提升文学鉴赏力
关注阅读体验,沉浸式体验作品的想象力、语言风格,强调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停止碎片化的文学体验
图书 | 整本书阅读如何做 |
内容 | 编辑推荐 √ 契合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提供丰富素材和课堂实录展示,展示一手课堂资料 √ 整合多种阅读方法,提升综合阅读能力 结合共读和自主阅读,提供多种课堂组织和课后作业形式,解决课堂内难落地、课堂外难推进的问题 √ 培养思维习惯,提升文学鉴赏力 关注阅读体验,沉浸式体验作品的想象力、语言风格,强调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停止碎片化的文学体验 内容推荐 这本实用的、经过实践检验的书围绕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展开,为老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力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作为语文老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作者不是简单地教授读写技能和阅读理解技能,而是把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来分析、鉴赏。 整本书阅读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让学生热情地参与文学讨论并在写作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那些在阅读中苦苦挣扎的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法能够让他们获得独立阅读的信心。 同时,整本书阅读教学法也可以与其他成熟的阅读教学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将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能力整合运用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目录 第一部分整本书阅读课的基本要素 01为什么要推广整本书阅读教学法?3 让孩子成为热爱故事的人4 被扼杀的阅读兴趣:我自己的阅读故事5 突破“主要的思考者”的角色:将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7 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8 为什么要先读完整本书?11 为什么不提倡逐章讨论?12 整本书讨论:由学生驱动的讨论14 但,他们会读吗?15 放下成见:掷回旋镖16 帮助学生为将来做好准备17 整本书阅读之外18 零与整19 02选择合适的书 选书的5个角度25 为全班选书:5个角度的思考27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整本书阅读如何做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阿里尔·萨克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14331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2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57000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423.0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