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春树/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2.高大碗儿诞生记

高大碗儿原名不叫高大碗儿,是同学们给他取的绰号。

他来自东北农村。年轻、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提溜个没有油水的瘪肚子,能吃,吃啥啥不剩,吃多少都是一个“半饱儿”。

那天考完试,同寝室的哥儿几个跑到操场上大喊了一通:“解放了!解放了!”然后就跑到校门口一个四川小饭馆去涮火锅儿。

这高大碗儿可真能吃。羊肉肥牛几乎造掉好几大盘儿,依然没有降服住他那青春的胃。主食是担担面。别人一小碗儿就够了,他吸溜进三小碗儿好像才垫了个底儿,又大呼服务员:“高(搁)大碗儿!给我高(搁)大碗儿!”

吃饱喝足,他无限幸福地叹息一声:“活着多好哇!”

于是在一片嬉笑声里,“高大碗儿”诞生了。这个名字新奇、豁亮。人们都这么叫,倒把他的本名儿给忘了。“活着多好哇!”成了他的名言。高大碗儿遂成了班里的名人。

大家见他老吃不饱,一副饿狼抓心的样子,常常多打些饭带回宿舍吃,故意“剩”一些给他。他便来者不拒,笑纳。还说:“咱可是个福人儿哩。吃百家饭,好养活。”

这样他那贫寒的胃里便不光有了海带梗儿、白菜叶儿,也有了红焖鸡、煎带鱼。都是人家施舍的。红焖鸡很好吃,他恨不得把鸡骨头都嚼碎了咽下去。可他舍不得自己买。哪怕是在周末,哪怕是买半份解解馋,打打牙祭。他饭卡上那可怜的数字不允许他铺张浪费,那一分一文都是爹娘脸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落在地上摔八瓣儿换来的。

每天早晨他都对自己说:“为了红焖鸡而奋斗!”一个挺子折起来,洗个冷水脸,便到校园里去跑步、背外语。学习上倒是突飞猛进了,可就是治不住那蠕动太快的胃。

心里话儿:“新陈代谢,为啥要新陈代谢哩?人若是一劳永逸,吃饱了不饿,该省去多少麻烦,多少苦恼。”

时近期末,饭卡里的钱离零不远了。高大碗儿把一日三餐改成一日一餐。早饭多喝些开水挺过去,午餐吃馒头就咸菜……他坚持不跟人借钱。跟人借钱丢份子。贫穷使他痛苦,也使他自卑。

那次他一忽悠就昏过去了。醒来时是在医院里。

床头柜上有个金灿灿的大橙子,还有一个黄洋洋的炸鸡腿傲然屹立在一张白色的纸上。橙子的香味儿,鲜香、浓郁。炸鸡的香味儿,沁人心脾。

高大碗儿深深地、贪婪地吸了一口,顿时饥肠辘辘了,肚子里好像有个小人儿击鼓而歌。他向炸鸡腿伸出手,又缩回来。万一是别人放错的呢?可随即他的眼睛一亮。那张洁白的复印纸上画着一个圆圆的盘子,上面写着“高大碗儿的午餐”,是老萨的笔迹。

这小子!高大碗儿的心里暖暖的,润润的。顷刻之间便泪落如雨。

怎么就住院了呢?其实这不是病,就是饿的。我知道。

抓起鸡腿,深深地咬一口,凶狠地嚼,辘辘的饥肠,在那刹那间猛地转了一个个儿,天翻地覆。

香啊!真香!看来今后的人生目标要修改:“为炸鸡腿而奋斗!”

橙子像个小太阳。他拿起来在手里把玩,他深深地嗅。那清心醒脑的气味儿。

老萨不姓萨,是班里的音乐家,还组织了一个超度乐队。因为萨克斯吹得好,被封为“萨克斯王子”。

高大碗儿从小生在农村,没见过萨克斯,可他爱听老萨吹《回家》。

有一回他听老萨吹《回家》,听得心里忽悠忽悠的,勾起无限心事。觉得这个怪物挺神奇,便问:“这是啥曲儿?”(P3-P4)

书评(媒体评论)

李汉平的长篇小说带有抒情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给人感觉特别新鲜,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会渐渐被某种魔力带着融入其中,为每一份言谈止行和着心跳的节拍。非常精微的细节构成其小说的特色。为信而说,为望而写。为爱而在。

作者与其说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是在描绘心灵。在文字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天使般纯美、春花般柔嫩的韵致。而那份对于生命的怜爱就显得无限绵长。

——施战军

李汉平是一位充满活力、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女作家。她因为一部《梦·泪·梦》而名噪文坛,从一名杂志社的编辑而成为哈尔滨市的专业作家。以后她进了鲁迅文学院。考上北京大学。在创作上,她一直在进行艰苦的艺术探索。她的刻苦、勤奋和艺术探索的精神和毅力。都让人感佩。

感情的自然抒发,心理的深入剖析。语言的抒情性特色,意境的优美空灵,这是李汉平的创作风格。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使她在文学园地里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

——胡德培

李汉平的创作主攻方向是中长篇小说。已经出版了二十几本书。她的小说清新淡雅,生活气息很浓,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活泼,有幽默感。有时候读着读着就让人忍不住笑起来。但又不止于笑。让人在笑后思索很多东西,心灵和情感都得到升华。

——阿成

一个优秀女作家所具有的良好品质,在汉平身上和作品中都有体现。善良、真诚、纤细、浪漫。只要推开这扇小说的门走进去,你就会知道一切。

——常新港

李汉平的小说世界是一个颇具魅力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何凯旋

目录

我写故我在(代序)

1.黑板上的爱情宣言

2.高大碗儿诞生记

3.蓝山咖啡——轻描淡写与狼狈逃窜

4.老猫的“网事”

5.藏在枕头底下的杰克·伦敦

6.“乌苏里西”的包子

7.BLUE的“窝棚”和来福的煎饼

8.网上,神秘的“紫色”

9.教室里的油茶味儿、腐乳味儿和一杯微笑

10.脖子上一串骷髅头。为了分别的宴会

11.电梯里的神秘招贴画

12.大家都很忙。老萨忙乐队。老猫忙备考

13.BLUE失踪。萨克斯的呼唤

14.超度乐队的新成员

15.三个人的教室

16.BLUE“回家”

17.红兔子的诱惑

18.老猫请客及高大碗儿落泪

19.考试进行曲

20.一轮小太阳。无法诉说衷肠

21.苹果园的秘密

22.神秘的BLUE

23.天下真有免费的晚餐

24.童话:见到刺儿

25.相遇在酒吧

26.西部,灵魂的洗礼

27.307寝室,硝烟乍起

28.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29.BLUE说:“我恨!”乐队危机

30.考场上,一声炸雷

31.噩梦。山雨欲来

32.“老萨,好人哪!”

33.只要有月光,心儿就会飞翔

34.网上也孤独,和高大碗儿在一起

35.BLUE醉酒。高大碗儿住院

36.那一夜,她盛开如花

37.“我会和你在一起。”

38.教室里的气味。“学习机”

39.暖心暖胃病号饭

40.高大碗儿的幸福生活

41.BLUE自杀。不寻常的访客

42.爱心行动。高大碗儿哭了

43.为了他,多挣一些钱

44.高大碗儿的日记:《感谢生活》

45.“我要不久于人世了?”

46.一夜之间成了名人

47.剃个光头流浪去

48.情人节,快要融化的巧克力

49.浪漫是一种美丽

50.BLUE的童年创伤和神秘往事

51.穿越死亡隧道

52.高额汇款单。“你看我像雷锋那样的人吗?”

53.小玉狗。无声的祝福

54.隐秘心事,不能道与人知

55.“中国儿子收”

56.最后一课。大楼里响起警报声

57.他觉得自己像个英雄

58.五月,温暖的雪

59.青春的森林与青春无敌

60.来福汤。BLUE的钥匙串儿

61.生死诀别。如果有来生

62.Letter,寄往天堂

63.眸子里,两轮颤抖的月亮

序言

我写故我在(代序)

十五岁那年,我写了一篇作文《长长的跑道》,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火炬”的征文比赛,得了一等奖。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跑上文学创作的长长的跑道,一跑就是几十年。多少痛苦,多少欢乐,多少荆棘,多少坎坷,多少心:血,多少眼泪,多少迷茫,多少犹疑。有过成功的辉煌,有过惨淡经营的落寞,也有时候感到疲惫,想过放弃,可一直有一个声音在我耳边说:“坚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我常常背诵一句诗:“痛苦磨折了我的傲气,我要完成那大业!”

于是我在文学之路上奋然前行,无怨无悔,始终不渝。

“文学是愚人的事业。”真的,要想从事文学创作,首先得当个愚人。这些年,文学从聚光灯下寥落到灯火阑珊处,多少人弃文学而去。我一遍又一遍问自己:“写吗?还写吗?”

当然,还要继续写下去。我追求的不是文学带给我的光环,而是文学本身。光环可以逝去,可文学永远在那里。时间可以过去,可作品永远在那里。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李汉平说:“我写故我在。”

文学是我永恒的情人。小说是情人深邃的眼眸。

作品是我心灵的孩子。小说是我孩子里的“心尖子”。

写小说是我的心灵生活,是我的白日梦。我在梦里腾越、飞翔,一次次触摸灵魂。灵魂是有温度的。灵魂在高处。

我在自己创造的王国里痛苦、欢乐。塑造不一样的人物,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于是,心灵的疆界变得很广阔。

西方人爱“再现”,中国人爱“表现”;西方人爱写实,中国人爱写意。我想在再现与表现之间、写实与写意之间寻找一条路,构建我的小说世界。欣幸,我此生能遇见文学,遇见小说。于是我不寂寞,不孤独,坦然欣然走我前面的路。为此,我感恩,我幸福。

当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梦·泪·梦》,发行二十多万册。读者来信雪片般飞来。那时候的人实诚啊。我回信都回不过来,后来是父母弟弟们齐上阵。

那时我才知道,文学是如此美丽。文学是心灵和友谊之桥。

有一次我到呼兰参加一个笔会。一个叫王金凤的女青年走十几里的路,风尘仆仆地赶来,一定要见我。她拿出三个厚厚的日记本,上面竟是她手抄的《梦·泪·梦》的全部!

抚摸着她那磨出茧子的手指,我哭了:“为什么要这样儿?”她说:“我们那地场儿偏僻,买不到这部书。我是借来的。人家催得紧,我舍不得还,在还之前点灯熬油,一字不落地抄了一遍。这样我就真正拥有这部书了。”

我再一次泪水潸然!

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就是几十年!

我在大半生的岁月里,出版了二十几部书。

我从诗歌起步,后来写散文、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文学创作的十八般武艺我都试遍。这其中我最钟爱的还是长篇小说。

去年九月,我在美国旅行。在纽约,我参观了纽约曼哈顿图书馆。和图书管理员简单聊几句,没想到竞聊出个“重大发现”。

我说,我是一个中国的旅行者,第一次到纽约来。我的同伴们都去看华尔街牛了,我孤身一人来参观图书馆。

他笑了,问我做什么工作。我说:作家。

他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如实相告。

他在电脑里检索了一下,说:“我们的图书馆里有你的作品。”

“什么作品?”

“《大房子》。”

“真的?”

“真的。”

我很惊讶,很惊喜。它是怎样漂洋过海来到纽约的呀?

今年六月,在北京,我见到了《大房子》的责任编辑马合省,把这件事说给他听。

我说:“《大房子》这孩子挺出息,到关国留学去了。”

合省是个幽默人儿,他说:“哪是留学?已经入住纽约,是拿到绿卡了呀。”

我们相视,爽然而笑。

为了《大房子》的出版,我感谢合省。

为了《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李汉平卷》的出版,我感谢合省。

文学不是百米冲刺。文学是马拉松。

我已经不年轻了,但我要坚持着跑向终点。

文学创作带给我的欢愉是如此的刻骨铭心,无法替代。今天,我带着我的作品走来。它们够不上集团军,也算是个小分队吧。

但我愿亲爱的读者能喜欢。但愿惊喜后面又有新的惊喜,奇迹后面又有新的奇迹!

李汉平

2015年11月

内容推荐

《青春树/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是作家李汉平的一部长篇小说,曾于2008年1月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现纳入已有的“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进行重新包装,重新推入市场,是对经典作品的一次回顾和致敬,希望她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重新被文坛发现并再次发光。

编辑推荐

李汉平——《青春树》:

那是一场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地伤害别人,也轻易地被别人所伤,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们而改变……突然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春树/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汉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70141
开本 16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2015269272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