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联解体我的解读
内容
编辑推荐

东欧国家剧变过程及其不同特点;东欧剧变的国际后果:雅尔塔体系崩溃;东欧剧变的原因: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概念太多了也是一种麻烦;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苏联的强国地位……肖枫的《苏联解体我的解读》研究了“苏联解体”这一政治事件。

内容推荐

《苏联解体我的解读》内容介绍:苏联解体是巨大的历史灾难。但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只有活动方式在改变”。尽管道路是曲折漫长的,但俄罗斯人定将走出历史灾难。

对苏联解体的研究,首先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并坚持论从史出原则。对我党的“九评”,要运用邓小平“回头看”的方法重新审视,不应当成新的“凡是”。

苏共是长期的“左”发展到后期的右。苏共演变具有“长期性”,但整体质变具有“快捷性”,垮起来快得很。吸取苏共的教训,就整体而言,既不能走邪路,也不能走老路,而要走新路。 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必须强调“发展”。我们决不能忘记邓小平尖锐指出过的另一种性质(僵化)的“亡党亡国”。那就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苏联解体我的解读》的作者是肖枫。

目录

题词

序言

前言

第一篇 事实与真相:苏联是怎样崩溃的

 一 崩溃序幕:东欧剧变与雅尔塔体系瓦解

 1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苏联的强国地位

 2 东欧国家剧变过程及其不同特点

 3 东欧剧变的国际后果:雅尔塔体系崩溃

 4 东欧剧变的原因: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5 历史追溯:苏联粗暴干涉埋下了“离散”的祸根

 二 思想先变:戈氏“新思维”的演变及后果

 1 戈氏“新思维”是出于“改革”之需要

 2 “改革”变“改向”问题出在哪?

 3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何要不得?

 4 “公开性”“民主化”问题出在哪?

 5 丢了政权是苏共最根本的教训

 6 致命危害:思想乱了,组织散了,政权丢了

 7 戈尔巴乔夫是“叛徒”吗?

 三 实变过程:发展阶段与重大事件

 1 纵向看:苏联7年“改革”呈现三个阶段

 2 横向看:“改革”变“改向”苏联各方面全变样

 3 深层看:长期积累的深层根源在发挥现实作用

 4 “8·19”事件:爆发与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

 四 性质后果:“进步”还是“灾难”?

 1 剧变后果:世界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成果均受损害

 2 “解体”与“转轨”:俄罗斯人有不同感受和体验

 3 前途选择;“特殊道路”与“脱意识形态思考”

第二篇 本质与根源:如何看苏共变质苏联解体

 一 如何看:先要把思想方法搞对头

 1 坚持“合力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2 一切从事实出发,坚持论从史出

 3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没有完结,认识永无止境

 二 总的指导思想:长期“左”后期右

 1 看近了共产主义,长期存在超越发展阶段倾向

 2 高估了社会主义,不自觉地重新陷入乌托邦

 3 低估了资本主义,总的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

 4 忽视了封建主义,使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扭曲

 5 后期的右,跳到对西方和社会民主主义顶礼膜拜

 三 苏共量变的“长期性”与整体质变的“快捷性”

 1 党毁于自身变质并陷入了全面危机

 2 党的蜕变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3 党的“整体质变”发生在戈尔巴乔夫后期

 4 党的思想混乱、组织涣散埋下了“瓦解的祸根”

 5 党的腐败和特权豢养了“党的掘墓人“

 四 对苏联崩溃的研究:如何让概念变简单点?

 1 概念太多了也是一种麻烦

 2 坚持“合力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并把住“两个根本点”

 3 外因、内因、远因、近因密不可分

 4 合力论+重点论=内外远近因+党与体制问题

 五 邓小平如何回头看“九评”和“大论战”

 1 反对“老子党”,“我们是反对得对了”

 2 意识形态争论,“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

 3 “九评”是“左”的指导思想的产物,总体上不能肯定

 4 不能将“九评”当成新的“凡是”

 六 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上的人和事

 1 苏共二十大有积极面,不可全盘否定

 2 斯大林肯定和否定的“两面形象”永难改变

 3 赫鲁晓夫功过参半,但他毕竟“揭了盖子”

第三篇 警惕与借鉴:中国怎么办

 一 正确对待苏联解体

 1 中国对苏联改革及其形势很关心,但绝不说三道四

 2 面对苏联解体的冲击,中国稳如泰山并开创新局面

 3 中国研究苏联解体,重在吸取教训,办好自己的事

 二 对苏联解体本质:邓小平看得最透彻

 1 邓小平南巡是带着哪些问题上路的?

 2 从思想理论上给传统社会主义动个“大手术”

 3 党和制度,这是邓小平最关注的两大问题

 4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5 整体上把握:拒绝“邪路”、“老路”而要走“新路”

 三、 变人之教训为我之财富:十议怎么办

 1 “丢了政权”为最大教训,搞社会主义不能不要“政治前提”

 2 必须把握改革的“主导权”,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

 3 以人为本,民生为大,绝不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4 苏共对外教训:走样的“国际主义”与地道的“霸权主义”

 5 民主自由要发扬,但集中和权威绝不可一概否定

 6 资本主义不可不借鉴,但顶礼膜拜要不得

 7 人类政治文明成果要借鉴,但照搬西方体制不是出路

 8 对西方的西化、分化和演变要高度警惕,但从本质看这是国家软实力竞争问题

 9 党离不开人民,归根结底“最终选择权”在人民

 10 搞“中国特色”就要去“苏联特色”,既同苏联“切割”,又不“照抄”西方,这就是中国自己选择的路

试读章节

远在拉丁美洲的古巴共和国在1959年民主革命胜利后,1961年由卡斯特罗领导的“7·26运动”转向社会主义,并与人民社会党(原古巴共产党)、“3·13”革命指导委员会合并,组成古巴革命统一组织,1。965年改名古巴共产党。这样古巴共和国从1961年起也成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各国也加强了联系。社会主义从东半球又扩展到了西半球。1975年印度支那人民在抗美战争取得全胜后乘胜前进,越南实现了南北方统一,老挝人民革命党(共产主义政党)领导人民废除君主制,宣布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与此同时,柬埔寨共产党利用抗美救国的大好形势取得了全国政权,使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增加到16国。但是由于柬埔寨’共产党实行极左路线,只有几年工夫就造成了“亡党亡国”的悲剧,结果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后来是15国。

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扩大到多国,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东方大国加人世界社会主义行列,空前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实力。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各国最繁荣时,其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1/4以上,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工业产值约占世界的e/5,国民收入约占世界的1/3。新建立的15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国名上可以看出,都已不再沿用“苏维埃”的名称,而改用人民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国等,这未尝不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较之十月革命胜利初期更成熟的表现。此外,20世纪50年代那阵子的苏联也还是很争气的,它不仅帮中国援建了156个项目,还在制造原子弹氢弹方面追上了美国,并且在1957年第一个将人造卫星送上了天,在1961年又让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而安全着陆,这一切表明某些方面苏联已超过了美国,用毛泽东当年的一句话来说,是“东风压倒了西风”。

笔者在此指明这些事实,目的一在说明苏联曾经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世界强国”,二在回答自由主义派的一种极端化的观点,即他们不仅将苏联社会主义几十年建设描绘得漆黑一团、一无是处,甚至还将十月革命说成是“原罪”,认为十月革命“根本就不该搞”。我认为,不管十月革命的具体历史细节是什么样的,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地位是绝对改变不了的。因为全球近代史的终结和现代史的开端是以十月革命为标志的。革命是革命,建设归建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归到“十月革命”的头上。“建设没搞好”,不能归之于“革命不该搞”。无论怎么说,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仍然是抹煞和否定不了的。

现在的问题是,t社会主义制度既然曾显示出巨大优越性,苏联也曾经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为什么后来在一夜之间就顷刻崩溃了?这正是我们现在要探讨和解读的问题。

按雅尔塔格局东欧地区是苏联的“安全屏障”,战后几十年来,从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以后的各任苏联领导人,始终是重视而绝不会放弃对东欧地区的控制的。但是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情况开始起了变化。戈尔巴乔夫从所谓“新思维”出发,对东欧采取所谓“不干涉”政策,实际上是鼓励和支持东欧国家“改革”,。因此可以说东欧剧变是戈氏新思维“引爆”的。戈尔巴乔夫对东欧国家“改革”的支持和赞许态度,与西方反共势力一起对东欧的剧变起了催化作用。而东欧国家的剧变又反转过来影响苏联政局的发展,最后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在对东欧的政策上,戈尔巴乔夫与苏联前任几届领导人所采取的方针是完全不同的。在勃列日涅夫“大家庭论”、“有限主权论”等理论指导下苏联对东欧改革是绝不会不管的,但戈尔巴乔夫从“新思维”出发,强调的是“不干涉”,实际上倾向性是很明确的。东欧的一些国家认为,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干涉了自己的内政,有的国家甚至认为,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的干涉,自己的国家也不会丧失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比如民主德国就有这样的抱怨。1989年的时候,民主德国表示不能照搬苏联的改革。昂纳克认为,民主化有可能适用于苏联,但东德处于不同的条件下,或许需要不同的做法。并且,民主德国已经开始怀疑苏联的改革道路了,因为民主德国访问苏联的人回来说,改革使商店里没有盐和火柴。在戈尔巴乔夫到民主德国访问时,昂纳克提到了这些情况。但是戈尔巴乔夫一点也没有检讨苏联改革失误的意思。他固执地告诉民主德国,改革是不可避免的,迟到者将受到生活的惩罚。昂纳克政府倒台后,戈尔巴乔夫热情扶持民主德国新政府,1989年10月31日,新任民主德国总书记埃贡·克伦茨前往莫斯科与戈尔巴乔夫密谈,重新组建了民主德国的领导机构,9天后,这个班子就被取代,柏林墙也在11月9日被打开。这说明,戈尔巴乔夫对民主德国的“帮助和指示”,是起了作用的。戈尔巴乔夫对波兰党和匈牙利党十分关注,在其局势的关键时候,戈尔巴乔夫对这两个国家的反对派给予了支持。由于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地位,这种支持可以看作是一种“不干涉”。

1989年被国际舆论称为“东欧年”。这一年东欧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相继发生了空前剧烈、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其程度之激烈、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广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其中最突出的要算这样几件事:一是波兰于当年9月成立了东欧第一个由非共产党人领导、共产党人占少数的政府;二是当年11月柏林墙头被推倒,东西德统一进程加快;三是当年12月罗马尼亚发生蒂米什瓦拉事件,短短10天时间齐奥塞斯库被处决。东欧国家剧变的大致情况和特点是:

波兰的剧变始于团结工会东山再起。在经济停滞国家处于困境的形势下,团结工会组织多次全国总罢工,逼迫执政党妥协让步。在1989年春召开的波兰各党派参加的“圆桌会议”,决定于6月举行议会大选,结果团结工会在选举中获得大胜。9月新组建的波兰政府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由非共产党人领导、共产党人占少数的政府。随着波兰统一工人党社会地位急剧下降,党内思想混乱加剧。1990年1月27日,该党在华沙召开十一大(即该党最后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波兰统一工人党停止活动的决定。多数代表决定把党改建成“社会民主党”,少数人组建了“社会民主联盟”。波兰统一工人党的消失,标志波兰剧变的完成。较具体的情况有如下述:

波兰由于经济形势恶化,1988年国民收入只接近1978年水平,为1978年的99.3%;难以忍受的债务负担以及长期的商品匮乏供应紧张,使波兰处于困境。1988年4—5月和8—9月爆发了两次工潮。在同年6月波兰统一工人党7中全会上,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代表政治局第一次提出了举行“圆桌会议”的主张。后来又表示不排除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参加圆桌会议的“可能性”。P7-9

序言

20世纪有两件震惊世界并改变世界格局的事件,都发生在苏联。一件是世纪初的俄国十月革命,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在世界1/6的土地上推翻了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世界,开辟了十月革命道路,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对以后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中国革命就是走的十月革命道路。以十月革命为起点,世界历史进入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新时代。在20世纪,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社会革命层出不穷,但是,真正够得上“新世纪”标志的,无疑只能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所说的“震撼世界十日”的俄国十月革命。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另一件是世纪末的苏联剧变。苏联剧变有三重含义: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联盟解体;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演变为资本主义。苏联剧变有两个后果。一个是社会主义遭致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不仅苏联而且它的卫星国、周边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都演变和消失了,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家减少为5家,土地面积损失70%,人口损失22%,世界各国共产党由原来的180家左右减少为130家左右,党员人数由原来的9100万左右减少为6600万左右(其中当时中国有5600万)。另一个是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雅尔塔体系彻底崩溃,冷战时代的结束是以苏联的失败和消失为代价和前提,东西方力量对比失衡,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有恃无恐地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更不安宁。这是历史的悲剧和大倒退。·一个经过三次革命(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锻炼和两次战争(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的考验,拥有90多年党史、70多年国史、2.8亿人口的社会主义苏联,一个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既无外敌入侵,又无内部人民揭竿造反,顷刻间坍塌解体,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成为20世纪的一个“历史之谜”。

……

总括上述,苏联剧变后20年的现实是:资本主义遭致重创,新兴国家异军突起,社会主义回升和中国崛起,说明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正在从单极走向多极,尽管霸权主义仍在世界各地制造麻烦和动乱,但是它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形势是向不利于资本主义和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正如邓小平于1992年所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苏联剧变只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插曲,它并没有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我相信,肖枫同志《苏联解体我的解读》,会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坚定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在读者和社会上产生良好效应。

2011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中央党校资深教授、社会主义问题著名专家赵曜教授:

肖枫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反“左”戒右,勇于创新,见解独到。正因为如此,他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为许多读者接受。肖枫同志在恩格斯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苏联实际,提出要把“合力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他认为,“重点论”有两个,一个是党,一个是制度。这个观点是很有见地的。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著名学者李君如教授: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问题,肖枫先生有个观点很有道理,这就是要坚持“合力论”与“重点论”相统一。苏共是先“左”后右,是长期的“左”发展到后期的右。对苏共变质过程的分析,不能以1956年苏共二十大为“界标”。苏联的整个政治经济体制,形成于斯大林,死亡于戈尔巴乔夫。西湖边的雷峰塔突然倒了下来,挖掉支撑它的最后一块砖肯定是直接原因,但此前日积月累地腐蚀着这座塔基的诸多历史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苏联这座大厦顷刻之际就倒塌,也是这样的直接原因和长期深层根源双重作用的结果。我比较同意肖枫先生的意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联解体我的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党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546860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3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51.2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