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QQ传奇/创新年代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QQ诞生,开启国人网上聊天新时代,QQ普及,镌刻一代人对互联网的集体记忆,QQ延伸,打造全球最大网络社区平台,你我的QQ,涂抹.com世界里最丰富的表情。

谨慎、低调、不自以为是、坚持创新、永不止步,这些在喧闹的网络界难得一见的品质完美地集合在“偏安”于深圳的这家互联网企业身上,也就解释了腾讯为什么总能抵挡住各种诱惑,在别人狂欢的时候,冷静地将自己的帝国版图一点点扩大……

本书和你一起探讨“小企鹅”的成功故事。

内容推荐

谨慎、低调、不自以为是、坚持创新、永不止步,这些在喧闹的网络界难得一见的品质完美地集合在“偏安”于深圳的这家互联网企业身上,也就解释了腾讯为什么总能抵挡住各种诱惑,在别人狂欢的时候,冷静地将自己的帝国版图一点点扩大。

10年之后,这家当初100万都没人要的公司市值超过1000亿人民币;

10年之后,这家5个人起步的“小作坊”雇用员工超过5000人;

10年之后,腾讯让QQ注册用户达到9.349亿,QQ企鹅成为人尽皆知的网络大明星;腾讯还让QQ.com成为流量排名第一的综合门户,让QQ游戏平台成为最大的休闲游戏平台,让Qzone成为第一家赚钱的博客,注册用户超过1亿,还有电子商务拍拍网、搜索引擎搜搜……腾讯创造了在多个领域同时做到第一的神话,并且这个神话还在继续延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09年,腾讯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是活在过去的成绩里沾沾自喜,还是以一种“归零”的心态重新审视未来,这是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面临的一道选择题。

毫无疑问,腾讯选择了后者,一部新的鸿篇巨制已经开始谱写。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独占鳌头:企鹅成就网络帝国

 一、网络优等生的全“A”成绩单

 二、互联网低调领军者的成长密码

 三、“独孤求败”的自我超越

第二章 你我的QQ: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一、互联网,记得当时年纪小

 二、网吧与QQ,暧昧的纠结

 三、网上聊天,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

 四、网络世界的“新文化运动”

第三章 笑傲IM江湖:偶然的坚持,必然的专注

 一、小米加步枪: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二、VC输血,昂贵的企鹅自己养

 三、御寒有道:2000年的冬天不太冷

 四、对手杀了个回马枪,企鹅遭遇十面埋伏

第四章 小企鹅大胸怀:叫板互联网“天王”

 一、腾讯网:新晋“门户王”一鸣惊人

 二、QQ游戏:网游平台的新旗手

 三、Qzone: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四、拍拍:C2C的后起之秀

 五、搜搜:搜索引擎的“下一站天后”

第五章 “抄袭大王”:在模仿和创新问寻找平衡

 一、勤奋的领跑者,谨慎的“追随战略”

 二、超越模仿,铸造创新金字塔

 三、创新:以用户体验为坐标

 四、腾讯创新的七条格言

 五、前十年拼服务,后十年拼技术

第六章 结缘资本市场:企鹅撬起地球的支点

 一、与资本市场的深厚渊源

 二、新起点,迈向康庄大道

 三、“蓄谋”良久,启动收购战车

 四、资本市场加冕,新霸主诞生

第七章 木秀于林:险象环生智者胜

 一、知识产权第一课:从0IcQ到QQ

 二、奇瑞QQ和腾讯QQ的商标之争

 三、QQ域名曲折寻访路

 四、Q币:腾讯头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五、腾讯与珊瑚虫的七年“恩怨”

第八章 品牌营销:汇聚网络人气

 一、酒香也怕巷子深,网络需要品牌塑造

 二、“腾讯”,中国互联网品牌最强音

 三、做网络品牌管理的先行者

第九章 腾讯兵法:员工和企业一同成长

 一、管理体系“大变革”

 二、企业文化:快乐活力的大学——腾讯大学

第十章 不回避责任:做“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一、社会责任,企业的良心

 二、走进人人有份的“公益2.0”时代

 三、腾讯:企业越大,责任越大

第十一章 战略部署:QQ王国的未来在哪里?

 一、后企鹅时代,继续全业务布局

 二、向海外进军,腾讯要走出国门?

 三、金融危机不可怕,互联网的春天刚开始

第十二章 QQ之父马化腾

 一、遥想Pony当年

 二、腾讯,飞龙在天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一个商业嗅觉灵敏的程序员,一个实用至上的跟随者,一个时刻警醒的战略保守派,一个专注细节的完美主义信徒”,这是媒体人士在采访马化腾后做的总结。

作为腾讯控股的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却说自己是腾讯最大的产品经理。尽管早已经是管理者,但他对产品的兴趣却从来没有减弱过。当然,有兴趣并不代表马化腾是一个技术偏执狂,他觉得自己与很多技术人员最大的不同是,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搞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他则希望自己搞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为了知道一款产品到底好不好用,符不符合用户心意,马化腾事必躬亲,会试用腾讯所有的产品或服务,于是给自己封了个名号是“首席体验官”。使用产品之后,马化腾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他对产品的把握非常到位,属于在这一方面天才型的人物。不光是腾讯自己的产品,中国市场所有的IM产品,他都用过,从中找出QQ与对手的差异,不断的巩固优点,改进不足。

马化腾比较喜欢打游戏,创业那会儿网上还没有特别流行的网络游戏,最流行的就是CS。据说每天下班后,马化腾就会和同事们分成两队进行比赛夺旗,赢的多半是马化腾。马化腾在打游戏上有相当的天赋,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策略玩家,所以即便他的对手绞尽脑汁想阻击他,都很难奏效。后来腾讯也进军网络游戏领域,他就改玩自己平台上的游戏。因此游戏部门的员工与马化腾的接触也相对较多。2007年3月,QQ休闲游戏在线用户突破300万人大关时,马化腾亲自出席内部庆功酒会,还亲切地和每个人碰杯。

如果还有空闲时间,他也会去体验一下网上其他的新产品,到国外的网站看看有无什么新奇的服务,钻到QQ和对手们的社区里看看网民在追逐什么,新出炉的网络游戏,也要进去玩一玩。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用户的认可,提高用户忠诚度,其他一切战略都是空谈。马化腾是个大烟枪,一天要抽一包烟,抽烟的时候多是在考虑问题,思考用户体验。

据说在腾讯内部,员工们曾经一起争论一个问题是:到底是马化腾在领导着腾讯前进,还是腾讯的发展推动着马化腾的成长。得出的结论是,“在腾讯创业早期是马化腾领导着腾讯成长,而现在则是腾讯推动着马化腾成熟。”

马化腾在业内属于非常坦率的一个人,这也是媒体对他的一致公认评价。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坦言自己对管理完全不感兴趣,也实属罕见。过去很多场合,他都表示过自己对日常管理的无奈:“产品线一多,人一多,管理起来就头疼。”他不喜欢阅读管理学的相关书籍,“管理方面的书,知道了也就够了。不会因为你知道,企业就能变得怎么样,还是得看你做的事情”。马化腾对自己的评价很简单,“偏技术和产品的,个性实际一些,不是很全面化,和丁磊比较接近吧。对战略和产品的方向和度的把握还可以,但要我去管理和对外交流,KPI打分什么的,我可能做不来”。

10年来,腾讯的注册用户数在一路疯长,公司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近两年的每年增加的新员工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上千人。到了2005年,腾讯的业务部门已经达到了30多个,层次也越来越多,决策越来越难,内部的关系变得纷繁复杂,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不顺畅,每个方面都要有长远规划,但却没有合适的人才。马化腾这才发觉管理变成了一个大问题。早期的创业团队已经无力带动整个公司继续高速向前。

当时,很多新业务部门成立,都要从其他成熟的产品线上调一些人手过来做负责人,于是出现了一个普通的中层部门经理,与海外上市公司CEO打对手的状况。每一个领域都需要有专业化的团队来执行,如何能更好的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已经成为腾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于是,不走寻常路的马化腾在2006年2月15日,做了一件让所有人费解的事情:正式出让总裁职位,出任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继任者为腾讯前首席战略投资官刘炽平。

刘炽平加人腾讯之前曾服务于高盛,只是腾讯引入的职业经理人大军中的一员。马化腾的创业团队都是技术出身,其专业背景无法适应日益膨胀的腾讯的管理要求。为了让腾讯能够保持活力,每个创始人都计划为自己寻找一名接班人,于是有了数位职业经理人空降腾讯的“壮观”景象。除了刘炽平,还包括来自微软的联席CTO熊明华;曾担任阳狮中国的执行合伙人,目前负责拓展网络广告和品牌推广业务的刘胜义;来自中兴的人力资源总监奚丹;来自华为的负责无线业务的执行副总裁刘成敏;同样来自华为,担任创新中心技术总监的梁柱;曾在《南方周末》《南风窗》等媒体担任高管及主编职务,现任腾讯网总编辑的陈菊红;留美归国,负责腾讯互联网业务系统研发的副总裁汤道生等等。此外还有更多从香港、硅谷以及世界各地聘请的中层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

这些成熟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加盟,让平均年龄才20多岁的腾讯注入一种老成厚重的气质。有了这些法术高强的“天兵天将”,现在马化腾可以安心卸下微观管理事物,将更多的时间把自己藏在办公室里思考腾讯未来的战略问题了。马化腾不用经常出现在员工面前,公司的许多重要事务由总裁或者首席运营官出面就可以解决。不过,任何一个一线的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的:BBS和RTx内部通信系统,与他毫无障碍地直接交流。

在腾讯员工眼中,马化腾还是那个没有架子的“小马哥”,如果电梯只能坐12个人,马化腾是第13个来的,不会有人主动给他让位置,大家觉得老板和他们一起等电梯是很正常的。在腾讯的文化里,马化腾的认真和专注成了腾讯人最可信赖和依靠的支柱。腾讯正在日益成长为一个更加规范化和职业化的互联网企业,而马化腾则永远是企业和员工心中的精神领袖。P272-275

序言

腾讯,中国互联网发展至今绝对不能回避的名字,十多年来互联网企业商业化运作的杰出代表,几乎每一个中国网民都熟悉的网络品牌,让其他网络公司谈之色变的可怕对手,让国际网络巨头在中国IM市场俯首称臣的“中国制造”……这家企业在网络界的不同凡响让一本客观描述、小心剖析腾讯发展历史和成功密码的书有了存在的理由。

1998年11月,腾讯诞生。

2008年11月,10年,一个轮回。

10年时间够用来干什么?它足够让一颗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也足够让中国的互联网世界完成一次沧海桑田。

这个10年开头的时候,外界认为互联网光明一片,前途无量,于是凡是和.com沾边的都鸡犬升天。紧接着互联网泡沫破裂,万马齐喑,哀鸿遍野。然后是得了教训还幸存的企业自行刮骨疗毒,怀揣未酬之壮志蓄势东山再起。互联网第二春来了,结果又是一批先驱变先烈,那些曾经霸占风云榜的企业和企业家的名字,都成过眼云烟。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互联网从诞生时起就塞满了一夜暴富和功败垂成的故事,于是吸引了无数冒险家和投机者,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把血色演绎成浪漫。

有人把互联网当成赌池来体验博彩的快感,腾讯却从一开始就虔诚地把这个行业当做事业在经营。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还是用户体验,这是腾讯自始至终遵循的一条朴素的经营法则,也是腾讯能趋利避害、绕过无数急流险滩的葵花宝典。

谨慎、低调、不自以为是、坚持创新、永不止步,这些在喧闹的网络界难得一见的品质完美地集合在“偏安”于深圳的这家互联网企业身上,也就解释了腾讯为什么总能抵挡住各种诱惑,在别人狂欢的时候,冷静地将自己的帝国版图一点点扩大。

10年之后,这家当初100万都没人要的公司市值超过1000亿人民币;

10年之后,这家5个人起步的“小作坊”雇用员工超过5000人;

10年之后,腾讯让QQ注册用户达到9.349亿,QQ企鹅成为人尽皆知的网络大明星;腾讯还让QQ.com成为流量排名第一的综合门户,让QQ游戏平台成为最大的休闲游戏平台,让Qzon成为第一家赚钱的博客,注册用户超过1亿,还有电子商务拍拍网、搜索引擎搜搜……腾讯创造了在多个领域同时做到第一的神话,并且这个神话还在继续延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09年,腾讯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是活在过去的成绩里沾沾自喜,还是以一种“归零”的心态重新审视未来,这是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面临的一道选择题。

毫无疑问,腾讯选择了后者,一部新的鸿篇巨制已经开始谱写。

本书得以出版感谢腾讯公司公共总监郑晓波先生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他百忙之中帮我们审读书稿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感谢广天响石企划机构董事长刘世英先生、广天响石团队成员新华、文辉、征明、伟生、仰晴、肖萍、孙洛等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本书错误和不足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如有机会再版,我们将予以修正。

书评(媒体评论)

竞争是一种游戏,马化腾的策略用得很好,这就是竞争的味道,竞争让你永远保持高度警惕。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云

我是2000年初做百度的,开始做的时候,就开始向当时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去学习去参观。我看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在2000年8、9月份的时候,我记得我当时去腾讯是星期六,他和其他创始人一起在办公室接待了我。我在去的时候的电梯是一个货梯,等我出来的时候就看到他们的同事都在加班。当时我就说这个是最有前景的互联网公司。

——百度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 李彦宏

这是一个过于忙碌的时代,还好,出现了网络,出现了QQ,才不至于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日渐冷漠。难过的时候,QQ上的一个笑脸,得意的时候,QQ上的一个拇指,都触动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受到炎凉世态中的一点温情。

十年,我们一起走过。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 陈鲁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QQ传奇/创新年代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良忠//景皓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46182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44.4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