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东坡尺牍(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东坡尺牍》是宋朝苏轼的书信集。东坡文名满天下,书法又杰出,书信自然为世宝重。从书信内容来说,大致是侧重日常事务,非关大局,所以宜入别集。后人多称东坡此种文字为“尺牍”,是更重视这个“尺”的尺寸,说细事,话家常。本书所用底本为1939年龙榆生选编的《苏黄尺牍》,那本书的编排不分时间,不分通信人物,只是简单分成密州、黄州、惠州直到北归几个人生阶段,令读者无法不觉其混乱。鉴于此,本书略作调整,以通信人为序安排全书。为满足更多文化读者的需要,本书对一些非常用字作了通用处理。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目录 致宝月大师(一通) 致宝觉禅师(一通) 致参寥(子)(四通) 致陈传道(二通) 致陈季常(五通) 致陈章(一通) 致蔡景繁(八通) 致曹司勋(子方)(二通) 致晁叔美(一通) 致晁元修(二通) 致程天侔(八通) 致程彝仲(二通) 致程懿叔(十通) 致大觉禅师(琏公)(一通) 致刁景纯(二通) 致冯祖仁(一通) 致范纯夫(三通) 致范梦得(一通) 致范蜀公(景仁)(四通) 致范元长(一通) 致范子丰(一通) 致佛印禅师(二通) 致福应真大师(一通) 致傅维岩(二通) 致胡道师(一通) 致几演(蜀僧)(一通) 致贾耘老(三通) 致蹇序辰(一通) 致姜唐佐(三通) 致康公操(一通) 致孔毅父(二通) 致黎希声(一通) 致李方叔(五通) 致李公择(三通) 致李寺丞(一通) 致李昭圮(一通) 致李之仪(三通) 致廖明略(一通) 致林济甫(一通) 致林天和(八通) 致刘贡父(二通) 致鲁直(黄庭坚)(二通) 致吕龙图(一通) 致吕熙道(一通) 致吕元钧(一通) 致米元章(五通) 致毛维瞻(一通) 致毛泽民(二通) 致孟亨之(一通) 致明座主(明师,开元寺)(三通) 致欧阳晦夫(一通) 致潘彦明(二通) 致庞安常(一通) 致蒲传正(一通) 致蒲诚之(一通) 致千之(苏千之)(二通) 致钱济明(三通) 致钱世雄(一通) 致钱志仲(一通) 致秦少游(一通) 致清隐老师(一通) 致孙叔静(三通) 致苏伯固(四通) 致苏子平(一通) 致宋汉杰(一通) 致滕达道(九通) 致通长老(四通) 致王定国(四通) 致王庆源(六通) 致王敏仲(四通) 致王商彦(一通) 致王文甫(一通) 致王元直(一通) 致王幼安(一通) 致惟琳(二通) 致文与可(一通) 致吴秀才(一通) 致吴子野(四通) 致温公(司马光)(二通) 致鲜于子骏(一通) 致徐得之(四通) 致徐仲车(一通) 致言上人(一通) 致彦正(判官)(一通) 致杨济甫(二通) 致杨君素(一通) 致杨康功(一通) 致杨元素(一通) 致杨子微(四通) 致元老(苏元老)(三通) 致张朝请(五通) 致曾子宣(一通) 致赵德麟(一通) 致赵晦之(二通) 致郑嘉会(一通) 致郑靖老(二通) 致朱康叔(四通) 致周开祖(三通) 致周文之(二通) 致子安(苏子安)(二通) 致子由(苏辙)(一通) 无具体名字者 致知县(一通) 致上官(二通) 致与人(二通) 序言 《东坡尺牍》是宋朝苏 轼的书信集。尺牍指书信, 是古称:尺,是形制,长约 一尺;牍,是材质,写在木 片上。但也可以是竹片,又 可以混称为“木简”;写在织 物上,就是“尺素”;后来写 在纸上,就叫“信笺”了,虽 然“笺”字还是与竹木分不开 ,因为还可以写成“牘”。当 然,纸,顾形思义,也是从 织物造出来的。《说文》: “著于竹帛谓之书。” 东坡文名满天下,书法 又杰出,书信自然为世宝重 ;据称南宋时即出现其书信 选集,名“翰墨尺牍”,重视 的是书法艺术。从书信内容 来说,大致是侧重日常事务 ,非关大局,所以宜入别集 ;因为“牍”,也是可指公文 的。后人多称东坡此种文字 为“尺牍”,或非希古,而是 更重视这个“尺”的尺寸,说 细事,话家常。东坡的魅力 ,明朝人以为“小品”模范, 或正在此。 东坡好书字,在当时是 有名的;虽遭禁毁,留存仍 不少。今人统计,共约 1300余首。本书呈献的, 只是一小部分,正是管中窥 豹的意思,因为用的底本, 是1939年龙榆生选编的《 苏黄尺牍》,并参考了现在 常见的多种整理版本与研究 。 但龙榆生版本的编排有 个明显问题:不分时间,不 分通信人物,只是简单分成 密州、黄州、惠州直到北归 几个人生阶段,令读者无法 不觉其混乱。鉴于此,本书 略做调整,以通信人为序安 排全书;至于每个通信人部 分每封信的时间,限于史料 与研究实际,亦不能做到时 间的严格。为满足更多文化 读者的需要。本书对一些非 常用字做了通用处理。不足 之处,敬请指正。 2022年12月13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东坡尺牍(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苏轼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33315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5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30 |
出版时间 | 2024-04-01 |
首版时间 | 2024-04-01 |
印刷时间 | 202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08 |
CIP核字 | 2024077459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5.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198 |
宽 | 13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