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儒学(第16辑)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承什刹海书院协助,立足于学会,面向海内外,广泛联合儒学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学传统展开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激活其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价值,使其在人类精神生活和文明的重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辑刊是连续出版物,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中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李存山教授担任主编,每期选取中国儒学的基本问题,集结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很好学者的相关高质量论文,并予以出版,目前在国内中国哲学、儒学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中国儒学》第十六辑以儒学地域化为主题,儒学地域化发展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体现,在历目前,不同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儒学风格,为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丰富性和层次性,本书收录了关学、浙学、湘学、蜀学等地域性文化的研究论文,充分展现了各地文化研究的趋向。 目录 特稿 池田知久 著 唐小立 刘岳兵 译 性品说”的成立与展开——围绕人性的平等与不平等 王中江 “多元宗教观”——新文化运动多元性的一个论域 儒家学说的地域性展开 张学智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地域特点 景海峰 明代岭南**的思想旨趣及特征 李伟 翟澜杰 《诗经》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基本特征分析 蔡方鹿 试论巴蜀儒学的兼容性 刘雄峰 经学分派视阈下之儒学的“地方性”——以蜀学为中心 谷继明 从文化的地域性看《周易》在春秋的流传 杜运辉 中国传统儒学的现代转型——以张岱年先生为中心的考察 谭明冉 “多元他者”“外推”与“感通”:沈清松论儒家哲学对西方现代困境的补救 湘学研究专题 陈代湘 湘学近代转型的原因及特点 王向清 承旧与开新:王闿在近代湘学中的地位 徐建勇 胡安国《春秋传》的义理向度 方红姣 孙国洋论王船山对湖湘学派的思想承接 王丽梅 察识与涵养相须并进——张拭与朱熹交涉论辩管窥 关学研究专题 林乐昌 张载理学价值观的主题、体系定位及最高原理 丁为祥 张载对“形而上”的辨析及其天道本体的确立 许宁 关闽之间——朱子对张载关学的诠释与建构 江求流 终极实在与终极关怀:张载儒道之辨的核心问题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儒学(第16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中江,李存山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8980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36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323000 |
| 出版时间 | 2021-10-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10-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