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从西南联大到北大的学生与社会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讲述1942年至1949年从西南联大到北大的学生与社会, 作者在综合运用档案资料、日记、书信、报刊、回忆录等多种史料基础上, 对抗战中期西南联大的校园氛围、抗战后期西南联大学生运动的再起、抗战胜利后从西南联大到北京大学的复员经过、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在北大校园的继续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广大读者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 也为做好当前青年工作提供历史智慧。 目录 引? 言 / 001  第一章? 酝酿:抗战中期的西南联大 / 005 第一节? 乍起乍落的“倒孔运动”/ 005 第二节? 战时相对平静的校园氛围 / 015 第三节? 战时流亡师生的艰苦生活 / 028 第四节? 战时学生政治意识的觉醒 / 038 第二章? 准备:抗战后期的西南联大 / 046 第一节? 信号初现:第二次“倒孔运动”/ 046 第二节? 积蓄力量:“三勤”政策与干部队伍 / 051 第三节? 时势推动:豫湘桂战役与国共力量之变 / 059 第四节? 聚议时政:1944 年五四纪念 / 063 第五节? 成立组织:从壁报联合会到民主青年同盟 / 067 第六节? 行动起来:1945 年五四纪念 / 074 第七节? 结束与开始:“一二·一”运动 / 079 第三章? 转移:复员前后的北大 / 084 第一节? 复员不是复原 / 084 第二节? 学术化的理想与革命化的现实 / 089 第三节? 战时经济破产与公费制度的流变 / 094 第四节? 战后学生群体构成与“黄白之争”/ 103 第五节? 战后初期国共政治组织的校园角逐 / 109 第四章? 形成:革命与校园日常 / 121 第一节? 革命与校园组织:从系会、社团到学生自治会 / 122 第二节? 革命与学生人际关系 / 140 第三节? 革命与师生关系 / 149 第四节? 革命与学业 / 161 第五章? 余波:临近解放的北大校园 / 174 第一节? “八一九”大逮捕 / 174 第二节? 左右之间的最后较量 / 190 第三节? 天亮前的烦闷 / 196 第六章? 第二条战线与新中国 / 203 第一节? 到最需要的岗位去 / 203 第二节? 关于第二条战线的若干思考 / 212 参考文献 / 218 后? 记 / 230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从西南联大到北大的学生与社会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洁著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41378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31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4-05-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432.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