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观念与行动:当代中国纵向政治制度的演化 |
| 内容 | 内容推荐 \t在制度演化论的视角下,本书分析了当代中国纵向政治制度的确立、延续和变革的历程,并提出其变迁的路径是作为关键行动者的政治领导人在制度危机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下观念发生演化的产物,进而对制度做出适应性调整。这一制度变迁历程反映了制度演化论中环境、行动者、结构三者互动的演化模式,但又有其特殊的稳定性特征。通过比较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制度变迁过程,本书归纳出当代中国纵向政治制度的演化是顶层通过纵向权力配置、权力协调机制、制度子系统的相互匹配这三种机制不断对制度进行适应性调整的过程。 目录 \t第一章 导论 \t第二章 1949-1977年纵向政治制度的演化 \t第一节 单一制确立及其稳定的制度内核 \t第二节 生存压力与纵向权力分配体制变革 \t第三节 生产压力与纵向权力分配体制变革 \t小结 \t第三章 1978-1993年纵向政治制度的演化 \t第一节 危机驱动与改革策略的形成 \t第二节 “发展”目标导向下的放权让利改革 \t第三节 分权改革的制度功能:经济发展及意外后果 \t第四节 宏观调控与纵向协调机制的柔性运作 \t小结 \t第四章 1994-2002年纵向政治制度的演化 \t第一节 经济过热的危机与中央战略目标的转变 \t第二节 宏观调控与选择性再集权 \t第三节 刚柔并济:纵向协调机制的弹性运作 \t第四节 地方积极性的转变及其后果 \t小结 \t第五章 2003-2013年纵向政治制度的演化 \t第一节 国内外双重危机与领导人战略的演化 \t第二节 新一轮宏观调控与纵向政治制度的演化 \t第三节 科学发展与纵向政治制度的演化 \t第四节 科学发展阶段的制度绩效 \t小结 \t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纵向政治制度的演化 \t第一节 新时代的“生存”危机与领导人观念的转变 \t第二节 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性危机 \t第三节 政府信任危机与纵向政治制度变革 \t第四节 高质量发展与纵向政治制度变革 \t小结 \t第七章 当代中国纵向政治制度的演化逻辑 \t第一节 当代中国纵向政治制度演化的动力 \t第二节 当代中国纵向政治制度演化的内在机理 \t结论 \t参考文献 \t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观念与行动:当代中国纵向政治制度的演化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朱成燕著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119547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0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4-05-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62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