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梁论成败
内容
编辑推荐

《老梁论成败》是以人生成败、事业成败为主线,以作者梁宏达的历史类电视节目内容为基础,借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颠覆了旧观念意义上的成功与失败。老梁借历史上广为人知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如北宋为何灭亡,岳飞的人生悲剧,汉奸的嘴脸及下场,一代枭雄曹操在军事、政治及文学上的成功,刘备高超的“演技”,曾国藩的多面人生,等等。将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大环境中,客观、准确地分析、阐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及真相,发掘出有益于当下的极具建设性的意义,既能帮助读者拓展历史视野,又能给读者最具操作性的人生建议。他深厚的文化储备、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使其节目火爆大江南北;而宏大的信息量,生活化的历史视角,轻松诙谐的讲述方式,喜闻乐见的桥段等,亦使本书呈现出别样的精彩——老梁论成败,有料又有趣!

内容推荐

历史从来都是混沌、复杂的,有如人性,许多时候,关于历史人物的成败,很难轻易间看得清清楚楚。许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性的,并未真正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真实的性格,并未全面地进入时代和事件的内里。因此,有了这本《老梁论成败》。

作者梁宏达将其熟知的过往岁月信手拈来,讲述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品评一段段叹为观止的传奇。不哗众取宠,不人云亦云;既有助于读者拓展历史视野,又能给渎者具有操作性的人生建议。

目录

第1辑 悲催宋时代,时势定谁胜

 将不将王不王,大宋必亡

 少时英雄老软蛋——看宋高宗的沦落

 宋代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组织——岳家军

 奸臣其实是奸商——利用大宋经商的秦桧

 大金树傀儡——伪政权里的别样皇帝

 女真最强谋臣金兀术

 忠臣不遇良主,功高盖世成罪过

 乱世不弃义胆,奇异文人以忠事主

第2辑 品味历史明珠,莫以表象论英雄

 枭雄曹操:成功者注定与美无缘

 “黑道”刘备——被谬赞的败者

 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潘仁美

 曾国藩的多面人生——仁者、忍者、狠者皆是君

 生不逢时,名臣变身裱糊匠

 争霸上海滩——红顶商人与官商第一人之间的对决

 大太监的生存之道

 管窥袁世凯——体味窃国者的雄才与悲哀

 是非张学良——纨绔子弟出身的东北名将

第3辑

 抗战时期的正邪较量:得道者成,失道者败

 战略水平差,葬送世界一流战略的日军

 位卑未敢忘忧国——小人物的非主流抗战史

 聚焦底层日军——被战争改变的普通人

 从武士道到军人道——日本人的洗脑术

 不管黑招儿白招儿,能打鬼子便是好招儿

 汉奸的自我——借弗洛伊德之眼看背叛者

 人道远征:不流血的精神空袭

 天道昭昭——死亡带来的正义

 错误的忠诚——最后一个投降的日本兵

 中国功夫大师的抗日故事

第4辑 不可言说的国家秘密,揭秘幕后英雄

 惹众怒——“特务王”戴笠意外丧命

 暗处生长——特工组织们的独家武器

 最性感的武器——喋血女人花

 难抗衰老,难归平静——起底特工们的退休生活

 从普通人到特工——不历艰险难成大器

 无法言说之伤:特工离精神病院只有半米远

试读章节

中国历史上有两件能够真正称得上对后世历史产生无比深远影响的事: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是“靖康之变”。前者使儒学正式成为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使专制集权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地步;后者则直接导致了强大的汉民族由盛转衰,并正式开启了异族统治的后世五百年。此后,由辽至清,除明朝这最后一个由汉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以外,其他五朝皆为异族统治。

北宋亡国的标志是靖康之变,距今已八百多年,但其间种种却始终令人难忘,伴随着冤死的一代名将岳飞的《满江红》中那句“靖康耻,犹未雪”,此事已成整个中华民族史上最沉重的一次灾难。

在此次战争中,金朝攻灭北宋,上千万民众死于战乱,另有上千万民众流离失所。此后,中国即耻于议和。而这一时代大汉民族的族力衰退,也使世人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人即使失败,也是英雄。

将不将王不王,大宋必亡

提到北宋,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富裕和强大的北宋会被金给灭了呢?有人说,落后就要挨打,北宋肯定是朝野上下昏庸无能,所以才把大好河山给葬送了。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北宋的灭亡,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

很多人一提到北宋,第一印象就是谁都打不过,是个弱国,四处求和。事实是怎么样的呢?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实力最强大的王朝之一。不仅如此,当时北宋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全世界的80%。可以说,就算当时全世界人民都不干活,都让北宋养着,也不成问题。据史料记载,当时北宋最大的城市汴梁,人口已经达到了100多万,同时期欧洲的大城市伦敦,人口还不到10万。北宋当时的经济水平和发达程度绝对是世界领先的。

说完国力,再来看看北宋的军队。当时,北宋的军队人数超过了100万,每年养兵所需的费用大约四五千万贯,占了北宋财政收入的5/6。再反观金国,半奴隶半封建的一个新兴政权,国民尚处于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状态,不仅没有自己的文字,甚至连金属器皿都奇缺无比。那么世界第一强国北宋怎么会败给这样一个对手呢?

禁军统帅不专业,造成戍守京师的军队不专业

发生在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震撼的事件,它标志着汉文化、汉王室的彻底沦陷。在这一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了当时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掳走北宋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以及几乎全部的皇族、后妃、官吏,逾10万汴京平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北上金国,宋朝首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那么强大的宋王朝,为什么会被金国掠夺、欺压到如此地步呢?其实归结起来就五个字——统帅不专业。  在论述宋朝统帅的不专业之前,我们有必要重申一下统帅的重要性。战争其实就是一种高级别的群殴,一个优秀的将领可以带出一群精兵,一个拥有极佳统率能力的将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局势——可以说,兵是将胆,将是兵魂。

统帅不是普通的战士,而是在大型群殴中鼓舞人心的存在,是激励士兵们抗争向上的存在,更是一支队伍的灵魂。盛唐时期传奇将领薛仁贵,平日里一身伙头兵的装扮,但上了战场,必是一身白衣白铠甲,手中挥舞着两把亮晶晶的长戟,整个人闪闪发光——为什么?为的是让自己人看到自己,也为了让敌军看到自己。友军从他身上看到胜利,敌军从他身上看到死亡,他就是鼓舞人心的所在,就是一支队伍的旗帜。

一个合格的统帅,就是这种存在。远至战国的白起,近至新中国的朱德元帅,他们所代表的,都是合格统帅的存在。让我们回望北宋——北宋的统帅却完全是“不专业的统帅”的代表。

什么叫不专业?就是该干的事干不好,不该干的事却干得有声有色的。北宋末年,负责统领部队的人说出来没有人不认识,他就是《水浒传》中间接灭掉梁山好汉的高俅。高俅时任太尉、三衙管军,其职务相当于今天的军委主席兼国防部长,他有权调动全国的军队。

高俅的升迁非常有意思。在宋徽宗还是端王的时候,极为热爱踢足球(当时叫“蹴鞠”),而高俅则是当时球界的“马拉多纳”。两人兴趣相同,端王对他大加赞赏,便留他在身边,并在继承大位以后,想方设法将高俅从武官弄成了高官。

需要后人注意的是,高俅并不是仅仅因踢得一脚好球才得到皇帝宠爱的。真实的高俅并非寻常之辈,他在为官弄权上颇有些手段,所以才能居高位长达数十年而不倒。但是,他在管理军队上并没有什么才能,只是一味地迎合徽宗。

高俅管理禁军时,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的花架子。他并不注重军队的战斗力训练,而是乐于让军队进行各式竞技。在宋代文学家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载,高俅曾经多次主持军队争标竞赛。这种竞赛开始时,“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

争标以前,先是吹打不停,以各式乐器相伴,后面争标竞赛,搞出了以“旋罗”、“海眼”、“交头”等花样为代表的龙舟花样竞赛,将军队战斗力竞争搞成了花样竞技赛。

仗,肯定不是这么打的;军队,也肯定不是这么带的。但是,不懂打仗、只懂风月的徽宗对此非常满意。

这还不算,高俅不仅将禁军军营的地皮建成了私宅,还把禁军当作私役,平日里不进行战斗力训练,专门为他营私出力。当时,想要进入禁军有个条件——应聘者必须会一门手艺,不管你是瓦匠、木匠还是铁匠,实在不行身体好能干苦力也行。高俅将这些人招到军队里来,充分地利用其所长,统一做买卖。

就这样,全军将士们发挥各自特长,帮高俅赚钱。当时北宋也确实是经济发达,再加上汴京百姓生活富饶,这些当兵的做买卖还真是能赚到钱。于是很多手艺人都混到了北宋的部队里。

就这样,在高太尉的带领下,整个北宋末年的禁军,变成了职业买卖人、业余当兵者。但禁军是干什么的?他们是封建时代帝王最信任的军队,担任着戍守帝王之都、帝王居所的警备任务。可以说,禁军强,帝王生命才有保障。而高俅的举动,无疑是将帝王面前最坚固的屏障去掉了。于是军队“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无用摆设,以至当国家面临虎狼之师金军的进攻,开封城内几十万禁军很快瓦解。可以说,汴京在女真攻击之下迅速被击败,作为大宋的最高军事统帅之一的高俅难辞其咎。

但是,如果仅仅因为禁军军队管理不善并不至于造成北宋灭亡——若北宋帝王专业的话,那汴京断无被攻破之理。遗憾的是,造就高俅不专业、禁军不专业的最直接原因,是因为宋徽宗这个皇帝做得不够专业。

皇帝不专业,造成帝国覆灭

整个禁军从上至下的不专业,并不至于让北宋亡了国。北宋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帝王太不专业——宋徽宗赵佶放在今日,会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但是在治国方面,他还真是担得起“昏聩”二字。

其实,帝王成为艺术家并不一定意味着会亡国,但若帝王将艺术当成了本职,就肯定会亡国。曹操也是艺术家,整个三国争雄时期,他马背上东征西战,顺手给自己摘来了一顶名为“建安文学新局面开创者”的桂冠,但他是专职政治家,业余时间才会玩玩书法、吟吟诗,而宋徽宗却将本职与爱好两者颠倒了——他是职业的艺术家,业余的帝王。

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他书画双绝。他独创了瘦金体书法,他的真迹传到现在的,其价值皆在数千万,是中国艺术史上公认的极品与神品。但是,他身为皇帝,却并不称职,这种不称职表现在——他在治国上根本分不清艺术与政治的区别。

宋徽宗对政治、权谋根本没有足够的敏感度,他最看重的就是艺术——谁的艺术造诣高,谁便能够得到提升。他一心陶冶个人情操、提升自我艺术修养,想要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人,不时地搞些有行为艺术气息的举动,就算落下“轻佻”之名也在所不惜。

自从艺术青年上了位,成在帝王,玩艺术的亲们有福了!他大兴皇家画院,更设身处地为画家们着想,将绘画列入了科举考试之中,只要画画本领强,照样可以升官发财、吃皇粮!在他看来,画家也应有相当的社会地位,也应出人头地!蔡京拥有极高的艺术天赋,书法、绘画、诗词样样不落,所以在宋代素有“才子”之称。赵佶是亲王时,便曾经花过两万钱买过他题写的扇子。蔡大人本人又善解人意,自然在赵佶上台后官运亨通。

身为男人,太监童贯虽然少了一个关键的部件,但因为画画水平非常之不错,也被提拔了,并最终混成了三军将领。就这样,赵佶身边迅速聚集了一批打着艺术旗号来混世的人。

这赵佶某日又突发奇想——“纸上得来终觉浅”,画得再活灵活现,那也是死的、也是假的!于是他想要搞个主题公园版的祖国名胜,打算将包括三峡、姑苏在内的各地美景尽揽其中。这也是为了管理江山之用。工作得头昏脑胀之时,还可指点江山、吟风弄月,既省去了舟车劳顿,又能够不出宫地阅尽大好河山。

这便是后来宋代的著名宫苑——“艮岳”。该宫苑中有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其长高皆为数丈,粗略估算也有好几十吨,当时宫人们使用巨舰运载,仅拉纤搬运的劳力就有几千。所过之处,遇桥拆桥、遇闸拆闸,甚至凿开城墙……花了几个月,才将这块大得惊人的石头运到了京城。

建成这样一个周长约6里、面积约为750亩的宫苑,自然费时费力,但承办此事的人却汇报说,整个园子全靠神仙搬运,无劳民之事、无伤财之说——这与赵佶的浪漫想象完全一致。他听完以后非常高兴,欣然将那块运来的大石头命笔“神运昭功石”,其意为神仙帮忙运来昭示他赵佶功勋的。

这赵佶有了景之华丽,又渴望起心灵慰藉来了。眼下,自己虽有后宫佳丽三千,但这些人与自己既无山盟海誓,又无媒妁之言,此等俗物皆为皇权强加之结果,有何浪漫可言?这与他追求自由爱情之艺术家思想绝无契合之处!

为了追求浪漫的爱情,赵佶脱下龙袍,平日里多多微服出巡,期待属于自己的艳遇。他就这么带了几个太监,在街上一天到晚地撞大运,想要遇到心目中的“那个人”还真是有些难。为此,赵佶不得不设了一“行幸局”,发动太监们帮助自己在妓馆中找“艳遇”——反正这些太监都是假男人,也不必担心他们“拔了头筹”。

此时赵佶早已忘记了,他的父亲宋神宗严禁官员逛妓院,并令当时的宰相王安石主严刑峻法主治此事——为了满足自己的浪漫情怀,为了展示自己的艺术家气息,赵佶同志将祖宗的宗法都扔到了九霄云外。

“浪漫不予贫穷名”,这世上从来没有饥寒交迫的浪漫。赵佶眼中的浪漫都是以成堆的银子作后盾的。国库亏空,大臣不力,朝廷中俨然一派艺术家主宰的世界——直到大金兵临城下,要大宋割地赔款时,赵佶与他的儿子才发现,自己已经付不起银子了。  这赵佶最出色的行为艺术莫过于,在金兵大军压境时,他竟二话不说就要退位,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桓,并说自己要跑到南方去继续搞艺术。其子赵桓听到这一消息后自然不干——国已不国,我何苦为你当垫背?

结果赵桓到了登基那天,于大殿门口一通大哭,将自己哭晕了,而其父不管——在没有意识的状态下,赵桓完成了登基大典,在成为“钦宗”的同时,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晕着”当上皇帝的人。

立新皇帝并不会阻碍金军入侵,赵佶还没有来得及南撤,便被金军抓住了——金军这次大获全胜,不仅攻破了临安,还抓了大宋两个皇帝,此事在史上被称为“靖康之耻”——这是汉民族历史上被异族俘获的耻辱之顶峰。

国破家亡,艺术家宋徽宗赵佶与自己的儿子赵桓成了金人的俘虏。据说,徽宗此时艺术气息丝毫不减。听说财宝尽被掳掠毫不在乎,直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

在被押送的途中,赵佶被金人要求“穿民服,露上体,披羊裘”,他这一辈子终于结结实实地上演了一次行为艺术——这是金人最爱的强者的浪漫。随后,其爱妃王婉容等人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他与儿子赵桓一起被迫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而后,赵佶被金帝辱封“昏德公”,此时宋徽宗才感到了精神上的贫瘠,并写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山河破碎,家乡已远——这位帝王中最杰出的艺术家在被囚禁9年后,最终死在了五国城,享年54岁。

P2-9

序言

无可否认,中国人一直活在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环境里,自古洎今皆如此。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民间更有俗语称:“成者为王败者寇”。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数千年的历史中,数以千万计的英雄人物无一不在“成败论”中接受后人的评说和议论。但就如东周列国詹何所言那般:“见义勇为真汉子,莫以成败论英雄”。只是以失败来论英雄,历史很可能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

成功者必然有其值得世人钦佩之处,而失败者也未必事事皆遭受后人指责。事实上,就算是英雄如秦始皇者,也是有血有肉之人,他既有卓越之处,更有凡人之弱点,而我们所谓的成败,也不过是一时、一事之结果。

决定成与败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个人的主观努力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客观因素,在历史上却往往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方寸之地,自然容不下东海蛟龙;成败之尺,也不能评价那些曾经在历史上激起过惊天骇浪的人物。

论成功,秦桧也是一种反面的成功者;论失败,岳飞反而是彻底的政坛失败者;论强弱,南宋永远比不过大金,侵略日军永远强不过中国人民——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有其人为与非人为可控制的因素在其中。

成大事者,需有英雄之才、有可乘之势,能把握之机遇——势、机,天不遂人愿,英雄也必然失败。因此,才有了那句“莫以成败论英雄”之言。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存大志者,皆为英雄,历史有成败,但放在过往史书中,他们的成败无高下之分。

因此,《老梁论成败》一书中,不仅给出了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同时也解释了失败者失败的理由。这种论成败的特别方式,并不是让读者们以一事、一时之成败来评价历史人物,而是尽可能地聚焦时代大背景,关注个体人物身上或崇高或卑鄙的精神因素。相比这种精神上的力量,一时的成功与失败不再是衡量对方是英雄还是枭雄的标准——唯有脱离了功利性的目的,我们才能看清选择背后的真相。

正是因为关注了个人所处的时代大背景,所以在本书中,我们才明白了一代民族英雄岳飞与袁崇焕为何难逃一死,为何曹操与袁世凯是枭雄;也恰恰是因为引入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多种因素,我们才会理解,为何人们会将一代忠臣良将潘美钉在了民族耻辱柱上;我们才会看到,中华民族为何必定在“二战”中获胜。

值得一提的是,毕竟我们身在历史长流之中,过往片断,往往难以真实还原。因此,研究成败,更需要我们在另辟蹊径的基础上,不顺流于时代、不盲从于权威、不落俗于习惯,去抽丝剥茧、尽可能地靠近真实的历史。

《老梁论成败》一书,虽有老梁彻夜研究、多次梳理之劳,但终归为一家之言,但借老梁之言来表此书之意恰得其主旨:“不管是历史人物与事件,还是此书所言,皆如人间悲欢离合一般——有圆有缺、是非难断,此事古难全,只要可为读者增一丝阅读之快,添二分探究之趣,吾已足愿!”

编者

2014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梁论成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宏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87555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2014228095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5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