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儒法国家 中国历史新论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旨在对中国历史型态作出解释的社会学著作。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与理论”,提出了一个历史变迁理论;第二部分“东周历史的背景”,分析了中华文明的形成期,即西周时代的政治、社会、思想与经济背景,同时也对这一时期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有所讨论;第三部分“东周时期战争驱动的历史发展”,涵盖了自春秋战国时代至西汉初期的历史,重点研究那些激发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市场关系与官僚制帝国的兴起或至少是使这些历史现象得以在中国出现的社会因素与历史动力,同时探讨了秦的统一与“儒法国家”在西汉的肇始。第四部分“儒法国家和中国历史的基本型态”,基于之前的理论模型,讨论了儒法国家如何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模式。 目录 第一部分 问题与理论 绪论 研究问题 理论与主要观点 对本章理论与概念的一些说明 研究方法 认识论原则 第一章 历史变迁理论 本书的理论 经济权力与军事权力 合法性与理性 意识形态权力与政治权力 现代性与私域导向工具理性的价值化 地理 小结 第二部分 东周历史的背景 第二章 西周的政治体制及其衰落(约前1045-前771) “天命观” 基于血亲关系的封建体制 宗法制 官僚制的出现 “国人”与“野人” 西周时期的其他遗产 西周体制的崩溃 小结 第三章 东周的历史背景:一个战争时代 东周的人口与影响 古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政治地理 中国的自然地理 放牧群体的影响 东周早期城市国家的性质 东周早期国家的性质 以宗族为基础的城市国家 城市国家的非领土性及其意义 东周时期主要的城市国家 东周历史的分期 小结 第三部分 东周时期战争驱动的历史发展 第四章 霸主时代(前770-前546) “五霸”的神话 四大战区的形成与合并 战争与礼仪 效率导向型文化的兴起 郡县制与官僚化 二级封建化 东周战争的基本模式 小结 第五章 转型时代(前545-前420) 封建危机 公元前546年的弭兵之会 霸主政治的崩溃 晋国公室的式微 封建危机对战争的 战争驱动型改革 官僚制国家的兴起 小结 第六章 全民战争时代(前419-前221):诸子百家的兴起 士的兴起 中国哲学的缘起 儒家 道家 法家 古代中国哲学的特质 古代中国的历史理性主义 法家在政治领域的主导 小结 第七章 全民战争时代:绝对主义的主宰 法家改革与全民战争的蔓延 改革与社会 改革与粗放型技术的发展 战争与大型水利工程 商业 古代中国经济行动者的弱点 小结 第八章 全民战争时代:秦帝国与中国一统之路 全民战争时代的几大军事强国 魏国的衰落 齐国、楚国与赵国的弱点 东周时期邦国关系的性质 秦帝国的统一之路 小结 第九章 西汉与儒法国家的来临 \t秦朝的覆灭 \t……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儒法国家 中国历史新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鼎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21521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
版次 |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2-06-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7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