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超人诞生 人类增强的新技术
内容
编辑推荐
突破肢体进化,超越科幻构想,让未来提前到来。美国《时代》杂志“年度很酷发明”获奖者作品。
内容推荐
科技将使人类变身超人!
科幻小说中描绘的未来,正在以各种方式成为现实。哆啦A梦的竹蜻蜓、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路飞的橡胶手臂,这些都不再遥远。
把人类力所不能及的事交给机器去做,通过使用机器,来增强人的能力,用技术解放肢体——这就是人类增强工程的根本所在。无论是肢体增强、虚拟现实、可穿戴技术、机器人技术还是远程临场,通过聚焦于“人体”,将人体与科技的融合,增强人体的机能,不论男女老少、残障人士还是健全人士,都能突破身体的局限。劳动、移动、公司、自我、社会等所有我们熟悉的概念和人类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或将迎来一个“后身体社会”。
人类增强工程研究第一线的作者,以科幻作品中的情节和设定为切入口,生动地描绘了“超人”诞生的背景,探索人类崭新的可能性。
目录
第一章  人体的概念在不断拓展 001
1 什么是增强肢体?——从“弥补”到“增强” 003
选手装着假肢参加奥运会 / 假肢过长是否不公平? / 比人类天生的腿脚还快的假肢 / 科幻作品中的动力服 / 动力服的开发为何迟缓? / 逐渐迈向实用化的动力服 / 肌电传感器技术的提高 / 电动假手,从弥补转向增强 / 依靠人力就能动作的人造外骨骼 / 保持同一姿势也会劳累 / 改造人与增强肢体的区别 / 眼镜算不算增强肢体? / 可穿戴式计算机的进化 / 基于人类增强工程的眼镜 / 可穿戴的下一步——情感式穿戴 / 从弥补到增强
2 什么程度算是增强肢体?——介于大脑和工具之间的存在 027
橡胶果实的替代品 / 智能手机是记录还是记忆? / 弄丢电子设备的痛苦 / 让人觉得手臂被延长了 / 工具已成为人体的一部分 / 哪个光标是真,哪个光标是假? / 用思考来操作 / 动作可否通过语言表达? / 受到肢体束缚的大脑 / 导航时前进的方向为上 / “聪明的汉斯”真的懂算术? / 利用肢体而不是大脑进行操作的优点 / 工具的肢体化
3 什么范围属于肢体?——探索肢体的模糊边界 047
透过反转眼镜看世界 / 橡胶手所感知的痛楚 / 肢体的模糊边界 / 自身肢体最多延时0.2秒 / 重大发明“言立停” / 用手机接电话时,为何会不由自主地越说越大声? / 你的就是我的 / 维纳的话 / 人类增强工程应有的样子 / 以“人机一体”为目标 / 自动化与自在化 / 联系大脑与身体的五感之窗
第二章  作为交互界面的肢体 065
1 现实世界是专享的吗?——由五感构建的现实感 067
变成透明人 / 透明人无法被看见吗? / 现实世界不等于现实感 / 客观的牛顿,主观的歌德 / 大脑所感知的世界 / 通过五感的功能理解多媒体 / 电脑能够制造出体感 / 制造五感的头戴式显示器 / 体验超人的感觉 / 在空间中构建全新世界 / 创造出主观上的等价
2 能否构建全新的现实?——由感觉和信息所构建的VR 086
4DX电影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 头戴式显示器所带来的现实感 / VR的三大要素 / 糅合多种感觉的多模态 / 人类的第三只眼 / 为什么会猛按确认键? / 信念对肢体的影响 / 三种不同类型的虚拟现实
3 人类能否现身于别处?——相当于灵魂离体的“远程临场” 098
交给机器人代理 / 《詹伯A》 / “铁人28号”仅靠两根摇杆就能启动? / 肢体脱离的尝试 / 从无人机的视角进行操作 / 随着视角而变化的世界 / 令现实产生偏移的SR系统 / 现实与虚拟交织
第三章  对后肢体社会的思考 113
1 为什么要把机器人做成人形?——分身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 115
谷歌在机器人领域的地位与日俱增 / 虚构作品中的人形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的意义 / 机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AIBO”胜出的理由? / 人形的优点 / 用惯了的人形肢体 / 机器人驾驶汽车 / 透明机器人
2 在他人的肢体中存在?——从分身到变身 131
依靠复制机器人生存 / “分人”与互联网 / 分身有何用处? / 同时存在于多具肢体之中? / 从远程临场到变身 / 交换肢体 / 将肢体交给别人操纵 / 瞬间移动是否可能? / 面包超人的自我认同
3 肢体能否融合?——从肢体融合到后肢体社会 147
夺取别人的肢体 / 间接体验的价值 / 分享自己的体验 / 实现肢体融合的可能性 / 海盗党的流动式民主 / 无处不在的肢体 / 后肢体社会的蓝图 / 写给终将诞生的超级人类
后 记  159
书评(媒体评论)
美国《时代》杂志“年度很酷发明”获奖者作品。
精彩页
    眼镜算不算增强肢体?
我们已经见识过增强肢体的很多例子了,但是其实像假手、假脚这样作为肢体的弥补类产品,已经有相当久远的历史了。通常认为,人类从公元前就已开始使用假肢了,但是假肢制造的正式产业化还是到近代才开始。到了这个时候,地雷在战争中开始普及,失去手脚的军人数量急剧增加,假肢的必要性高涨,而且制造的技术也有了提升。关于假体工程,塞尔维亚科学家莱克·托莫维奇(Rajko Tomovi.)的著作《人类对手脚的控制》值得参考。不过遗憾的是,这本书如今只有去古籍书店才能淘到了。
至此,本书已经介绍了近些年来假肢逐渐从假体升华为增强肢体的现状。其实,在我们更熟悉的地方就有这样的例子——眼镜。眼镜是为了矫正视力而诞生的,它使用透镜制成,能够任意脱卸,戴着的时候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仿佛化作肢体的一部分。残奥会没有近视组别,因为近视能够通过戴眼镜矫正,它已经成了肢体的特征之一,并不被视为一种残障。
随着制造工艺的进一步提高,眼镜的设计感也获得了增强,甚至被纳入了时尚的范畴,其定位已经从弥补渐渐地转变为增强。现在,眼镜不仅能弥补视力低下的缺陷,还衍生出了能让人显得帅气或可爱的正面效果。也因此,不具备视力矫正功能的平光镜诞生了,就是一个通俗易懂的例证。
此外,隐形眼镜的出现也丰富了人们矫正视力的方式。和框架眼镜一样,隐形眼镜中也有美瞳这类以时尚为目的的产品。又例如衣服、鞋袜,这些物品不仅能保暖或避免粗糙的地面对肢体造成损伤,还能通过加入时尚元素,衍生出额外的功能,所以我们也可以将它们重新定义为增强肢体。

可穿戴式计算机的进化
正如谷歌眼镜那样,眼镜正进一步地与能随身穿戴的电脑,这一信息技术的巨大革新潮流相融合。
可穿戴式计算机很典型的代表,就是苹果公司开发的苹果手表。从这款产品中可以发现,可穿戴设备运用了智能手机的各种传感技术及软件技术。
从增强肢体的角度来看,可穿戴式计算机被定位为智能手机的延展,这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究其原因,是智能手机的原型是手机,而手机又能进一步回溯到电话,而电话可以被看作对人类的听力进行的增强。19世纪格拉汉姆·贝尔(Graham Bell)发明的电话将说话声等声音转变为电信号,再将该信号通过电线传送给其他人,并在抵达后又将其转变为声音。因此,电话与辅助听障者的助听器那样的假体的功能并不同,把它定义为增强肢体也未尝不可。
从电话到手机,再从智能手机到可穿戴式计算机,这样的发展趋势我们从肢体增强的角度就能理解了。顺着这个思路,现有的可穿戴式计算机,大部分都具备打电话、发短信之类的交流功能。那么,换个不同的创意,也许更容易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基于人类增强工程的眼镜
可穿戴式计算机向着增强肢体靠拢的趋势目前初现端倪。将眼镜品牌睛姿(JINS)开遍日本全国的株式会社JIN11  2017年4月更名为株式会社JINS。——译者注
所发售的“JINS MEME”,就是一款能监测人的头部及眼球运动的可穿戴设备。这款产品的开发采取了所谓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我所在的实验室也承担了一部分研发工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超人诞生 人类增强的新技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稻见昌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185981
开本 16开
页数 9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19千字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