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情理法与中国人 增订典藏版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法制史领域的经典著作。截至目前,已再版两次,并输出到韩国、香港。令人痛惜的是,本书少量年久,许多读者只能复印后阅读。此次我们重新修订了全书,并增补了范忠信老师的近期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内容推荐 毋庸置疑,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史的重大贡献,我们应该珍惜这种文化遗产。本书分为法理篇、刑事篇和民事篇三个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展示了我国传统法观念的特质,首次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传统法观念的核心,即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的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种种内在逻辑,具有开创性。并且,结合古人言论和古代司法案例,对中华法系之利与弊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述生动,分析深入。 目录 发理篇 第一章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法的概念/003 理从“渡”说起/003 法即赏罚/005 国法与王法/009 法与天理/011 “法不外乎人情”/016 情理法兼顾/021 “情理”与“人情”/024 第二章家长的手杖:法的作用/025 定分止争/026 规矩、绳墨、权衡/030 驱人向善/033 救乱起衰/036 统一大脑,均平才智/039 管人与管事的差异/043 第三章牧师与刽子手:“德”与“刑”/047 “教化派”与“刑威派”:共同的“准则法”/049 “技术法”的差别/051 差别的原因/053 第四章“非礼,是无法也”:“礼”与“法”/057 “礼”和“法”:各有两重含义/059 “礼”就是法律/060 “礼”未必是致刑之“法”/063 第五章良心与后果的权量:法律与道德/067 从赵娥小姐说起/067 礼法关系问题的产生/069 立法应符合道德/070 法律应合何种道德/072 司法:屈法律以全道德/076 司法:宁屈道德不枉法律/081 第六章“有治人无治法”:贤人与法律/084 “君子者,法之原也”/084 远水难解近渴/087 法的绝对价值比贤人低/090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情理法与中国人 增订典藏版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范忠信,郑定,詹学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312969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
| 版次 |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929.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