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民俗研究的学术派系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丛书以收录中国民间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原创性作品为主,尤其注重对当下学界中坚力量与新生代的研究成果的呈现,力求能全面反映中国民间文学的前沿思想与成果,积极建构中国民间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助推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发展。丛书的编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组织牵头,以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成员的著作为核心,同时列入国内民间文学优秀学者的代表作,力求能囊括近年来民间文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学科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分门别派已成大势所趋。广义的学术派别包括门派、学派与流派。那些依靠师承关系或行政力量强制圈定的学术团队,就是门派;能够吸引一批优秀同业者自愿加入的学术共同体,就是学派;学派获得了跨时空传承的生命力,就是流派。学派形成是以学科成熟为前提的,现代学术中的科学学派业已成为新思想、新理论的孵化器和扩音器。国内讨论学术流派的著作并不多,本书以中国现代民俗学为例,着重讨论中国现代民俗学历史记录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性人物,以学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串起中国现代民俗学史,同时也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学术流派及其生成、传承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目录 第一章 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 一、学派,以及流派、门派 二、学派只能形成于学科发展的成熟阶段 三、核心理念:研究纲领及其硬核 四、核心人物:擅长学术经营的学派领袖 五、自觉的共同体意识:共同理念的生成基础 六、学派之间的不可通约性 七、学派的眼光都是片面的,但也是互补的 八、“中国民俗学派”的悖论 九、门派、学派、流派的递进路线 十、尊重学术多样性应该视为一种学术伦理 第二章 早期民俗学者的学科认知与学术规划 一、三份大相径庭的工作计划 二、“民俗学”的提出与西学的关系 三、国学研究的兴盛对民俗学的影响 四、民俗学向人类学转型的后果 五、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著者留其名 第三章 顾颉刚民俗学思想与方法 一、顾颉刚学术思想及其背景 二、顾颉刚的民俗学策略 三、顾氏研究法的传播 附录:我们都是“顾颉刚学派” 第四章 钟敬文中国民俗学派的宏图构想 一、与时俱进的策略性学科定位 二、民俗学是一门现代学 三、研究对象问题不是一个需要反复讨论的问题 四、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的构想 五、对民俗学美好未来的宏图愿景 六、有些学术遗产只有学术史的意义 附录一:钟敬文先生病中论学 附录二:《钟敬文文集》的阅读以及钟敬文再认识 第五章 刘魁立和他的故事形态学 一、形态学与共时研究 二、《民间叙事的生命树》的方法论意义 三、“故事生命树”的理论贡献 四、一个真理并不排斥另一个真理 附录:刘魁立先生访谈录(年) 第六章 朝戈金和他的口头诗学 一、转益多师,旁收博采:学术基础的养成 二、口头诗学:反复权衡之后的方向选择 三、约翰·弗里:亦师亦友的亲密合作伙伴 四、学术代表作:世纪民俗研究新范式的生成 五、基于学术史的理论建构:国际视野中的文化多样性考量 六、上下求索的口头诗学之路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民俗研究的学术派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施爱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458234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88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30000 |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92-3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