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吴昌硕/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系列之一,本书向您介绍的是现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吴昌硕诗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画家。他主要以花卉、果蔬为创作题材。他的突出成就以其深厚的书法、篆刻、诗文修养入画,以“重、拙、大”的力量感,一扫清末画坛的柔媚轻俏的清艳画风。作为“金石派”艺术的一代宗师,诗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最富独创精神的艺术家之一,是中国文人画史上迟开而绝艳的奇葩。

内容推荐

吴昌硕诗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画家。他主要以花卉、果蔬为创作题材。他的突出成就以其深厚的书法、篆刻、诗文修养入画,以“重、拙、大”的力量感,一扫清末画坛的柔媚轻俏的清艳画风。作为“金石派”艺术的一代宗师,诗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最富独创精神的艺术家之一,是中国文人画史上迟开而绝艳的奇葩。

目录

卷首语

第一章 “风霜历尽岁寒天”——坎坷的早年

第二章 “贵能深造求其通”——厚积薄发的中年

第三章 “逸气勃勃生襟胸”——初试锋芒的中老年

第四章 “冰肌铁骨绝世姿”——辉煌的晚年

第五章 戛然独选出神入化

附录一 吴昌硕年谱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吴昌硕已快到“而立”之年。他回顾以前的生活,只觉得时间在流逝,生命在耗尽,而自己依然一事无成。于是在新婚的第二年,吴昌硕决定暂别家人,外出寻师访友,谋求生计。在一个秋天的傍晚,一叶扁舟载着他自苕溪而下,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游学生涯。

吴昌硕游学的第一站是杭州西子湖畔孤山脚下的诂经精舍。杭州的孤山,自古就有“湖山最盛处”之称,历代许多文人都在此留下趣闻,而当年的诂经精舍,也是一处“谈笑有鸿儒”的地方。

诂经精舍的主人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俞樾。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大师,以渊博的学识闻名于江南,极受曾国藩推崇。吴昌硕仰慕俞樾的学识,跟随他学习金石训诂及诗词。一次吴昌硕拿了自己的篆刻作品向俞樾请教,俞樾看后,很是欣赏,他评价吴昌硕的作品“奇、工、巧”。这种评价使得吴昌硕激动不已。这段经历,对吴昌硕以后诗、书、画、印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吴昌硕来说,诂经精含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他在这里结交了一批文化名流,并有幸置身于一个有着深厚传统底蕴的江南文化圈中,曾经偏居一隅的吴昌硕,找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发展空间。

光绪元年(1875),三十一岁的吴昌硕第一次步入“潜园”,开始了短暂的“潜园”岁月。“潜园”位于今湖州市南园路西侧,人称“陆家花园”。此园占地十八亩,垒石为山,引水为池,亭台楼阁,佳木葱茏。当时湖州府的文人雅士,喜欢聚集在那里,吟诗作赋,举行诗酒盛会。潜园的主人陆心源是湖州著名的文学家、鉴赏家和收藏家。吴昌硕本来是迫于生计到潜园做账房的司账,没想到陆心源却与这个初来乍到的账房先生意气相投,一见如故,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嗜好金石。陆心源钦佩吴昌硕学识渊博,人品高尚,就让他设馆为其子做家教。当时罢官在家的陆心源正在潜心编写他的《千甓亭古砖图录》,吴昌硕便帮他整理、搬运、摹拓。借此机会,吴昌硕目睹了陆心源丰富的家藏。汉晋古砖朴拙而充满生趣的纹饰与线条,给了他强烈的震撼和启发,为其以后孜孜以求的艺术新境提供了契机。P24-25

序言

吴昌硕(1844—1927)作为“金石派”艺术的一代宗师,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最富有独创精神的艺术家之一,是中国文人画史上迟开而绝艳的奇葩,是新枝迭现的艺林中进发得最高的一株。

吴昌硕称自己“三十学诗,五十学画”,这显然是自谦之辞。其实他从二十九岁就开始学画,到八十三岁去世为止,有五十多年的绘画生涯。吴昌硕的绘画首先由任伯年指点入门,而后又从赵之谦沉稳厚重的金石气中得到启发,借鉴了徐渭、八大山人、扬州八怪以及同时期的好友任伯年、蒲华的奔放道劲的画风,再加上自身深厚的金石书法功底,形成了他独特的绘画风貌——厚重有力、浓郁深厚、自然稚拙、大气磅礴。

吴昌硕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家。他主要以花卉、蔬果为创作题材。他的突出成就在于,以其深厚的书法、篆刻、诗文修养入画,以“重、拙、大”的力量感,一扫清末画坛的柔媚轻俏的清艳画风,令人耳目一新。文人画,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必将受到现代意识形态的挑战,尤其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这种挑战显得更加迫切。陈独秀等进步人士,提出采用西洋画的写实精神改良中国画的主张,对文人画举起了批判的旗帜。文人画面临着选择,要么进入博物馆,要么在发展中求得新生。吴昌硕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证明了传统文人画可以通过自身的发展走向现代,获得新生。

吴昌硕的艺术是传统式的,含蓄、温文尔雅,同时又充溢着一种刚健的雄风。他将宏大的气魄蕴涵于圆浑单纯的形式之中,体现着倔强自守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清高与沉静。他的艺术中还带有明显的世俗性。因为吴昌硕以卖画为生,他的雇主,主要是有钱的知识阶层和商人,前者在审美趣味上倾向文人传统的、古典儒雅的画风;而后者则倾向于富有新意、通俗开放的画风。所以吴昌硕在以篆籀之法入画,以画寄情的同时,融入了适合市民审美趣味的题材和意趣,使其作品浓艳、奔放、雅俗共赏。

吴昌硕走过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从艺道路。他先学篆刻,进而学书法,然后学做诗,最后以金石书法入画。篆刻、书法和诗文为他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的绘画艺术能够超越同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他将诗、书、画、印熔于一炉,可以说是“书家无其画,画家无其书,诗人无其印,印人无其诗”,这是一般画家难以做到的。吴昌硕所具有的过人的才情使他能够从独特的视角去表现对象,善于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和提炼诗意。他画梅是“苦铁道人梅知己”,才巴梅花当作知己;画石是自身的写照;画竹、松、兰、荷、菊,以及藤类植物、蔬果杂物,或人格化地体现自己的人品,或寄托深情、寓意深沉,或挪揄世情,唤起人们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他的绘画还有一种古拙奇肆之美。吴昌硕是我国传统文化最坚决的捍卫者,在晚清画坛上,还没有一个画家能像吴昌硕那样对传统文化有着如此广泛的兴趣和修养,他从三代鼎彝到秦汉玺印、铭文碑拓、古陶瓦甓等金石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仔细揣摩古人的笔意精神,用篆籀的笔法作画,使画面充溢着一种苍茫古厚的金石之气。同时他还重视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和描绘,将“古”和“新”融为一体。

吴昌硕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根植于传统,认真吸收融化同时代画家的长处,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画风。综观他的绘画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三十岁到五十岁左右,这期间他主要学习和领会传统技法,以求在形神上得到古人的精髓,并与同时代的画家、收藏家广泛交往,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这时期可称作“萌芽期”;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十岁到六十五岁左右,这一时期吴昌硕在融古贯今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自己的表现方法和艺术语言,初步形成自身的艺术特色,这时期可称作“融化变法期”;第三个阶段是从六十五岁到八十三岁,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已全面成熟,无论是在构图章法、笔墨表现,还是在色彩运用、气韵格调等方面,都富有独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精熟境地,这时期可称为“立法成家期”。但各个时期不可截然分离,吴昌硕在学习传统的同时,锐意创新,立法过程中,又不断广收博取,这种进取精神始终贯穿于他的绘画创作中。

清末以花卉画为主的金石大写意流派,以赵之谦为首创,以吴昌硕为峰巅。吴昌硕在七十岁左右时,声名如日中天,影响远至日本,其后继者有王一亭、赵云壑、陈师曾、诸乐三、王个X等,还有现代名家齐白石、潘天寿、朱屺瞻和刘海粟。吴昌硕画派可以说是传统文人画跨入现代之际最为繁荣的画派。吴昌硕之后,很难再找到一个技艺承传如此明显、声势规模如此浩大的画派。难怪齐白石要发出这样的感叹:“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老缶(吴昌硕)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吴昌硕眷恋着古老的华夏文化,并对其进行了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中国绘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开创了绘画史上的一代新风。他不依傍旁人,不追求时尚,执著地建构着自己的艺术世界。他的艺术犹如春申江上的皎皎明月,照耀着近代画坛,吴昌硕是近代美术史上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吴昌硕/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福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030069
开本 16开
页数 1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7
出版时间 2006-02-01
首版时间 2006-02-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64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16
157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