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艺术与自由的时代 维也纳分离派与中欧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着眼于分离派运动影响下中欧地域主义建筑的现代化探索,以及分离派之后对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影响。维也纳分离派脱胎于18世纪开始的众多思想文化运动与社会变革,探索、传播并影响了中东欧地区建筑的现代化运动,为现代建筑发展进行提供了不容小觑的一章。本书不仅仅是介绍和分析分离派建筑、艺术作品,同时对其中的建筑师与思想家进行了深入考察,对分离派之后的思想变革和建筑实践进行了细致研究,于追本溯源中找寻当代建筑的新方向。书中介绍了维也纳分离派的主要建筑师,及其创作作品,以及受分离派影响的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和捷克布拉格为城市代表的中东欧地区的建筑发展。本书共25万余字,收录插图260余张。 目录 第一部分 批判与继承:从古典主义分离的中欧近代建筑思潮 第一章 潮起潮落:世纪之交的观念演变 1 源起:始于18世纪的社会变革 2 徘徊往复:历史复兴风潮 3 时代的群像: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 第二章 延续或转化:维也纳分离派 1 分离派的创立与主张 2 分离派重要成员 3 分离派的横向交流 4 分离派:落幕后的未完待续 第二部分 “为时代的艺术”:维也纳分离派建筑的现代化探索 第三章 能与合理装饰:奥托·瓦格纳 1 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运动的先驱 2 连续性语言的践行者:瓦格纳的创作实践 3 维也纳的先锋号角:瓦格纳的建筑思想 第四章 分离派运动中的其他建筑师 1 跨国界的艺术视野:约瑟夫·奥布里希 2 先锋开路人:约瑟夫·霍夫曼 3 同时期的分离派建筑师 第三部分 传承与变革:维也纳分离派建筑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 第五章 卢布尔雅那现代主义建筑的萌芽 1 分离派的现代化启蒙:普之于维也纳 2 经典地域主义的现代诠释:大卢布尔雅那计划 3 后地域的停滞与反思:国际浪潮中的摸索 第六章 布拉格现代主义建筑的萌芽 1 分离派的启示:扬·科特拉回到布拉格 2 分离派的演变:捷克的立体主义建筑 3 共和国的新要求:新古典主义的回溯 4 最后的先锋舞台:捷克能主义的发展 第四部分 殊途同归:维也纳分离派之后 第七章 古典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交融:世纪初的现代性学说 1 “非先锋”的“当代先锋”:阿道夫·路斯 2 南加利福尼亚的维也纳精神:鲁道夫·辛德勒 第八章 新需求刺激下的新手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建筑发展 1 维也纳巨型届住区的诞生 2 奥地利现代主义会展:维也纳制造联盟住宅区展览 第九章 重创后的重生:二战后的建筑复兴 1 奥地利现代建筑再崛起:罗兰德·莱纳 2 文脉与历史的延续性:威尔海姆·霍兹鲍耶 3 一切皆为建筑:汉斯·霍莱因 4 传统语汇与现代材料的结合:古斯塔夫·派施尔 第十章 从维也纳分离派到现代主义 考察手记 图片来源与参考文献 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艺术与自由的时代 维也纳分离派与中欧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翚 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226748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51000 |
出版时间 | 2022-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2-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设计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0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