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笑而不答心自闲(古典禅诗的淡定与自在)
内容
试读章节

慧能

菩提本无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638—713),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市和河北保定市北部)人,俗姓卢。父名行瑶,早年做官,后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李氏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生慧能。慧能三岁,父故,母守志抚养。稍长,卖柴狩猎养母。一天到市里卖柴,听到一位客人读诵《金刚经》,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时,忽而有悟。那客人爱其才,赠送慧能银两,供他养母,让慧能到今天的湖北黄梅五祖弘忍处求学佛法。他后来得到了五祖衣钵,又回到广东,住持曹溪(今广东曲江县东南双峰山下)宝林寺。成为中国禅宗第六祖,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主张“顿悟”。其言论由弟子法海编录成《坛经》传世。

一提禅诗,首称慧能这首《菩提本无树》,这与一提到禅,大家就想到南宗创始人慧能一样。因为南宗讲顿悟,留下了许多公案、机锋、经典等宝贵财富,这些都是我们感兴趣的东西,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况且南宗的发展声势浩大,势不可挡,人才济济,谈禅论诗,自然是非南宗莫属。

这首偈是慧能在五祖弘忍门下写的,也是他的第一首偈。说慧能安置老母,来到黄梅求见五祖。五祖问他:“你是哪里人,到这里来想得到什么?”

慧能说:“弟子是岭南新州百性,远来礼师,只是想学佛参禅,其他没有什么可求的了。”

五祖:“岭南人野蛮不开化,怎么能成佛呢?”

慧能:“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岂有南北之别。”

五祖一听,心里暗暗高兴,感到慧能有慧根佛性,可以培养,本想与慧能深谈下去,但众多的弟子围在左右,就吩咐慧能到后院干活。

慧能却说:“慧能有话启禀和尚,弟子常这样想,人只要不离弃自身的佛性,那就是种了善根,即是福田。”

五祖一听,又是一惊,高兴地说:“这蛮夷,资质高,有天赋,你不必说了,干活去吧!”

从这段对话中,慧能正如五祖所说,资质甚高,不同一般,当另眼相待。五祖害怕有人陷害慧能,就让慧能到马棚、伙房里干活,这样慧能干了八个多月的劈柴、踏碓舂米的粗活。

一日五祖感到力不从心,年高体衰,想选一位继承人传承衣钵,但拿不定主意,于是发话要大家各作一偈,谁若悟大意,付之衣钵。

当时神秀是五祖手下的上座,又为教授师,在这些门徒中,学业最佳,声望最高,大家都认为非神秀莫属,所以谁也不想作偈。神秀不负众望,作一偈写在墙上。偈日: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这偈一出,喝彩声一片,因为这偈表达了神秀渐修成佛的见解。但五祖认为此偈未能见性,只在门外徘徊。慧能在碓房偶听人诵这偈,了解事情始末,同时对神秀偈并不赞同,于是也作了一偈。因为他不识字,只得请人写在神秀偈的旁边。偈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表达了慧能顿悟成佛的见解,其境界已胜神秀一筹,神秀的四句偈是抓住了人的身心两个要素,将它们比喻为“菩提树”、“明镜台”,要求人们“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里“尘埃”即指“六尘”,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一般认为此“六尘”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由于“六尘”的贪着取舍,使人心里染污,所……

P7-8

目录

妙音:止水共高洁

王梵志:我有一方便

慧能:菩提本无树

李白:笑而不答心自闲

王维:坐看云起时

祖咏:幽意满前楹

韦应物:山空松子落

懒残禅师:天子不如我

灵澈禅师:麻衣草座亦容身

皎然:道家诸子论自然

寒山:可贵天然物

拾得:光明透满出人天

大梅和尚:更移茅舍入深谷

李颀:清池皓月照禅心

白居易:长恨春归无觅处

李翱:云在青天水在瓶

长沙景岑:百尺竿头须进步

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

韬光禅师:每向岩阿枕石眠

龙牙居遁:绿水青山是我家

韦庄:家在扶桑东更东

贯休:高淡清虚即吾家

齐己:却散与他人

船子和尚:满船空载明月归

杜荀鹤:安禅何须劳山水

海印:移舟月逐行

三交智崇:都是一轮月

林逋:只待来年看雪天

宝黁禅师:嗔余踏破苍苔色

灵澄禅师:一轮明月到床前

德聪和尚:谁知倒被月明看

赞宁禅师:终归一念醒

性空妙普:学道犹如守严城

法演:几度卖出还自买

茶陵郁:我有明珠一颗

惠崇:照水千寻回

王安石:知世如梦无所求

义了:更无南北与西东

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

道潜:欲立蜻蜓不自由

张商英:岩头一拶语如雷

黄庭坚:凌云一笑见桃花

清顺:闲行石上眠

圆吾克勤:少年一段风流事

宗杲:水天空阔雁行斜

宏智正觉:清可人意风吟松

慈受禅师:青松长伴白云闲

惟久:浩浩尘中体一如

行持:无皮也过年

法海:山月共涵辉

习静:春在枝头已十分

可观法师:老步只宜平地去

净元:一点灵心明皎洁

天石:岁寒傲霜雪

灵隐道枢:雪里梅花春信息

廓庵:千秋指月《牧牛图》

无门慧开:春有百花秋有月

法明:醉里却有分别

蜀僧:又恐明天是雨天

妙湛:一灯千古破幽关

道璨:一节不肯曲

昙噩:袈裟曾惹御炉香

赿僧:石边添个看云僧

李贽:人自纵横水自闲

释读彻:水烟深处一闲身

天然和尚:烂醉东篱任菊开

量周:谁于冷处垂青眼

镜澄:待到春来便著花

超见:镜里山河原不别

得心禅师:老僧带尔西天去

释敬安:何处看横斜

弘一法师:老来能添晚节香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孤僧

周作人:前世出家今在家

赵朴初:不如吃茶去

序言

几年前,我的一位同学路过洛阳,聊天时他问我:你日子过得好吗?

淡然心足,平安是福,自我感觉还不错。

不错就好。我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照理说事业算有成,家庭算美满,但我总感觉不如过去开心快乐,心情反而烦躁郁闷,我还是我吗?

我这人平时喜欢看闲书。心里有“读经不如读史,读史不如读子书,读子书不如读稗官笔记”这种观念,脑袋里装了些旧时的杂谈轶事,于是我就给他讲了宋人周密《齐人野语》中的一则故事。

故事说一道人于山间结庵而居,终日炼丹,追求长生不老,一日忽走火入魔,就对徒弟说:“我死后,五天不醒十天就会醒来,你千万不要动我和我所居的东西。”  

徒弟记住了师父的话,整天守在庵里。一天有一位访者求见师父,徒弟告知师父已出远门,过几天才能回来。

访者去口说:“你不用蒙我了,我知道你师父死了好几天,早就到了阴曹地府,回不来了,留着那臭皮囊也没一点用,到时臭了,烂了,反而难办。”

那徒弟也纯朴忠厚,不知是好言还是坏话,是善意还是魔法,于是就把师父的尸体火化了。想不到他师父真的回来了,可没有了他的尸体,魂无归处,如是他只能绕着庵大声地喊着:“我在何处?”

一月之内,呼声不绝,附近乡民也感到惶惶不安。这时有一老僧路过此处,听到大家议论,于是等到老道喊“我在何处”时,就高声地责问说:“你说寻‘我’,你却是谁?”自此喊声乃绝。

“你说寻‘我’,你却是谁?”这真道出了问题的实质,给我们一记棒喝。我那位同学也为之一怔,自言自语地说:“我不是我,我又是谁?”事实上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他还是他,只是心态没能调整过来,才有烦躁和郁闷。又抄了几首禅诗给他,要他常常在心里念念,也许有些好处。

想不到后来他在电话里说:“那几首禅诗我倒背如流,也慢慢体会到诗中的禅意,有时我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还真管用,心情比以前舒畅多了。”并要求我多写些这方面的文章。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大家的功利经济意识不断增强,物质生活要求不断提高,而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于是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普遍蒙上了一层忧郁的烦恼和紧张的不安。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对自己生活状态感到满意的不多,在逆境中能保持良好心态的更少,不是在埋怨自己的处境,就是在责怪他人的不是,好似别人都对不起自己。而自己却对别人筑起一道高高的墙,把自己封闭起来,独自欣赏,使得自己的心理显得脆弱、浮躁、自卑和焦虑。

许多的人恰如我的那位同学:他有房有车,有家有子,有位有权,有知识有资历;但他虽拥有,却不快乐,虽成功,却不自信。因此,他常常生活在空虚、焦躁、疲惫和郁闷之中,在利与义、物与我、金钱与道德面前,感到困惑和迷茫。

那么,我们如何置身物中,又能超然物外,过着任运自在,无沾无碍的生活。这确实是自古以来所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追求自我的生存意义和价值。

禅与禅诗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禅正是人类通向精神生活中的一盏明灯,远处的圣火,是攀登崎岖山涧的阶石。禅能引发我们去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发现自我的价值;给我们智慧,给我们思想,给我们方法,给我们快乐,使我们在今天紧张的生活里获得真正自由。

而禅诗又是禅中的明珠,禅中瑰宝,禅中精髓,以禅说诗,援佛人诗,意象丰富,境界高远。

禅诗往往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随缘任运,亲近自然,寓意劝世、智慧人生的思想和境界,使禅理、禅意通过诗的形式传达给我们。

禅诗的作者大都是亲近山水、亲近百姓、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崇佛向禅的士大夫和佛门大德高僧。历史上的他们,让禅诗从我国的山水诗、田园诗、隐逸诗中走出来,形成一种有形式、有内容、有风格的独立诗.体,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禅诗是多姿多彩的艺术天地,一个灿烂耀眼的浩淼星空,一个无垠充实的精神世界,很值得我们去漫步、去遨游、去沉吟、去感悟。当我们进入这个世界、这个天地,再去观察宇宙人生,就有了新的角度,常常耳目一新。

这大概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缘起。

我在这里对一百多首禅诗、偈颂进行活说,这些话说都是我平时在阅读禅诗、偈颂时所思、所感、所悟的真实情感。但愿大家与我同感。

虽然本书只是涉及历代禅诗长河里的几滴,沧海中的一粟,但仍不失禅诗的耀眼光辉、智慧人生。当阅读到每一首禅诗时,你将置身在一个幽雅恬静、清澈美丽的世界中,你会感到无比清静、无比愉悦、无比放松和自由,从而使你在自己的生活中获得一个自强不息、智慧豁达、无沾无碍、快乐自在的精神心态。愿大家都能走进这禅的世界,轻松愉快地活在当下。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参阅了许多前圣和时贤的著作,对他们无言的帮助深表谢意。

内容推荐

禅诗往往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随缘任运,亲近自然,寓意劝世、智慧人生的思想和境界,使禅理,禅意通过诗的形式传达给我们。《笑而不答心自闲(古典禅诗的淡定与自在)》中对一百多首禅诗、偈颂进行话语,这些话语都是作者蒋谱成平时在阅读禅诗、偈颂时所思、所感、所悟的真实情感。当你阅读到《笑而不答心自闲(古典禅诗的淡定与自在)》里每一首禅诗时,你将置身在一个幽雅恬静、清澈美丽的世界中,你会感到无比清静、无比愉悦、无比放松和自由,从而使你在自己的生活中获得一个自强不息、智慧豁达、无沾无碍、快乐自在的精神心态。

编辑推荐

一直以来,禅都是修身养性的明灯。而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一路跋涉在物质的藩篱里,所以,我们太需要这盏明灯,希望它拆掉我们思维里的墙,让我们放下这旅行之中沉重的背囊,指引我们迈向一个幽雅恬静、清澈美丽的世界,那里无比清静、无比愉悦、无比放松和自由。而禅诗,正是这盏灯中最耀眼的光辉,是禅中瑰宝,禅中精髓,以禅说诗,援佛入诗,意象丰富,境界高远。从而使我们在生活中获得智慧豁达、快乐自在的精神心态。虽然蒋谱成著的《笑而不答心自闲(古典禅诗的淡定与自在)》只是涉及历代禅诗长河里的几滴,沧海中的一粟,但仍不失禅诗的耀眼光辉、智慧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笑而不答心自闲(古典禅诗的淡定与自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谱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407264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2014040243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