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焦土血港(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日俄为争夺中国的权益,竟无视中国的主权,公然于1904年在中国的土地上开战,旅顺口成了一片“焦土血港”。

本书为《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丛书之一,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吸收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以浓厚的笔墨勾勒出了这一段屈辱的历史。 

内容推荐

《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丛书采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述史实,揭示历史教训,唤起大家万众一心建设强大中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的讲述内容,时间贯穿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整部近代史,地域覆盖整个中国沿海,刻画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惊警世人的深层思考,是记述这段历史的最全面、系统、翔实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

目录

总序

引子

第一章 狼熊争肉

1.沙皇大为惊喜:“真是太好,好得出入意外”

2.为实现“黄俄罗斯”计划,熊爪四伸

3.远东的直布罗陀

4.北洋水师选定旅顺口

5.甲午之役,旅顺大屠杀

6.马关奇耻,旅顺口沦为日寇殖民地

7.怀“吐肉”之恨,报“吞气”之仇

第二章 偷袭创俄

8.日俄战争爆发这一天

9.东乡发出出击令:“天助成功”

10.清政府宣布“中立”,划出地盘让两国开仗

11.精心研究过对手的东乡平八郎

12.两次夜袭后,东乡决心用“奇法”

13.震惊世界的“沉船堵口” 

14.日本海军第二、第三次堵塞旅顺口

15.“军神”广濑武夫的行迹

16.俄国海军将领虽多,但马卡洛夫只有一个

17.俄日双方均遭重创的水雷战‘

第三章 背击得逞

18.拦腰截断,日军主力突然登陆

19.金州之役,乃木长子战场毙命

20.辽阳会战,优势俄军仍然告负

21.“沙河间歇”,俄军反攻半途而废

22.黑沟台战役,日军“人和”,俄军“人祸”

23.奉天决胜,日俄两军陆战结束

第四章 要塞血战

24.虔诚祈祷时飞来炮弹

25.黄海鏖战,东乡煞费苦心

26.窥伺东京湾的海参崴分舰队落败

27.劝降不成用“强袭”,日军发起第一次总攻

28.为洗耻再次总攻

29.俄国下层官兵,智勇者与愚怯者

30.夺占二龙山、松树山堡垒:第三次总攻

31.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尔灵山” 

32.俄将军被炸死在东鸡冠山北堡垒

33.日军无力再组织冲击时,俄军投降了

34.俄军将领在投降书上签字

35.日本海大海战,波罗的海舰队覆没

第五章 东北浩劫

36.纵横千里,几同赤地

37.肆意迫害无辜的中国人民

38.一个戈比的赔款也不给,俄国的一寸土地也不能割让

39.日本疯狂推行殖民统治

40.沙俄加紧侵略和掠夺

第六章 战火绵延

41.中国人民反抗日俄强盗的不屈斗争

42.在关东军司令部密室里点燃的

43.苦难的旅顺在正义战争中大地重光

第七章 痛史沉思

44.日俄决战的胜败原因

45.中国成为“俎上肉”的惨痛教训 

46.百年遗迹的悲愤诉说

尾声

后记

出版者的话

试读章节

2.为实现“黄俄罗斯”

计划,熊爪四伸

沙俄强占旅大之后,便把旅大变为沙俄的一个州——“关东州”,使其成为向中国扩张的桥头堡,实现把我国东三省永久变为俄罗斯领土的一部分——“黄俄罗斯”,迫不及待地把旅顺的名字改为“波尔特·阿尔茨尔”。这是这个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几百年来实行疯狂的对外扩张政策的继续。

仅仅在1000年前,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才开始在第聂伯河畔的基辅,建立起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

到伊凡三世统治期间(1462—1505年),罗斯各地合并为统一国家和罗斯中央集权形成的全部因素已经成熟。

1505年伊凡三世死后,其子瓦西里三世继位,他继续执行其父的征服和扩张政策,使俄罗斯国家的领土从43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80万平方公里,北达白海,南至奥卡河,西抵第聂伯河上游,东到乌拉尔山脉,成为欧洲幅员最大的国家。

1547年1月19日,庄严肃穆的克里姆林宫乌斯宾大教堂正在举行隆重的加冕仪式,当满头银发的大主教马卡里把镶满珠宝的莫诺马赫皇冠郑重地戴在年仅17岁的大公伊凡四世(又称“伊凡雷帝”)头上的时候,俄罗斯历史上新的一页开始了。

伊凡四世加冕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个沙皇,这绝不仅仅意味着“称号”的改变,而是代表一个民族帝国意识形态的形成。“沙皇”一词来源于古罗马皇帝的称号“恺撒”,意思是“皇帝”。俄罗斯的统治者开始就把自己说成是罗马皇帝的后裔和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从这时起,到19世纪末的仅仅400年时间,沙皇俄国从一个地处欧亚平原一隅的,面积280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发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面积达2200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这是何等惊人的扩张速度!

从伊凡四世起,象征着沙皇统治的双头鹰旗帜,就开始在北半球上空猎猎飘扬。

“沙皇的俄罗斯的最后疆界在哪里?在俄国武装士兵的皮靴上!”这句话成为一批野蛮的哥萨克匪徒和残忍的征服者最得意洋洋的口头语。

俄罗斯发祥于欧亚大平原。它的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川大地,既没有高山大川可凭,也没有雄关要隘可守,故被称为“一辆没有栏杆的婴儿车”。

近代地理大发现认为,有没有出海口和领海,几乎成了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近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在这一方面,俄国也有着先天的缺陷。因为濒临俄国北部和东部的海洋,尽管海岸线很长,实际上却不能用于经济上的需要。唯一起着海上大门作用的是阿尔汉格尔斯克——白海上的一个港口,但它一年有9个月的封冻期。因此,寻找出海口的愿望,也是助长俄国向外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到彼得一世(1672—1725)时期,向海洋扩张的愿望就更为迫切了。

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洞若观火,他早就发表评论说:

“俄国需要有水域”这句话,成了彼得一生的座右铭。

于是,彼得一世把夺取出海口放在对外政策的首位。为了从瑞典手中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彼得改组和创建了一支庞大的陆军和波罗的海舰队,同瑞典进行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1700—1721年),夺得了波罗的海东南岸地区和出海口,使沙俄由一个内陆国家变成一个濒海国家。

彼得一世的侵略活动还为他的后继者夺取波兰、瓜分土耳其领土和侵略亚洲等地做了准备。

到了叶卡特林娜二世统治的时期(1762—1796年),沙皇的侵略野心随着它的军事、经济实力的增长而急剧膨胀。俄国农奴主不仅要求加强对本国家奴的经济,而且力图把落后、野蛮的农奴制度推行到国外。商人阶级也要求进行新的冒险,发战争财。一个军火贩子兼银行家就露骨地叫嚷:

“战争使我们吃饱,和平使我们消瘦。”

叶卡特林娜二世,这是一个比中国的吕雉、武则天、那拉氏更为奇特的女独裁者。她的上台、权谋和作为,颇有传奇色彩。

1761年底,伊丽莎白女皇逝世。叶卡特林娜的丈夫彼得三世登上皇位。彼得三世是个才能平庸、头脑简单的人。叶卡特林娜则深谋远虑,她利用彼得三世的种种失策以及俄国贵族和军队对他的怨恨,在英国大使威廉斯的支持下,依靠她的情人格里哥利·奥尔洛夫五兄弟为首的一批近卫军青年军官,于1762年6月28日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

此后不久,叶卡特林娜又借故把伊丽莎白上台时废黜的伊凡六世杀死在施里谢利堡监狱。这样,叶卡特林娜上台后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彻底消灭了她的所有政治对手,坐稳了俄国皇帝的宝座。叶卡特林娜就这样“在踏过几个尸体——而且其中一个是她丈夫的尸体——登上宝座之后,创始了一个‘光辉’的朝代”。

在国内一帮穷兵黩武分子的推动下,叶卡特林娜二世加紧推行侵略扩张计划。她通过两次对土耳其战争,把俄国的西南边界从第聂伯河推进到德涅斯特河,把黑海北岸大片土地并人俄国版图,改称新俄罗斯;俄国商船还获得了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鞑靼尼尔海峡出地中海的权利。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叶卡特林娜二世,情不自禁地狂叫:

假如我能活到二百岁,欧洲全部就会落到俄国脚下。

要是不把土耳其人逐出欧洲,不把中国的傲慢加以制服,不同印度建立贸易关系,我是死不瞑目的。

叶卡特林娜二世在向欧洲疯狂扩张的同时,还加紧推行侵略亚洲的计划。她通过修筑军事碉堡线,逐步蚕食高加索;同时又侵人中亚北部的哈萨克草原。18世纪80年代,沙俄最后占领了西伯利亚北部。沙俄还从亚洲的东北部越过太平洋,侵入美洲大陆,占领了阿拉斯加,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一块俄国殖民地,甚至企图在夏威夷取得一个立足点。

沙皇原是远在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国家,与中国相隔甚远,压根儿不是近邻。从1581年起,沙皇俄国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经过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侵占了西伯利亚境内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三大流域的广阔地区。到17世纪40年代,沙俄从它在勒拿河中游建立的主要据点雅库茨克出发,一直侵入到中国黑龙江流域,开始了侵略中国的罪恶活动。在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殖民地狂潮,把中国当成一块肥肉时,“俄国政府恐怕是最先伸出魔掌的”。

P21-24

序言

中国的崛起将从海上开始

“海殇则国衰,海强则国兴”。

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伟大梦想和屈辱体验熔铸成的心声。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海洋国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如果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倒不如说是一部近代海患史,外敌对中国的入侵,绝大部分都是从海上开始的。当时中国积贫积弱,有海无防,西方列强用炮火一次次轰开中国的大门。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国歌的作者田汉说:没有危机的民族,是无望而无救的民族——这种危机感,就是植根于我们民族思维深层的忧患意识。

看完12集电视片《大国崛起》让我产生一个强烈的念头: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既然昨天的屈辱是从海上开始的,那么,今天的崛起必然要从海上开始,我坚信只要有全中国人的支持,“太阳一定会重新从东方升起”!

8年前,学苑出版社策划这套丛书,就显现出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用8年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登高才能望远,详察才能洞悉。如今,出版社再次修订重印这套丛书,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虽然书中讲述的是中华民族苦难的昨天,但它所昭示的是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让我们走进中国近代海战场,与历史对话,聆听古炮与沉舰的诉说,回味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和邓世昌的警世之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据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全球200多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3/4集中在沿海地带;全球70%的工业资本和70%的人口,也集中在距海岸200公里以内的沿海地区。海洋已经成为人类克服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宝库;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利用海洋大开发的历史契机挺进海洋、经略海洋,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向海洋转移,随着海洋新资源的发现与开发,海洋上争岛夺礁、抢占资源,是引发海洋争斗和局部战争的重要原因。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过:“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海权论的创始人马汉也提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其决定因素,都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海权,能否控制海洋。”

纵观历史上世界大国的崛起,都可以说与经略海洋息息相关,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等,无一不是“发轫于海洋”,并最终成为具有强大海洋控制能力的国家。据报道,美国把“控制全球16条海上战略通道”作为海军战略的重要内容,并不断加强在这些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本自卫队也明确提出,要保卫海上“千里生命线”。印度海军则提出了“远海歼敌”的作战思想,以实现“印度洋控制战略”。

而我国呢,虽说是大国,但在世界大国中却是唯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国家。特别是海洋问题上,还有许多麻烦。

——在东海,台湾问题久悬未决,陈水扁在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

——在南海,我国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从权威部门的数字看,大约有15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特别是当我亲眼目睹南沙还有一些岛礁在别人掌控之中时,不免生发愤慨。  ——还有,我国海上能源命脉的安全,海外利益的保护,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的围堵等等问题。可以说,国人现在最关心的是海洋,是海军,是安全,因为海洋和海军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正因为如此,去年12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海军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时指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军在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中地位重要,使命光荣。他强调,要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

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就《政府工作报告》举行分组讨论时强调,国家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研究制定我国海洋安全战略,用以指导我海洋方向的战略行动,有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和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也有专家学者认为,无论是推进经济发展还是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在海洋空间都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如果中国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存在于世界海洋上,我国海洋上“海域被侵、海岛被占、资源被掠”的局面难以改变,我国海上“石油生命线”安全难以保卫,一旦国外发生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海外财产与人员安全无法保障,也无力承担一个海洋大国应负的国际海洋安全义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紧追世界科技进步的浪潮,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已经与海洋无法割断。站在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上认识海洋战略问题,树立新的海洋国土观、海洋利益观、海洋防卫观,是全中国人的当务之急;如何走好、走活这一盘经略海洋的大棋,是全中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这,也许就是学苑出版社重新修订出版这套丛书的目的所在。

2007年6月16日

后记

记得是在1998年,我社邀请了十几位海军的军官、作家、学者座谈,商讨创作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海战史的丛书。与会者深沉的思索,至今记忆犹新——

当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对于昨天,人们以为已经讲述得太多,书写得太多。于是人们开始遗忘昨天,遗忘中华民族苦难的昨天。遗忘,产生冷漠,产生麻木,产生目光短浅和急功近利……

其实,昨天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昨天,起于19世纪40年代,长达一百余年的腥风血雨,把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拖入深重的民族灾难之中……

深入昨天,一个不常为人注意的史实凸现在我们面前: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绝大部分来自海上,虚弱的海防无法襟护国土,从此中国沿海地区烽烟四起,国门洞开,山河破碎。中国近代海战场的焦土血海所书写的,几乎就是一整部近代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痛史。然而,中华民族从来不甘于耻辱,我们的先人在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面前,进行了殊死的抗争。中国近代海战场的残垣断剑所书写的,又是一整部近代中华民族抗敌御辱的悲壮史诗。我们还看到:中国近代史上,灾难来自于海洋,抗争起自于海洋,觉醒同样兴起于海防斗争的艰苦实践中。西方列强来自海上的侵略,震醒了沉睡的中国,唤起了觉醒、奋起的中华民族……

时间到了20世纪末,海洋已经成为振兴中华民族新的生存空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即将到来的21世纪,很早就被称为“海洋世纪”。谁在21世纪赢得海洋,谁就拥有了希望。回首漫长的华夏文明史,中华民族曾经在海洋上书写过辉煌的海洋文明;而在近代,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海洋上涌来的无穷灾难。历史告诉我们,所有关于海洋的梦想,都必须以海权为依托。我们曾经饱受丧失海权、遭受海上入侵的苦难。历史,绝不能重演。拥有海洋、经略海洋、守护海洋,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的未来……

我们的思索,产生了创作出版《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丛书的信念——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采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述史实,揭示历史教训,唤起大家万众一心建设强大中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的讲述内容,时间贯穿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整部近代史,地域覆盖整个中国沿海,刻画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惊警世人的深层思考,是记述这段历史的最全面、系统、翔实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

在长达6年的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当作者半夜打来电话,声音哽咽地朗诵他刚写就的感人段落时;当跟随作者在斜阳衰草中寻觅古炮台遗址,默默凭吊先烈时;当采访军舰官兵,看到一位舰长在保卫西沙的海战中被弹片击伤的手臂时;当慰问海岛官兵,体验蚊虫叮咬、烈日暴晒、孤独寂寞的滋味时,一定要出好这套丛书的信念与日俱增。

《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丛书出版后,几十家报刊摘登、报道,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以此为蓝本制作播放了大型系列专题片。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来,海洋、海权日益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人民海军日益壮大。今年,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因此,我们决定重新出版这套丛书,旨在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历史,重视海洋,关心人民海军的建设,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海上强国,完成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学苑出版社

孟 白

2007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焦土血港(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明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716160
开本 32开
页数 32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0-05-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313.43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1
14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