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亚洲概念史研究(第12卷)
内容
内容推荐
《亚洲概念史研究》是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教授孙江主持的于2013年开始出版的历史类书籍。该书系主要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概念的互动关系来揭示东亚区域内现代性的异同。“概念史”是指一种基于普遍观念来撰述历史的方式。从概念史的角度来看,概念由词语表出,但比词语有更广泛的意义;一定的社会、政治经验和意义积淀于特定的词语并被表征出来后,该词语便成为概念。概念史关注文本的语言和结构,通过对历史上主导概念的研究来揭示该时代的特征。作者们试图从东西比较的角度,考察西方概念如何被翻译为汉字概念,以及使用汉字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概念的互动关系,由此揭示东亚区域内现代性的异同。本书为第12卷,共收录12篇文章,分为“全球概念史方法论”“古典时代的概念”“转型时代的概念”“衡史”四部分。
目录
全球概念史方法论
第一部分:全球概念史的诞生
梅尔文·里希特,创始伟人
桥接的新尝试
第二位奠基者
更多的桥梁搭建者
边缘地带
创始会议
第二部分:“大爆炸”之后新方法的融合
意识形态实践中的概念
法国学派
与西班牙的联系
亭里克·斯特纽斯:国际概念史界的阿斯泰利克斯
德国的年轻一代
后记:待续
古典时代的概念
《韩非子》中的“要”“中”“术”概念:政治空间的创造和赋权
一、引言
二、“要”之为必要;抽象国家的诞生
三、“要”和中央:权力不应被分享
四、“要”和“权力的技术”(“术”):中央集权的另一个概念性原因
五、政治与决策:韩非与自由意志
六、结论
内心的疾病:探讨先秦两汉汉语中“负罪感”的语义场
一、引言
二、心无瑕
三、惩于心
四、自讼
五、自责
六、悔和恨
七、疚
八、结语
中国早期思想中的变化概念
转型时代的概念
中国转型时期的“阶级”概念
一、引言
二、阶级的概念
三、“阶级”之前:“等级”和良序
四、“阶级”的构想:一个分裂的社会
五、“阶级”调和:“中等社会”的出现
六、“阶级”泛化:新的困惑
七、阶级对立:马克思主义话语
八、结论
五四时期的政治概念:胡适、陈独秀及其政治概念化的应对
一、引言
二、政治概念化的两种视角
三、胡适
四、陈独秀
五、结语
从王朝更替到永世长存:万世一系与《明治宪法》首条对中韩两国的影响
一、引言
二、东亚传统中的“王朝”概念
三、万世一系与明治宪法
四、朝鲜对万世一系概念的调适
五、中国对“万世一系”的调适
六、结论
衡史
“学”的推移与日本东洋史学——从江户到明治
一、引言
二、江户的遗产
三、东京(帝国)大学——从“汉学”到“东洋史学”
四、明治考证史学——重野安绎和那珂通世的学问
五、西史东来——里斯与兰克史学的东传
六、结语
社会主义与基督教的关系探索——基于明治日本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的思考
一、引言
二、研究回顾
三、回溯西方
四、探索明治
五、结语
书信三十载——科泽勒克与施米特的来往和互动
一、引言
二、战后海德堡:两代人的相遇
三、往来普莱滕贝格:见字如面
四、比勒菲尔德之后:概念史与多样性主题
五、书信的分量
概念史研究方法论浅析——功利主义概念史研究实践
一、概念史研究与现代性问题
二、概念史研究的对象
三、概念史研究的方法论
征稿启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亚洲概念史研究(第12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孙江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232975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4-04-01
首版时间 2024-04-01
印刷时间 202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468
CIP核字 2024004659
中图分类号 K300.7-55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8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