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此情可待成追忆(最深情的40首古诗)
内容
编辑推荐

男人的温柔和深情是女人无法抗拒的,陈忠涛笔下的李煜是那样的男人,柳永是那样的男人,温庭筠是那样的男人,纳兰是那样的男人,李商隐是那样的男人,晏小山是那样的男人……打开《此情可待成追忆(最深情的40首古诗)》这部书,爱情的魅力跃然纸上,情丝缕缕爱意绵绵,会让你相信任何年代爱情都是存在的,真爱都是神圣的。

内容推荐

《此情可待成追忆(最深情的40首古诗)》选择了40首真切感人的古诗,上起《诗经》,下到清代。这些或优美,或哀婉的爱情诗,感动了一代代的国人。书中,作者陈忠涛对这些古诗进行了全新视角的解读,不仅阐释字句,更追寻诗人们的内心轨迹和情感历程。全书文笔优美,感情丰沛,读后让人久久回味。

目录

求之不得

在水一方

与子偕老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愿得一心人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恩情中道绝

思君令人老

所思在远道

脉脉不得语

飞梦到郎边

本知人心不似树

妾持一生泪

何处结同心

不忍复双飞

残妆和泪湿红绡

情人怨遥夜

此物最相思

不共楚王言

长相思

相思渺无畔

恨不相逢未嫁时

鸳鸯背飞水分流

人面不知何处去

道是无晴却有晴

任他明月下西楼

多情却似总无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

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寸相思一寸灰

碧海青天夜夜心

相见时难别亦难

梦为远别啼难唤

见客入来和笑走

不结同心人

难得有心郎

忆君心似西江水

入骨相思知不知

似此星辰非昨夜

此生无分了相思

试读章节

古人的诗词一直这样真切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因为这份真切,所以让人倍觉珍贵。在古代,特别是在经常打仗的时候,“征夫思妇”就成了最疼的抒情,响在时光的长河当中,让后来人驻足倾听的时候,还能暗暗心疼,悄然落泪。

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如果少了“征夫思妇”的诗词,就少了那份滚烫的思念,那份灼热的疼痛,那份内心真切的倾诉或呻吟。所以有专家这样说:“看看古代的诗史,诉说‘征夫’‘怨妇’哀愁的歌诗如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说明统治者打仗而百姓遭殃的悲剧也难以计数。20世纪西方‘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也写过行军打仗的小说。如《永别了,武器》中的主人公受伤之后的思绪迷惘,不知为谁而战,悟到残酷的战争与追求个人幸福是两码事,于是带着漂亮的女护士逃离了统治者们以为神圣的战场。那么,我国古代儿女情长的‘征夫’们岂不是这世界上最早的‘迷惘的一代’!”

是啊,陷在生离之中,又不知道哪天死去的人们,怎么可能内心不“迷惘”呢?其中的滋味,我想可能是百味杂陈,我们这些现代人是无法体会的。

这首诗可以这样意译:战鼓敲得咚咚响,踊跃向前去争战。本来我是运土在那漕地建城池,最后偏要派我去南方。跟从孙子仲将军当士兵,与陈国和宋国结成了盟军。从此不能返回家乡,我的内心真是好疼痛。我该在何处安身?我在何处丢失了战马?丢失的战马我又要到哪里去寻找?我站在树荫下,悲痛地绝望着。是生是死我们都要一起,这是当年我们已经约定的誓言。我会紧紧地拉着你的手不放开,发誓一定要和你一起到老。可叹啊,你我生离,相隔遥远,简直无法相见。可悲呀,你我远远地别离,使我的希望转眼成空。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这句,充满了战争的气息。古代打仗的时候,通常都是用鼓的,军士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制于鼓声。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这段文字,我想大家都应该熟悉。可见,战鼓在过去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镗”,战鼓之声。“用兵”,有很多专家解释为当兵,我觉得解释为打仗或战争似乎更合理一些。“土国”,在国内服役挖土。“城漕”,在漕地筑城。“漕”,卫国地名。“南行”,到南方去。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这段介绍了跟战争有关的一些情况。“从”,跟随和跟从的意思。“孙子仲”,是卫国带兵伐郑的将领。“平陈与宋”,是调解陈国和宋国的关系。“不我以归”,是一个倒装句,其实是“不以我归”。“以”,是听从或依从的意思。这句“不以我归”,是一声叹息,更是一种无奈。

“有忡”,有专家说是忧忡的重言,指的是忧虑不安貌。忧心如焚,那是因为有家不能回,有温暖不能亲近。那颗想家念家的心,怎么可能不在战争中显得疲倦而乏力呢?这颗心怎么可能不发出悲鸣?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这几句,写诗人自己目前的一些处境。“爰”,于是,或在这里的意思。“居”和“处”都是驻留或停留的意思。“丧”,丧失或丢失之意。“求”,我觉得是寻找的意思。这里的战马,难道就真的是战马,不是诗人那颗心?战马都丢了,还指望用什么打仗?这样一写,把诗人心里厌战的情绪清晰地勾画了出来。

P17-18

序言

只为深爱,不言其他

燕归来/文

应忠涛之邀,为他的两部新书——《此情可待成追忆:最深情的40首古诗》和《人生自是有情痴:最动人的40首婉约词》作序,这是他的又一系列的倾心之作。接到他的邀请我是惶恐的,因我不是文化圈里的人,也从没发表过什么像样的文字,而给一本书作序是极其重要的事,直接影响到读者在阅读前对这本书的判断,我这样粗劣的文笔怎么能胜任呢?我说:“鱼(我一直叫他鱼),我怕写不好,你应该找个有名气的作家为你的作品增色。”他说:“用心就好,你最懂我。”我感动于这份信任,更因了这句“懂我”而大胆地谈一点我对这两本书的感想,以及我所认识的陈忠涛其人。

认识忠涛已经好多年,从他的第一部作品《痛爱:我在古诗词中等你》出版到现在,我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他,看着他一步步走来,看着他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也感受着他的孤独和寂寞。忠涛说得没错,我是最懂他的人,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会细细地读,而他每一部作品的完成,我都是他的第一个读者,我会从一个读者的角度给他一些建议,然后看着他在诗词赏析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有一种爱无法放手,这种爱就是忠涛对文字的挚爱和对古典诗词的痴爱,他就像一个单纯的孩子,把自己放在那些唯美的诗词当中,有的时候与其说他在完成一部作品,不如说他是在自言自语,跟浮华的声名无关,跟个人的利益无关,也跟创作无关,他写的只是他的心。在这个纯文学日渐冷落的时代,他一直坚持着,坚持着内心的方向,做一个文学领域的麦田守望者。花开不为蝴蝶来,只为绽放自己的色彩,他坚信美好的文字一定会打动人,一定会有一些喜欢这些文字的人愿意来聆听他的喃喃自语,就比如此时的你我。

忠涛的这两部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融知识性与欣赏性于一体,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做了细致的研究,有很多与众不同的见解。若细读和比较,你会发现他对每一首诗词解析的角度常和其他的学者有所不同,甚至推翻了一些权威的说法,呈现给读者他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这里,他充分发挥了一个诗人的想象力。他说,诗词的解析不能单单看表面,更要根据它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所处的心境去猜想更深层次的东西,有些暗藏的隐喻你必须走进作者的心里才能够理解。比如他在解李商隐的诗的时候,把李商隐情诗中所思所想的那个初恋情人认定为宋华阳,当然这不是没有根据的,他在书中做了大量合理的推理和分析,甚至他能把二人幽会的情景非常鲜明生动地再现出来给读者看。再比如,他在解李煜的词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把他看作一个皇帝,而是把他平民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男人再普通不过的一面,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多情浪漫的情怀,也有喜新厌旧的习性。忠涛以为,这是人性的弱点,谁也不会例外。他还常常把现代诗歌引进来,用现代诗歌的柔美浅显衬托古典诗词的雅致清丽,别具一格,达到了一种古今结合的艺术效果。几乎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有一段爱情故事,有时候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部散文体的诗词赏析读本,更像一个个篇幅短小的言情小说集,非常生动有趣。

读忠涛的书,会发现他有一颗悲悯的心,他常常会为才子佳人的凄美爱情而暗自流泪,尤其对李清照、朱淑真、鱼玄机、苏小小等这样命运多舛的女子,他更是怜惜。这些玲珑通透、清纯可爱的女子,生在那样的年代,纵然心性高傲,才艺超群,冠绝群芳,却终免不了流离失所、凄凉孤苦的命运。她们是历史画卷里怒放的花,爱情诗歌里出尘的莲,在忠涛的笔下,她们是婀娜多姿惹人怜爱的,忠涛与她们,可算是隔世的知己。

男人的温柔和深情是女人无法抗拒的,忠涛笔下的李煜是那样的男人,柳永是那样的男人,温庭筠是那样的男人,纳兰是那样的男人,李商隐是那样的男人,晏小山是那样的男人……他自己更是那样的男人。他常常说: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处是柔软的,总有一个地方盛满了泪水,盛满了感动,盛满了深深的爱。打开《此情可待成追忆:最深情的40首古诗》和《人生自是有情痴:最动人的40首婉约词》这两部书,爱情的魅力跃然纸上,情丝缕缕爱意绵绵,会让你相信任何年代爱情都是存在的,真爱都是神圣的。只要爱过,人生就没有遗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爱不是自私地拥有,而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忠涛曾写过这样一段话:盛大的世界,我们只是一粒微尘,而遇到另一粒微尘是多少亿分之一的机会呢?所以从那第一次的碰撞开始,就注定了彼此的深陷,谁也无法回头。是啊,人世间的情都是因缘分而起,遇到了便不能放手,能够倾其一生地去爱一个人也算是一种幸福吧。要知道,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经历过爱情。在我们想去爱一个人的时候,在我们能去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义无反顾地去爱吧。生命很短,不能使其华美就让它变得丰盈吧。

我们不难看出忠涛在这两本书中倾注的心血,每一本书都像是他的孩子,需要经历十月怀胎的艰辛、一朝分娩的阵痛,最终才能跟读者见面。在我认识他的这几年里,他出版了大量的作品,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他的创作态度是毫不为过的,他现在一身的伤病,但每天还是在坚持阅读和写作,我曾劝过他改变写作的方向以迎合大众,往畅销书方面靠拢,但是他不肯,他固执地坚持内心的挚爱,志在研究古典诗词的精髓,就算没有人看他也要写。他说:“不管这条路能走多远,我都不会放弃,我会坚持自己的风格继续写下去。坚持自己的风格本身就是一种风格,不管发生了什么,我的阅读和写作都会继续,我手写我心。”  忠涛的《此情可待成追忆:最深情的40首古诗》和《人生自是有情痴:最动人的40首婉约词》这两本书的重点都在一个“情”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自今有多少人为情消得人憔悴,又有多少人为情所伤为情所困,一寸相思一寸灰。忠涛把爱情看得非常透彻,分析得精致深刻,不能说他是个爱情专家,至少他是个懂爱的人,在他单薄的身体里有着一颗柔软的心。他对自己初恋的女子,同样爱得伤痕累累不能自已,因为自己内心的伤口更能让他体会到古人的伤痛,也更让他的文字充满无尽的感伤。我们读书中的那些诗词,其实就是在读他,因了这份共鸣与惺惺相惜,他才能够把那些情诗情词诠释得如此淋漓尽致。

忠涛的文字委婉旖旎,异常唯美,他能把你带入一种境界,引起你无尽的遐想,于诗词变幻中讲述古代痴情男女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既不夸张,又不死板,通俗优美,洒脱随意,自然流露内心的思绪。这两部作品,抒情赏析于一体,处处体现创新,绝不蹈前人覆辙,自成一格,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你既可以像玩味诗词一样去品读它,更可以像读猎奇爱情小说一样去挖掘、探索它。合上书本,那些伤情的场面,会像电影一样在你脑海里一一浮现。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是为了解诗词而解诗词,而是通过一首诗词的背后故事讲述一段人生故事,既满足了读者对诗词本身鉴赏的需求,也满足了读者对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甚至野史掌故的了解,字里行间全无古诗词的晦涩难懂,更没有学院派学者严肃压人的气势,可谓气韵流畅,鲜活生动。这就是忠涛的过人之处,在缓慢委婉的叙述中带你走进美妙的情感世界,字字入心,句句动情。

读书是一种享受,尤其是读一本好书,而什么样的书才算得上是好书呢?什么样的书才是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阅读的呢?最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关于应该读什么样的书的心得体会,文中引用了林语堂的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人人必须阅读的,只有在某时、某地、某一个年龄中必须读的书。作者还把书籍比喻成食品,分为主食、美食、蔬果、甜点。那么忠涛的这两本书属于哪一类呢?我觉得应该是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蔬果类,在繁忙的生活之余,坐下来,泡上一杯茶,慢慢地翻上几页,心灵会变得澄澈宁静,那些纷纷扰扰、尔虞我诈、功名利禄便都不复存在了。我们要感谢忠涛给我们这么好的精神食粮,让我们的心灵能寻到一处清静之地,使我们的身心得到修养和调节,让我们用更多的真情和爱去温暖这个世界,温暖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最后祝愿忠涛的这两部书发行成功,并祝他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为大家奉献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此情可待成追忆(最深情的40首古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忠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823109
开本 32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2014296745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8: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