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认同与共识:国家文化安全史略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安全与发展,实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为适应时代之需,本书梳理了中国数千年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思想历程与实践进程,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思想和制度发展史,将中国自夏商周以来历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思想和实践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探索研究了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国家文化安全的“认同与共识”,填补了系统研究中国数千年国家文化安全史的空白。 目录 先秦卷 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国家文化安全 第一节 礼乐文化安全模式的起源 一、礼乐是原始人保障安全需求的产物 / 003 二、礼乐文化安全与原始人的价值观 / 007 三、礼乐文化安全与原始人的生活方式 / 009 第二节 礼乐文化与夏商西周的价值观安全 一、礼乐为夏、商、西周的政权来源提供正当性依据 / 019 二、礼乐为夏、商、西周的意识形态提供合法性支撑 / 023 三、礼乐为夏、商、西周的制度建设提供合理性论证 / 027 第三节 礼乐文化与夏、商、西周的生活方式安全 一、礼乐文化与夏、商、西周的语言文字安全 / 034 二、礼乐文化与夏、商、西周婚姻生活的稳定 / 036 三、礼乐文化与夏、商、西周的家庭、个人生活 / 043 四、礼乐文化与夏、商、西周的社会交往秩序 / 048 五、礼乐文化与夏、商、西周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 051 第二章 春秋战国的国家文化安全 第一节 法家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与实践 一、用“法·律”培育国家的价值观体系 / 060 二、用“法·律”价值观体系塑造新的生活方式 / 069 第二节 儒家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与实践 一、儒家“仁义”经世思想在国家对内文化安全建设中的作用 / 083 二、儒家“华夷之辨”思想在对外文化安全建设中的意义 / 100 秦汉魏晋隋唐卷 第一章 秦汉时期的国家文化安全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概论 一、秦朝“缘法而治”思想与国家文化安全 / 118 二、汉初“无为而治”思想与国家文化安全 / 122 三、汉中后期“礼法合治”思想与国家文化安全 / 125 第二节 秦汉时期国内文化安全建设实践 一、秦汉时期维护价值观念的文化安全建设 / 128 二、秦汉时期维护生活方式的文化安全建设 / 138 第三节 秦汉时期对外文化安全建设实践 一、“崇儒抑佛”:防止外来文化的不良冲击 / 147 二、“王化四极”:扩大本土文化的对外影响 / 149 三、“四海一体”: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 153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家文化安全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概论 一、“礼律并治”思想与国家文化安全 / 158 二、“孝治天下”思想与国家文化安全 / 159 三、道教对皇权的文化认同和对国家文化安全的促进 / 162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内文化安全建设实践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维护价值观念的文化安全建设 / 166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维护生活方式的文化安全建设 / 175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外文化安全建设实践 一、“化俗弘教”:防止外来文化的不良冲击 / 180 二、“天下同归”:扩大本土文化的对外影响 / 185 三、“王者无外”: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 188 第三章 隋唐时期的国家文化安全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概论 一、隋唐时期的“王道仁政”思想与国家文化安全 / 195 二、隋唐时期的“谏议思想”与国家文化安全 / 198 三、隋唐时期的“明君思想”与国家文化安全 / 201 第二节 隋唐时期国内文化安全建设实践 一、隋唐时期维护价值观念的文化安全建设 / 203 二、隋唐时期维护生活方式的文化安全建设 / 213 第三节 隋唐时期对外文化安全建设实践 一、“会昌灭佛”:防止外来文化的不良冲击 / 223 二、“遣使来朝”:扩大本土文化的对外影响 / 224 三、“开疆拓土”: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 226 宋元明清卷 第一章 宋元明清宗教管理的文化安全作用 第一节 强化宗教管理机构 一、宋、明以世俗机关管理宗教 / 233 二、元、清利用僧侣进行管理 / 234 第二节 加强对寺观的管理 一、禁止私自创立寺观 / 236 二、禁止寺观从事土地买卖及经商活动 / 237 第三节 加强对僧、尼、道、冠的管理 一、对童行的管理 / 238 二、对度牒的管理 / 238 三、对僧、道犯罪的惩治 / 240 第四节 以法律和军事手段对“邪教”严加防范和打击 一、明确“邪教”的范围及行为特征 / 244 二、以法律和军事手段对“邪教”严加防范和打击 / 245 第二章 宋元明清学术发展的文化安全功能 第一节 创立援用“宋学”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一、“宋学”的兴起及主要学术派别 / 249 二、“宋学”的主要特点 / 255 三、“宋学”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意义 / 262 第二节 创立援用“理学”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一、“理学”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 264 二、“理学”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意义 / 283 第三节 创立援用“心学”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一、“心学”的创立及完善 / 285 二、“心学”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意义 / 294 第三章 宋元明清淡化“华夷之辨”的文化安全效应 第一节 宋元明清的“华夷之辨”概述 一、宋朝的“华夷之辨” / 300 二、元朝的“华夷之辨” / 302 三、明朝的“华夷之辨” / 303 四、清朝的“华夷之辨” / 306 第二节 宋元明清淡化“华夷之辨”的措施 一、强调“正统”,不论“华夷” / 309 二、主张“中外一家”和“天下一家” / 315 三、对“华”“夷”各族“因俗而治” / 316 第三节 清朝推行的“用夷变夏”政策 一、清朝强力推行“剃发易服”政策 / 322 二、清朝推行“剃发易服”政策评析 / 323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认同与共识:国家文化安全史略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樊伟、龙大轩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738354 |
| 开本 | 其他 |
| 页数 | 344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70000 |
| 出版时间 | 2024-09-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4-09-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1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