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黎记
内容
内容推荐
《巴黎记》是诗人于坚对巴黎的朝圣之作。1995年,年过40的诗人第一次飞往巴黎,深夜抵达,他一直以为巴黎是一座璀璨的未来之都,可当黎明唤醒他时,他震惊了。全世界都在追求焕然一新,唯有巴黎岿然不动。这里依然是巴尔扎克的巴黎,雨果的巴黎,波德莱尔的巴黎,这里到处是历史、时间、细节、包浆,这完全是一个旧世界,一个接纳昔日什物、气味的世界故乡。漫步在大街小巷,你感觉高老头随时会从一个漆黑的门洞里出来,贝姨会在某个窗口浇花,你也随时会走进雨果的故居、乔伊斯的故居、马尔克斯落魄时暂住的小旅馆……
此后,诗人经常拜访巴黎,世界日新月异,巴黎我行我素,沉默如大象。二十多年的所见所思,诗人最后熔铸成63段巴黎絮语,163张实地街拍,带你漫游巴黎,寻找全世界的故乡。
作者简介
于坚(1954-),字之白。1954年8月生于昆明。1970年代初开始写作,包括诗、散文、小说、随笔、评论、摄影、纪录片等。著有诗集、文集五十余种。中国第三代诗歌主要代表、先锋派文学重要作家之一。“诗言体”“拒绝隐喻”“民间立场”等诗学主张对中国当代诗歌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创世纪》四十年诗歌奖等。系列摄影作品获《国家地理》杂志华夏摄影奖。他的写作也受到国际关注,译为多种文字并获奖。
目录
《巴黎记》无目录
序言
诗人于坚关于巴黎的絮
语、思维片段、想法、记录
、见闻、观感、手记、便条
,或者胡思乱想的意识流、
张冠李戴,以及实地街拍。
一个另类的巴黎,他憧憬的
巴黎,虚构的巴黎,亲历的
巴黎,已经辞世的巴黎,或
者他愿意居于其中的巴黎。
也许真有这个巴黎,也许没
有。
导语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于坚沉潜之作,致力于反思现代文明,追寻诗意的生活。
《巴黎记》是于坚重要的图文集。他说:为什么我特别喜欢旅行,旅行就是读书,是对失忆的治疗。巴黎是个活着的故乡,属于人类的记忆。
到巴黎去,是一种世界性的欲望;懂得巴黎,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本书是深度解密“巴黎之所以独一无二”的哲思随笔。
巴黎并不只是旅游手册上的巴黎,巴黎是人类创造的自然之书。读这本书你得自己浸淫其中,耗干你的心智,如此,你方能获得生命的深度、无用的奢侈……
全世界都在追求焕然一新,唯有巴黎岿然不动。当所有的故乡都被摧毁之后,巴黎成了世界故乡,那些昔日的什物、气味、幽灵全都集合到巴黎。
精彩页
1995年10月9日
1995年秋天,我年过40,第一次离开祖国。我在机舱里静静地揣着护照,我总是害怕它会飞走。旁边坐着三个形迹可疑的朝鲜人,缩成一团,袋子放在脚下,拉链口子上露出几瓶酒。有人上了飞机,在起飞前的几分钟又被带下去。那时候,出国就像是一种逃亡,失去了信任,你到外国去干什么?叛国投敌的怀疑笼罩着每一本护照。在海关,士兵声色俱厉地盘问我,哪个单位的?去干什么?除了护照,我还得给他一张同意出国的、盖着红色公章的单位证明。站在那个高高在上的柜台前面,感觉自己是站在一座悬崖边上。惊魂未定的旅途,直到透过飞机的小圆窗看见下面安静的俄罗斯大地,乌云层叠,森林密集,湖泊遗珠般散落其间,我才确定不疑,安稳下来。天黑后,我落进巴黎,什么也看不见了,黑沉沉的城,像大地上的星空,有几串星子在移动。旅馆的房间里有巨大的黄色搪瓷浴缸,洪流般的温泉从墙壁里冒出来,其实不过是一只已经磨得有点旧的大号浴缸。那时候,浴缸还没有在中国普及。我躺在天堂般的浴缸中,想象着明天的巴黎,那一定是个闪闪发光的地方,矗立着我在电视里见过的那种雄伟高楼、玻璃幕墙,充满着各种尖端设备、电影明星……世界的终端,已经完工的未来,就像那些未来城市景观图所描绘的那样,人们在光辉灿烂的新小区里过着幸福的生活,提着鼓囊囊的购物袋刚刚走出珠光宝气的大商店。天亮时,打开窗子,外面是一群红顶黄墙的低矮楼房,就像《格林童话》里那些塌鼻子的小矮人,一群麻木不仁的鸽子正在天空飞渡,几乎可以看见地平线,没有什么建筑物高耸人云,有点灰溜溜的,一个旧巴黎。我觉得自己来到了《格林童话》的某一页里,那些法国民居在我看来就像是宫殿,与我童年时代在《格林童话》里看过的插图中描绘的差不多,安静得惊心动魄,没有人的城市,隐约传来汽车的零碎声音,像是一群刚刚毕业的马蜂。
这个早晨令我崩溃,窗子外面那个旧兮兮的巴黎对我的世界观的冲击,就像一场原子弹爆炸,我的城市正汹涌着一种庸俗不堪的维新思潮,拆得个灰尘滚滚。20多年前,我秘密地阅读过许多法国文学,罗曼·罗兰、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雨果、左拉、莫泊桑、司汤达、波德莱尔……一边读一边担心着被捕,它们都是“文革”时代的禁书。这种危险的地下阅读,令我比普通的读者更尖锐地进入那些文字,那是吸毒般的阅读,就像一种秘密的逃亡。语言就是存在,我悄悄地越过国家话语的高墙,逃进另一个语言世界,在另一种语言中塑造着另一个我。而就在距离这些秘密读物不过几厘米的地方,随便一张纸都弥漫着那种光明正大的语言:打倒、消灭、阶级、战斗、无往而不胜、正确、伟大……罗曼·罗兰阴暗沉静琐屑的语言是从一个朋友那里传到我手上的,有一天,朋友秘密地借给我《约翰·克利斯朵夫》,这套书大约已经传递了数百人,书页已经磨损,像被老鼠啃啮过。那时,我正在昆明一家工厂当工人,一下班就忙着回家读它,似乎自己的小房间里藏着一个情人。白天将它藏在床底下的一只曾经装着墨水的旧木箱子里,用上海产的永固牌挂锁锁起来,钥匙藏在一个旧信封里。我只有5天时间读这部书。这部书的汉语版长达900多页,我必须在5天里读完归还。我读完了,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还做了一本笔记,抄下了许多格言。“太贫弱了,太灰色了。人类需要欢乐,需要无所顾忌,需要敢于大胆地亵渎偶像,包括最神圣的在内。……怀疑与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日的信仰开路……”后来这个格言手抄本在我的朋友中秘密传阅。那时候,我们20岁出头,非常需要那种关于如何生活、鼓励叛逆的警句。国家太贫乏了,除了标语、口号、语录、社论,没什么可读的,真理沉默如铁,长者守口如瓶,没有任何人会告诉青年关于生命、爱情、人生、奋斗、生活的真理。我比我同时代的人幸运,居然得到了这些书。我记得我疯了似的在大街上奔走,与另一位也阅读了此书的朋友通宵达旦地谈论这部书。
教堂的钟声响起
之后紧跟着警笛
我该听哪一个告诉我
或者给我两副耳朵
我走出旅馆来到街上,即刻进入了巴尔扎克小说的某一章里:青石块铺成的地面,灰黄色的骑楼,贝姨站在窗口浇花,鸽子在天空中拉屎,微焦的面包味,苦涩的咖啡味,许多苹果被切开了,露出屁股般的肉(那时候,苹果非常稀罕,我一年也吃不到一个),香蕉刚刚剥皮,阳台,阳台上的小花园,一只猫在阁楼的窗口蹲着,世界仿佛蒙着一层包浆,停在遥远的一日。我青年时代的某一天,我在梦里来过这里。转过街角,一个菜市场滚出来,喧哗、新鲜,水灵灵的玫瑰、亮闪闪的鱼、骨头、猪下水、牛肉、葡萄酒、奶酪、大南瓜、百合花、土豆、香肠、金砖般的面包、大胖子、嬷嬷、屠夫、太太、大婶、小姐、老爷子……几个小伙子看见我愣头儿青般东张西望,就朝我做鬼脸,撇着嘴弄出为婴儿催便的响声。我獐头鹿耳,转身想跑,他们咧嘴大笑。这是外祖母的菜市场。一瞬间,我对巴黎产生了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黎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63584
开本 32开
页数 3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7
出版时间 2024-06-01
首版时间 2024-06-01
印刷时间 202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22
CIP核字 2024023181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51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7: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