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咆哮营的幸运儿(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黄禄善主编刘岩编译的《咆哮营的幸运儿(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是美国作家布赖特·哈特的代表作。书中讲述了一群亡命之徒,平时赌博、酗酒、打架斗殴,但一个难产女人留下的孩子,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淘金者们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无限的仁爱,为孩子取名为“幸运儿”。而为了捍卫人间最宝贵的东西,粗犷的男人们甚至献出了生命。

内容推荐

粗犷的淘金者中间诞生了一个婴儿,于是处处欢乐,一切都获得新生。黄禄善主编刘岩编译的《咆哮营的幸运儿(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作者布赖特·哈特通过淘金者生活的一个特殊镜头,发掘出蕴藏在流浪汉身上牺牲自己、帮助他人的善良品质,似乎畸零人的世界有着说不尽的温暖。小说风格幽默中带有抒情,善意的椰揄透露出作者深切的同情。

目录

咆哮营的幸运儿

扑克滩放逐的人们

田纳西的伙伴

密格尔丝

红谷之歌

梅莉丝

满潮标

斯卡格斯太太的丈夫们

圣诞老人到辛普森洲来了

异教徒李顽

约翰·奥克赫斯特先生的冒险经历

内华达山区的天真少女

土卢姆的玫瑰

约翰逊的“老婆子”

劳雷尔溪的女邮政局长

五岔口的傻瓜

红狗的女继承人

五个“孩子”的妈妈

巴克的运气

菲德镇的一段插曲

司令官的右眼

索拉诺来的人

没出息的人

卡拉维拉斯的布朗

一项传教使命的转变

湿地中的男人

试读章节

咆哮营又变得骚动起来。但这绝不是因为一场决斗,因为在1850年,决斗早已是习以为常了,不至于让全体居民聚集过来。沟渠和矿场上的人们都来了,就连塔特尔杂货店的赌徒们也来凑热闹。记得法国佬皮特和夏威夷来的乔在酒吧前拔枪决斗互射而死的那天,这些赌徒们也只是泰然自若地继续打牌。整个营地的人都聚集在开阔地边上的一间简陋的屋子前,尽量地压低谈话声音,但一个女人的名字却常常被提及,一个营地上的人们相当熟悉的名字——“切罗基人萨尔。”

也许越少提到她越好,她是一个粗俗的女人,恐怕身上还背负着极大的罪孽。但那时,她是咆哮营里唯一的女人。她痛苦地躺在那里,急需其他女性的帮助。她放荡、被人遗弃、无可就药,即使此时能够得到女性的同情,形单影只的她也必然要承受着殉道士般的痛苦。在生命最初的孤独中,分娩的痛苦降临在她身上,使这一惩罚显得格外可怕。或许上天真的要惩罚她,借此赎回她身上的原罪,在她最需要女性的温柔和关怀的时候,只能看到那一张张轻蔑的男性的面孔。依我看来,她身边的几个旁观者也许被她的痛苦打动了。桑迪·蒂普顿关注着她,沉思着,竟然忘记了自己袖子里的纸牌:一张“A”和两张“J”。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形是很不寻常的,死亡在咆哮营十分常见,但新生命的诞生却是件新鲜事。在营地里,人们一旦被强制驱逐出去,就再没有回来的希望;但这次却是有人一出生就被带进了营地,这才引起这样的骚动。

“你进去,胖子。”一个被称作肯塔克的、有点身份的人对旁边一个闲着的人说道:“你进屋去看看能不能做点什么,在这种事情上你是有经验的。”

也许这种选择是正确的。胖子曾经被公认为是两个家庭的头儿。事实上,正是因为他在这样的事情上有违法行为,咆哮营这座避难所,才会多了一位成员。人们都十分赞同这个决定,因为胖子够机灵。这个临时的外科医生、接生婆走进屋去,关上了门。营地的其他人都坐在屋子外面,抽着烟斗,等待着消息。

门外聚集了大约百余人,他们当中,有一两个是真正的逃犯,有几个是罪犯,但营地的全体男人都是做事不考虑后果的莽汉。人们从外表上丝毫看不出他们过去的经历和身份。最凶恶的歹徒长着一张拉斐尔笔下人物般和善慈祥的脸、有着一头浓密的金发;大赌徒奥克赫斯特显现出哈姆雷特般幽怨的神情;最无情、最有勇气的人,身高却仅仅5英尺,嗓音温和,态度羞涩。“暴徒”这个词加在他们身上只是一种说法,而非一个定义。也许营地上的人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如手指、脚趾、耳朵等都有些欠缺,但却丝毫不影响他们整体的威慑力。最强壮的人右手只有三根手指;最棒的枪手也只有一只眼睛。

这便是散坐在屋子周围的人们的身体状况。营地座落在三角形的河谷中,两面靠山,一面靠河,唯一出口是一条险峻的小路,越过屋子对面的山顶。月亮渐渐升了起来,月光照在小路上,此时受难的女人躺在床铺上,或许她看到了那条小路,像一条银色的丝线一样曲曲折折,盘旋而上,直到消失在满天的群星里。

屋外点燃了一堆干松枝,聚集在屋外的人们也感到了一丝温馨,咆哮营里轻浮散漫的生活作风慢慢地显现了出来。大家开始恣意地拿结果打赌。有三五个人认为“萨尔能挺过去,甚至连孩子也能活下来”;有的人还拿将要出生的孩子的性别和肤色打起了赌。正当人们激烈地争论时,喊叫声从最靠近屋门的人那里传来,其他人都停下来静静地倾听。松枝吱吱嘎嘎地摇摆着,河水奔腾着,木柴噼哩啪啦地燃烧着,突然一声清脆的啼哭声——那营地里从未有过的哭声掩盖了其他一切声音。松枝停止了呻吟,河水也不再咆哮,篝火也安静地聆听着。整个大自然仿佛也在屏住呼吸,侧耳倾听着动静。

全营的人齐身站起!有人提议点燃一桶火药,但出于照顾产妇的考虑,人们还是谨慎了些,只是用手枪开了几枪。或是咆哮营的外科医疗条件太过简陋,或是出于其他什么原因,萨尔很快就撑不住了,一小时内,她就爬上那条通往天堂的崎岖之路,丢下了她在咆哮营的羞耻和罪恶,永远不再回来。我认为相对于萨尔的离去,更让人们闹心的是孩子的命运。有人问胖子:“他活下来了吗?”,得到的答案是——不确定。营地里唯一与萨尔同一性别,而且可以做母亲的是一头驴子。虽然有人猜测用驴子喂奶能否行得通,但人们还是试了下。这比古代的罗穆卢斯和瑞摩斯的喂养方法还可行些,而且显然也很成功。

P1-3

序言

布赖特·哈特,美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具有地方色彩的作家,与马克·吐温、哈姆林·加兰一起被并称为“描写美国西部风情的高手”。

哈特的一生经历坎坷,颇具传奇色彩。1836年哈特出生于美国东部纽约州的奥尔巴尼市,父亲是位小学教员,家境贫寒,童年时因频繁搬家,生活比较动荡,在父亲的藏书室里,广泛阅读了莎士比亚、华盛顿·欧文、爱默生、班扬、塞万提斯、菲尔丁等名家的作品,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9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亲移居纽约市,为生计故,13岁离开学校,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和商业公司里当过小职员。1854年,随母亲来到加利福尼亚州,此时,“淘金热”还未退潮——淘金热始于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的消息吸引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蜂拥而至,掀起了一股“淘金热”——哈特也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但一无所获,之后,尝试过小学教师、排字工人、记者等工作。哈特开始正式的写作生涯,始于一份报社编辑的工作,他曾在报纸上猛烈抨击一伙白人屠杀印第安人的野蛮行径,因此不得不逃亡到旧金山,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当地文坛一颗耀眼的新星。他的成功与两位人物的支持和提携也是分不开的,其中一位为杰西·弗里蒙),即边疆探险家约翰·弗里蒙之妻,另一位是唯一神教牧师托马斯·金,后者赏识年轻作家的才华,在文人社交圈里大力引荐他的作品。1862年,他与安娜·格里斯伍尔德结婚,但婚姻并不美满。在旧金山,哈特发表了一系列短篇小说、报刊文章、散文、随笔、书评以及讽刺诗歌等,最早的有为《黄金年代》撰写的一系列反映地方问题的讽刺文章“波希米亚来稿”以及后来改名为“梅莉丝”的连载故事“红山之作”,这些后来都收录在他的首部重要作品集《<咆哮营的幸运儿>及其他短篇》(1870)中。1864年,开始为更为知名的报刊《加利福尼亚入》撰稿,同时,任兼职编辑,发表了一些诗歌和散文作品,包括戏拟库珀、雨果和狄更斯等名家的“浓缩的小说”系列。1865年末,与马塞诸塞州的两家报纸达成协议,以加利福尼亚通讯记者的身份为之供稿,两年间,这些通讯稿为哈特赢得了东海岸读者的关注。1868年春,参与创办《大陆月刊》,并应邀成为它的主编,随后在该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咆哮营的幸运儿》,次年,《扑克滩放逐的人们》问世,《大陆月刊》的8篇系列故事树立了作家的国际声名,之后,回到东部。系列故事以采矿营地为场景,在沿用西部边疆故事套路的同时,作家有意以幽默、讽刺和淡淡疏离的笔调描写边疆风貌、刻画风土人情。1870年末,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刊物、著名作家豪威尔斯主编的《大西洋月刊》与他签订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天价合同,以一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他一年12篇诗歌和故事的初版权。不幸的是,哈特在创作上开始走下坡路,虽然完成了预定的稿件数量,但质量明显不如他的早期佳作。从旧金山搬回波士顿后,由于挥霍成性,陷入了债务危机。1876年,首部长篇小说《加百利·康罗伊》问世,但未获得预期的成功,不得不靠借债来维持奢华的生活方式,他还试图将一些短篇改编为剧本,其中《桑迪洲的两个人》遭纽约评论界抨击,很快停演。他与马克·吐温合作的《阿兴》更是一败涂地,也导致两人交恶。1877年,受债务和创作困境的双重困扰,他申请并得到了美国驻德国克雷弗尔德市商务代办的职位,只身前往德国,1880年,担任美国驻苏格兰格拉斯哥领事一职,但玩忽职守,大部分时间在伦敦消磨。此间,重新开始写作,主要针对欧洲和英国读者,尽管其笔下浪漫的西部风情在这些读者群中依然有市场,但早期冷静、克制和讽刺的笔调被明显的感伤主义取代,美国西部在他的笔下越来越成为一种浪漫神话。1885年,他被解除外交职务,随即移居伦敦,1902年辞世。总体而言,哈特晚期创作数量颇丰,但文学价值不高,正如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豪威尔斯所说,继《大陆月刊》系列故事之后,“他写来写去还是布赖特·哈特”,尽管如此,他在晚期创作中还是做了一些创新的努力,比如对反乌托邦、侦探小说体裁的尝试以及苏格兰地方特色的书写等。

哈特对于美国文学史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倡导了地方主义文学运动,将地方色彩引入到短篇故事和诗歌的创作中,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也由此重塑了美国西部的形象。(他的作品扎根于美国西部,素材大多取自现实生活,以西部为故事场景,反映西部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真实地再现了西部生活的场景。)如评论家乔治·斯图瓦特指出的,“《咆哮营的幸运儿》的问世近乎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因为该作者之前的作品没有显示丝毫迹象……就很多方面而言,该故事和它全新的题材给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这一形式后来被称作“乡土文学”,即一种地方文学,旨在描写介绍某一特定区域的风土人情,定义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它是乡土的,也是民族主义的,这一文学潮流迎合了美国内战后勃兴的民族主义情绪,迎合了美国人关于自身民族和文化多样性的想象。哈特和他的西部故事开创了乡土文学的先声。在他的笔下,自然风貌与风土人情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幅荡气回肠的西部生活画卷——险峻的山脉、幽深的河谷、茂密的丛林、暴戾的风雪、万籁俱寂的夜空,淘金者栖身的简陋营地,三教九流杂然相处的人物,大自然粗犷的气息对应着人物豪迈不羁的性情以及艰险与温柔并存的边疆生活场景。

哈特的西部画卷既是历史的、真实的,然而又不无浪漫主义色彩。有评论家指出,他的地理描写,似乎真实可信,可当你试图将某一点同美国真正的城镇联系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作品中的地方却变得飘渺起来,这不仅是因为哈特对矿区生活了解得不够深入,也与他在文学史上所处的特定时期相关。他是站在文学史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上,上承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下接19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现实主义文学。在《咆哮营的幸运儿及其他随笔》的序言中,哈特声称“本书不过是为将来谱写伊利亚特搜集了些素材而已”,他这里所说的伊利亚特是指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而言,他认为,自己所写的这些故事不过是对这段美国历史的真实记载而已,但对伊利亚特的指涉无疑也透露了他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暗示了历史的史诗气质,由此,在他的作品中,边疆和淘金热再次被抬到神话的高度,人物和事件被置于一种遥远的、壮阔的史诗般的背景中。不过,在他的西部作品中,尤其是早期佳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超越西部文学俗套的努力,有意以反讽、幽默和对叙事距离的把握消除西部文学浪漫化、感伤主义和简单道德说教的一面。他的叙事人总是显得更深沉、更有阅历和修养,略带点讥讽的意思开来看西部人物,这一艺术技巧不仅赋予作品幽默意味,也构成别有意味的道德参照。再者,就主题而言,在文明与自然对立的主题推进中,荒野更多地被表现为不可驯服的力量,东部来的文明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往往节节败退,这点也赋予他的作品更深刻的主题意蕴。

哈特笔下的人物或许有脸谱化倾向,显得比较单调、扁平,甚至连名字也会经常重复使用,然而他们却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西部文学和电影中的人物原型。他笔下的人物不属于高贵的上层人,而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底层民众;他们为贫困所迫,为淘金梦所驱使,从东部和中部来到加利福尼亚,历经艰辛挫折,渴望时来运转,却往往被迫成为诸如赌棍、妓女、乡村教师、乡下姑娘、强盗、农民和马车夫之类三教九流的人物;平日里,他们是无法无天的赌棍、粗俗不堪的妓女、醉生梦死的醉鬼,然而,在与自然和命运抗争的危机时刻,他们又往往表现出一颗“金子般的心”,表现出入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同情,友善以及无私的爱心。哈特擅长捕捉形形色色的西部人物的憧憬、愿望、欢乐以及难以避免的失望和痛苦,他相信,人难免会犯错,但埋藏在人类灵魂深处的善良本性最终会引导人们与人为善,获得自我救赎的机会,这也是他一再把人物放在与大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以展示人物性格和人性力量的原因,他让他们在危机时刻展现出入性的另一面,展现出精神的光辉与力量,这也构成其短篇小说不可或缺的精神意义。

例如,在代表作《咆哮营的幸运儿》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群亡命之徒,平时赌博、酗酒、打架斗殴,无恶不作,但一个孩子的降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萨尔难产后死去,营地里的男人们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重担。粗俗的淘金者们,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无限的仁爱,为孩子取名为“幸运儿”。的确,这个名字也为营地带来了好运。财富、善良、公正、道义、礼貌,这一切人间最美好的事物,又回到了咆哮营地人们的身边,他们经受了一次灵魂上的洗礼。整篇故事似乎再现了“基督诞生”原型,然而在故事的结尾,滔天的洪水不仅夺去了孩子的生命,也使得一切精神净化和道德重生的努力化为虚无,这点似乎耐人寻味。《扑克滩放逐的人们》同样描写了一群底层人物,包括赌棍奥克赫斯特、妓女公爵夫人、恶女人希普顿妈妈等等,看起来,他们都是罪孽深重的、被放逐的边缘人群,然而深陷绝境的人们,却意外地获得了灵魂的净化,甚至他们的死亡也被描写得纯净而高贵。故事对人性温情脉脉的描写与对自然之力的冷静审视相对照,一反西部浪漫传奇的俗套,作家揭示的真相是,即便是坚韧勇猛的边疆开拓者也难以抵御荒野的力量。《田纳西的朋友》也是一部精彩的短篇小说,主人公田纳西是个无恶不作的坏蛋,他酗酒、赌钱、拦路抢劫、甚至勾引好朋友的妻子,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田纳西的伙伴,他是个外表普通、少言寡语的老实人,不仅原谅田纳西的行为,而且在田纳西被捕后挺身而出,为他辩护,难能可贵。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边疆人所特有的侠义风度:不计恩怨、不拘小节、不善言语、喜怒不形于色,但却内心感情丰富,独自忍受着生活中悲欢离合带来的苦楚,展现了一个硬汉的形象。

女性人物的塑造是哈特短篇小说的另一亮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多变,性情各异,以女性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作为主题的小说,占据了其作品的半壁江山。小说中女性人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个性张扬、生活坎坷、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另一类庸俗世故,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往往迷失了自我。《梅莉丝》中的梅莉丝是第一类女性人物的代表:她性格倔强、桀骜不驯、疾恶如仇,她敢于抗争教会的虚伪、周围人群的市侩;她敢恨敢爱,与老师间的纯洁恋情令人动容。《满潮标》是篇风格独特的小说,描写了一位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妇女,丈夫在外时突然遭遇洪灾,漆黑的夜晚,在一片汪洋之中,她独自保全了孩子的性命。作家将她和孩子在洪水中漂流的经历描写得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劳雷尔溪的女邮政局长》刻画了另一位独立、能干的女性:贝克太太失去丈夫后,靠给人家洗衣、做饭,用一双手养活了自己;当上邮政局长后,她尽职尽责;之后在拯救胡桃山邮政局长的过程中,更是表现出了女性特有的敏感、聪慧以及刚强的一面。可以说,她是哈特笔下具有侠义精神、不让须眉的边疆女性的代表。当然,哈特作品中的女性也并非全都品德高尚。《斯卡格斯太太的丈夫们》里的女主角几次再嫁,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凡是跟她结婚的男人,结局都十分悲惨;《五个孩子的妈妈》中的主人公玛丽本是个淳朴的小姑娘,缺少母爱的她把自己最真挚的感情,奉献给了“五个孩子”,然而,到东部几年后便丢掉了自己的真诚,成为社会中虚情假意的小姐,矫揉造作,令人惋惜。总体而言,哈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富有个性、特点更突出。

作为一名优秀的地方色彩作家,哈特也别出心裁地将西部方言土语引入到短篇故事的创作中,这点无疑影响了马克·吐温。在短篇小说中,他大量使用颇具西部特色的语言,包括俚语、俗语、乡土音调、赌棍们牌局上的行话等等。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方言、俗语、俚语在以哈特为首的乡土作家的努力下,逐渐成为一种体面的文学媒介,为文坛注入一种粗犷清新的活力,扫除了以往浮夸矫饰的文风。哈特也是最早将西部幽默运用到作品并获得成功的作家之一,他擅长使用讽刺式的散文叙述体,风格清新而含蓄,注重景色描写,开阔雄浑的西部风貌为其作品凭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他的故事情节单纯、背景明快、短小精悍,擅长设置悬念,故事的结局往往出入意料。短篇小说代表着哈特最高的艺术成就。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诗歌“异教徒中国佬”,原名为“老实人詹姆斯的大白话”,发表在《大陆月刊》上。这首诗在美国流传很广,不仅仅因为诗歌琅琅上口、易于流传,更重要的因素在于诗的内容:诗里写的是中国人如何赌博、欺骗白人的故事,而这些正是当时白人最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即华人移民在美国的生存状况和美国白人社会对华人的印象,因此,这首诗被看作是“19世纪美国关于中国人的最著名描述的开端”。诗里的叙事人詹姆斯是一个被骗的爱尔兰人,他用“大白话”讲述了一场打牌赌博的经过:他和比尔·奈打牌赌博,中国入阿兴也要加入,表面上不会玩牌的阿兴作弊手段更加高明,把他俩都赢了。叙事人自己上当受骗,根本原因在于他意识不到自己对中国人所持的偏见,这也是诗歌的讽刺意味所在,哈特讽刺的正是反华情绪和那些把中国人视作黄祸的人们。然而,奇怪的是,尽管讽刺意味明显,人们同样能够把它当作一首鼓吹反华情绪的诗来读,这主要因为诗中关于华人形象的描写迎合了美国白人对于华人的俗套印象。1876美国国会围绕“中国人的问题”举行辩论时,赞成和反对中国移民的双方都引用该诗来阐明各自的立场,诗里的“阿兴”也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后来,哈特与马克·吐温合作的剧本之所以命名为《阿兴》,渊源也在此。不过,哈特本人并不欢迎该诗沦落为反华排华政策的修辞工具。

哈特也许不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家,但他对美国文学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美国西部小说的创始人,他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和浪漫主义的遗风描绘了淘金热时期西部的自然和社会风貌,再现了一群边疆开拓者、淘金者、冒险家与投机者的挣扎与热望,勾勒了自然的壮美与严酷,描摹了独具特色的民风与人情,他的“加利福尼亚故事”为地方小说流派的繁荣铺平了道路,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而哈特本人的生平与创作也似乎对应着这个跌宕多姿的时代,梦幻与失落,荣耀与黯淡交相辉映。本故事集以《咆哮营的幸运儿及其他短篇》为主,又遴选了其他一些有特色的故事,力求较为全面地展现哈特的艺术风貌,将读者带入那个蛮荒与诗情并存的西部世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咆哮营的幸运儿(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布赖特·哈特
译者 刘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2794
开本 32开
页数 43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03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98
CIP核字 2014252576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4.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5
15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