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1天冲刺申论写作
内容
内容推荐
由李永新和张红军共同主编的这本教辅材料《21天冲刺申论写作专项教材(2018专业专项)》共六部分内容。一至四部分属于文章写作基本知识讲解。帮助考生经过这几部分的学习训练,写出一篇完整合格的申论文章,完成从"菜鸟"到"入门"的转变。第五部分则深入介绍了个性化文章写作的方法,帮助考生摆脱千人一面的"模式化"写作,打造出不落窠臼的申论好文章。第六部分属于素材储备部分。这两部分是对考生文章写作的进一步提升,也是个人写作能力的"深造",助考生实现从"入门"到"高手"的飞跃。
目录
第一部分中论文章写作原则
第1天议论文
第2天从材料中来
第3天到实际中去
第二部分立意
第4天挖材料,找主题
第5天依主题,立论点
第6天总论点,分着说
第7天分论点,深着谈
第三部分结构
第8天结构完整
第9天结构严谨
第10天条理清晰
第11天详略得当
第四部分论证
第12天用事实说话
第13天正反辨析
第14天旁征博引
第15天喻巧而理至
第16天反其道而行之
第五部分个性表达
第17天反模板、反套路
第18天反幼稚、反肤浅
第19天反生硬、反刻板
第六部分范文赏鉴及备考策略
第20天学习文章好榜样
第21天文章备考策略
第1-19天“每日练习”参考答案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精彩页
    靠前部分
    申论文章写作原则



    ■

    ■

    ■

    以水为师

    水,是生命的本源,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对于人类来说,水至关重要。但水的价值不止于此,它的很好品质还启发着人类的进步。我国先哲很好善于向水学习,如老子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的认识,孔子则有“智者乐水”的感悟。在我国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同样要以水为师。
    以水为师,有利于构建政治文明。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万物的生长,离不开水的滋润,而水却不与万物争利。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政者万事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那么就会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争而莫能与之争”。如果背离水的精神,以公谋私,贪污腐化,那么就会制造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群众性事件。由此可见,构建政治文明,需要以水为师,学习水“利而不争”的精神。
    以水为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水,变化万端,随物赋形。我们的祖先向水学习,领悟了“变”的哲理。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我们遇到困境时,必须学会灵活应变,只有这样,才能渡过难关。当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有依靠廉价劳动力、高消耗、重污染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学习水“变”的哲学,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水为师,有利于保障社会和谐。水的一大特点,就是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社会收入差距明显,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导致各种利益群体相互博弈,各种价值观交汇碰撞,这就需要社会具有包容精神。然而,从我国现实来看,无论是玉林狗肉节风波,还是路怒大打出手,抑或地域歧视,都反映出我们的社会缺乏包容。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只有学习水的包容性,增进各个阶层的沟通和理解,以理性的方式解决各种分歧,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水的具体价值不可估量,而抽象价值也是巨大的,可以为人类提供诸多启示。当下,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应该以水为师,学习它“利而不争”“变”与“包容”的品质,进而构建政治文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和谐,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申论文章写作,要求考生依托给定资料提供的事实和观点展开分析和评论。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或主张的文体。因此,议论文是很适合申论文章论述题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申论文章既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性论文(政论文),又是考场应试作文,正因为如此,申论文章也被称为“戴着镣铐的舞蹈”。
    一、申论文章的一般性
    申论文章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必须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一)论点
    论点是文章所要议论或阐释的观点,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主张,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论点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其中,总论点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总论点;分论点是对总论点的支撑和证明,多个分论点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同时存在。
    (二)论据
    论据是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论据必须真实、典型、恰当。论据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很有说服力的论据。道理论据是指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检验为正确的观点。
    (三)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基本要求是有效、充分、适当。议论文的论点要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则是要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申论文章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对比法、引证法、喻证法和反证法。论证方法不必新颖出奇,能有效证明观点就可以完成任务;不要倚多为胜,足够反映问题、说明观点即可;不求惊人,把论证所需的各项要素安排妥帖,在稳妥的基础上再求创新和突破。
    ■
    二、申论文章的特殊性
    申论文章,除了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外,在内容性质上还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是从政府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申论文章具有两个专享特征:一是源于材料、高于材料,二是政府角度。
    (一)源于材料、高于材料
    源于材料、高于材料,这是申论文章的主要原则。申论文章,要求针对给定资料进行申发论述,其实质就是划定了写作范围的应试作文。
    1.源于材料
    申论文章的论点必须符合材料的主旨,忠于材料原意,不能有偏差,更不能另起炉灶,表达与材料信息相反的观点。
    2.高于材料
    申论文章的论点、论据不能接近照抄材料,对材料要灵活运用,找准材料的弦外之音。
    (二)政府角度
    政府角度,是申论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申论考试是录用政府工作人员、模拟政府具体工作的考试,因此写申论文章时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把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1.观点符合主流
    观点符合政府意志,并同中央政策精神保持一致。“主流价值观”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础,观点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也是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可以引用“时代不错音”,即党和政府近几年发布的主要文件中的重点语句,以及当前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内容中的经典语句,来论证文章论点。
    2.落脚点是解决问题
    要把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作为文章的归宿。政府工作的很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不存在发现和分析问题却不解决问题的情况。纵观近几年的国考主题:2017年国考省、市级主题“水智慧与城市发展”、2016年国考省级主题“国民素质与大国意识”、2016年国考市级主题“好政策”、2015年国考省级主题“科技创新”、2015年国考市级主题“科技与人文”、2014年国考省级主题“倡导慢生活,积极应对社会心理问题”、2014年国考市级主题“提倡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导社会平稳转型”,无论何种主题,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才是文章的很终要求。
    ■
    三、申论文章的评分标准
    文章论述题与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等不同,在阅卷过程中不是按点给分,而是按照档次评分。从历年申论考试阅卷标准来看,申论文章的评分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
    ■
    注:上述评分标准以40分为例。一类文:28~38分;二类文:18~28分;三类文:8~18分;四类文:8分以下。

    ■
    “给定资料8”中提到的“在这里待一辈子太可怕,但出去能做什么”耐人寻味。请你依据自己的心得、联系社会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给定资料】
    1.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中央政治局带头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联系中央政治局工作和十八大以来中央抓作风建设的实际,总结经验、研究措施、提出要求,充分体现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充分展现了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这次会议是中央政治局参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为全党上下开好民主生活会、践行“三严三实”、加强作风建设,树起标杆、形成示范。
    会议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给予肯定,认为这次专题教育聚焦“三严三实”,突出问题导向,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党性上进行了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特别是绷紧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使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会议要求,要一鼓作气、敬终如始抓好专题教育靠后阶段的工作,推动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常态化、长效化。
    就中央政治局当好“三严三实”表率提出四点要求:靠前,自觉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上;第二,自觉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第三,自觉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对分管方面的管理上;第四,自觉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严格要求自己上。

    2.2014年在兰考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号召全党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自觉做到“三严三实”。经过教育实践活动的洗礼,广大党员干部反“四风”转作风,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被激发,党风政风出现许多新变化。但是,作风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全部解决。用“三严三实”这把尺子来衡量,一些干部身上的“不严不实”问题仍十分突出。
    自“八项规定”出台后,有的干部看到现在自上而下抓得很严很紧,认为现在有人请吃饭喝酒也不能去了、好车也不能坐了、发的福利也少了,觉得实在是没劲,落差太大了,于是该管的事情也不管了,该负的责任也不想负了。有的干部存在得不到好处就不愿使劲干事的想法,存在“和尚撞钟”和“推磨”现象。
    有的党员干部对领导、对富豪、对自己负责,对领导交办的任务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落实领导意见不过夜;对企业家和富人的困难和难处,能想之所想、急之所急;对自己的政治前途视若生命、精心呵护;而对群众则是冷若冰霜,能推就推、推不掉就躲、躲不了就拖、拖不了就唬,对群众的诉求和疾苦不闻不问,不理不睬。
    还有干部认为自己提拔无望,于是对待工作没有激情,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能否完成工作任务抱无所谓态度,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3.他曾是这座城市的名人。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省劳动模范……白城市博物馆举办过的白城人物展,打头的就是他——大幅的照片,诸多的荣誉,讲述了他为这座城市立下的汗马功劳。
    然而,退休两年之后,冷有春却以一种不光彩的方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5年4月3日,吉林省纪委发布消息,冷有春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翻开冷有春的资料,不难发现,他有过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青少年时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1天冲刺申论写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永新,张红军 主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37195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字数 372千字
出版时间 2017-04-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30.3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2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