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周易正义》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代表目前国内研究《周易正义》较高水平的一部著作。 内容推荐 《周易正义》是隋末唐初“山东豪杰”关于历史、人事、政治和哲学思考的结晶,本研究旨在重建《周易正义》形成时的“历史现场”,从孔颖达学派的人生际遇出发,逐一揭示义疏背后的种种现实触点及思考总结:它所描绘的政治图景,颇有现实主义与封建复古精神杂糅的斑驳风貌,其大旨在于建立一种以君子共同体为基础的精英治理模式;它的人事思想,则呈现较强烈的功利色彩和机会平等意识,同时又靠前看中“情”和“几”,显示出重情质朴而又颇为进取的复杂姿态;它的哲学思路,则是在与佛教敌对的前提下,基于真实存在者的视域,以反结构、直观取义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象”学。 目录 引言回归历史细节1 导论隋末唐初风气?文化和社会思潮7 一?周公崇拜:从兄弟之情到洛阳情结8 二?贞观困境: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危机23 三?贞观之治:李世民的政治哲学41 四?大转折:让孔子代替周公吧64 章《周易正义》撰作者的人事遭遇83 一?孔颖达其人其事及其人生悲剧的意味84 二?李承乾与《周易正义序》背后的政治寓意100 第二章《周易正义》的学术史问题113 一?回归“历史现场”和“立经于史”:学术研究范式的反思117 二?敌对者的一个例证:《讲周易疏论家义记》的思想素描130 三?阴影下的断裂:郑玄《易》注与《周易正义》150 四?“回归汉魏”:遵从王?韩注本与孔颖达学派的学术史定位168 第三章《周易正义》展现的政治图景180 一?反叛的合理化叙述:新王朝是如何成功创立的182 二?日渐勃兴的君臣“共同体”意识及其政治意态191 三?终极理想(上):让君主践行谦德205 四?终极理想(下):天下众建诸侯而分治214 第四章《周易正义》展示的人事思想221 一?“情”的力量223 二?人间秩序的建立:由情通理233 三?君子之道:直面利害的识“几”之能239 第五章《周易正义》蕴含的哲学思想247 一?直观取“象”:《周易》是一面镜子249 二?“数”的再定位:“象”之一种258 三?由“象”得“义”:“象”的存在哲学268 四?“太极”的混沌化:生成论与本体论的杂糅282 五?时义:“卦义”的时间性和“卦德”的实践性290 六?圣人:“无心有迹”的沉默存在者302 第六章《周易正义》的回响308 一?朱熹对《周易正义》的“理解”和“忽视”313 二?继之者唯王夫之乎322结语《五经正义》是“山东豪杰”的文化象征333 附录《周易正义》研究史回顾336 一?宋学视野与隋唐经学的评价338 二?清末民初以来的《周易正义》研究348 三?文献学视野中的《周易正义》研究358 参考文献369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周易正义》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潘忠伟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9924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8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1-06-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6-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21.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