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忽必烈缔造大元)
内容
编辑推荐

成吉思汗家族,通过他们的征服战争,从蒙古草原走向中国北方,走向中亚和欧洲。他们曾数次东征朝鲜和日本,南征安南、占城与缅甸,三次西征,建立四大汗国。当时的蒙古帝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成吉思汗一族的确是“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成就是现在企业成功的典范,他把企业追求卓越与员工的忠诚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受到企业家和普通员工的青睐。

史上最彪悍的蒙古征服史!孙钥洋编著的《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忽必烈缔造大元)》全景展现一代天骄忽必烈的辉煌崛起!帝王领袖、商界巨头首推的蒙元大历史!

内容推荐

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帝国和伟大历史人物,从政界领袖到军事强人,从历史学者到商界精英,持续地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研究和阅读。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所引领的法则,至今仍在深刻地塑造着我们今天的现状。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忽必烈缔造大元)》中,著名元史专家孙钥洋在新近权威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权威、全面、立体地再现了历史上最庞沛的帝国——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的历史,也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兴衰史。

在人性和欲望、物质、权力的集中碰撞之地——权力场中,伴随着惊心动魄的权力角逐,如何平衡良知、责任和济世情怀?如何借势、造势,以成就事业,走向胜利的巅峰?如何拥有过人的领导智慧和圆熟的管理艺术?本书者可谓抓住了历史的精髓。

在众多同类作品中,《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忽必烈缔造大元)》气势磅礴,独树一帜,浓墨重彩,故事情节酣畅淋漓,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是一部关于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家族的,具有史诗风格的,可读性极强的权威之作。

目录

壹 灭金之战

 引子

 三峰山血战/1

 圣水之谜/4

 中华帝国的转折/8

 风雨飘摇话南宋/12

 “联蒙灭金”之争/13

 蔡州之战/15

贰 蒙宋开战

 收复三京/19

 宋蒙开战/27

 定都和林/30

 三路进兵/32

 苍天血泪/34

 第一次襄樊之战/39

 两淮战场/42

 黄州大捷/46

 平分秋色/48

叁 征服欧洲

 长子西征/52

 血战莫斯科/56

 锡季河战役/59

 横扫南俄罗斯/61

 杀向天地的尽头/63

 血染多瑙河/68

肆 世界帝国

 乃马真专权/76

 大清洗/79

 设立行省/81

 忽必烈开府金莲川/83

 招贤纳士/85

 儒教大宗师/88

 治理关中/89

 暗藏杀机/92

 旭烈兀西征/96

 血洗巴格达/99

 横扫中东/101

 与十字军的狭路相逢/104

 可怕的瘟疫/107

伍 中原决战

 南方战线/110

 余玠治蜀/115

 绕道大理/118

 忽必烈会见八思巴/124

 《老子化胡经》 /127

 佛道大辩论/131

 改变世界命运的一炮/134

 贾似道邀功/138

 汗位之争/145

 埃及之战/149

 李璮之乱/152

 吐蕃的历史/156

 忽必烈对西藏地区的统治/158

 蟋蟀宰相/162

 大举进兵/167

 国号大元/170

 襄阳之战/172

陆 南宋覆灭

 伯颜伐宋/180

 贾似道之死/190

 文天祥临危受命/193

 血战常州/195

 兵临城下/197

 男人血性/198

 谢太后出降/200

 金蝉脱壳/205

 血战扬州/209

 文天祥浴血江西/212

 血战静江/216

 四川沦陷/218

 悲壮的崖山之战/220

附一 人物表/227

试读章节

壹 灭金之战

三峰山血战

一代天骄梦已醒,帝国征战曲未终。成吉思汗虽已烟消火灭,但是他的子孙,绝不会停住战争的步伐,他们将要沿着成吉思汗的战争路线,一直杀向天地的尽头,把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都变成蒙古的草原牧场,让蒙古的子孙在看不到边际的草原上牧马、放羊。如果有任何人想阻止他们,都将被视为帝国的敌人。他们会将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都扫除干净,把所有敌人都彻底铲除、踏成齑粉!

而他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行事。首先遭到毁灭性报复的当然是西夏王朝,对中兴府的围攻持续了六个多月。1227年6月,被困的党项君主绝望地向蒙古人协议投降。对敌围攻的前后,蒙古人一直隐瞒着成吉思汗的死讯。当西夏国王李睨根据议定的投降条款出现在城头时,蒙古人突然宣布了成吉思汗的死讯,立即将李睨乱刃分尸,并报复性地将中兴府夷为平地。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党项民族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浩劫,但是人种并没有彻底灭绝,许多党项人,在西夏灭亡后还是侥幸地生存了下来,并作为色目人①,继续在元朝供职。一小部分西夏难民避居到了中原中部地区(河北和安徽),直到明朝末年,他们继续使用着本族的文字。党项皇室的支系也逃离了原居地,迁徙到了四川西部、西藏北部等地,最远甚至可能到了印度东北部地区。在这些地方,他们或是成了当地的世俗统治者,或是成了佛教社团的首领。

荡平西夏之后,窝阔台并没有急于继承汗位,而是王钺一挥,直逼金国。成吉思汗在世时,蒙金双方经过多年的战争,蒙古军队已经占领了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区(一些地方为依附蒙古的汉族军阀所控制),金国仅余陕西、河南两地,在黄河以北只剩下河中等少数据点。而且由于金国与南宋和西夏长年交战,穷兵黩武以至于国力衰竭,如今又失去作为屏障的西夏,金朝政权已呈大厦将倾之势。

金哀宗在1224年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抗蒙的措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力挽狂澜,扭转或延缓国家即将崩溃、败亡的命运。首先,他纠正了造成金国在与蒙古、宋和西夏对峙中三面受敌的错误政策。1225年秋,金哀宗与西夏实现了和议,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南宋做出和好姿态,单方面停止了军事进攻,“屡敕边将不妄侵掠,彼我稍得休息,宋人始信之,遂有继好之意”。其实并非如此,南宋没有“继好之意”,只因其本身腐朽无能、苟且偷安而已。这样,金国较能集中兵力对付蒙军了。

其次,哀宗对金军进行了整编。他从全军中选出精兵,组编为十五都尉,每都尉不下万人。十五都尉战斗力强,步兵能负荷六七斗重,一昼夜能行军三百里。又由投附金朝的各族人,包括畏兀儿、乃蛮、羌、浑以及从中原避罪来归者,组建了一支一万八千人的骑兵,称为“忠孝军”。人有从马,每战居前冲锋陷阵,“疾若风雨,诸军倚以为重”。这十几万军队是金军的精锐,直隶于枢密院,作为战略机动部队。除此之外,还有“选外诸军”①二十余万。这样,金军总兵力约四十万。

1228年,拖雷率领八千蒙古铁骑进入大昌原,金朝名将完颜陈和尚却以四百骑兵大败蒙古八千之众。完颜陈和尚生长于弓马娴熟的戎马之家,自幼尚武、膂力过人,奔走疾如风雨。他率领的忠孝军由畏兀儿、乃蛮、羌、浑、汉等族四百余人组成,战斗力极强。完颜陈和尚应命出征前,不慌不忙,沐浴更衣,然后披甲上马,率领铁骑直奔敌营。由于他身先士卒,勇往直前,部下将士也毫无畏惧,奋勇杀敌,竟以四百铁骑打败了八千蒙古兵,迫使蒙军从庆阳败退,取得了大昌原之战的全面胜利。

此役的胜利使完颜陈和尚声名远播,这也是金与蒙古交战近二十年中,打的唯一的胜仗。金军主将完颜合达得意忘形,在遣返蒙古使者时说:“我已备齐兵马,尔等敢来迎战吗?”窝阔台闻听此言,大为震怒,扬言誓报大昌原之仇。

窝阔台继承汗位后亲率大军进攻山西,命大将史天泽攻打卫州。卫州是汴京的门户,由此过黄河可直入汴京。卫州若不保,汴京则危矣,因此能否固守卫州直接关系到金国的生死存亡。金哀宗命完颜合达等率军十万火速驰援,先锋完颜陈和尚率三千忠孝军出击,击退了蒙军。卫州解围,金都汴京也一度得以转危为安。

窝阔台亲自率军占领同州、华州和京兆东南部分地区,牵制屯驻在阌乡和渑池的完颜合达和蒲阿率领的十几万机动兵力。1231年11月派速不台进攻潼关、蓝关。金国潼关总帅纳合买住、完颜陈和尚率军迎战,速不台败归,此即金军所谓的“倒回谷之捷”。这是横扫欧亚的常胜将军速不台有生以来第一次吃败仗。

金军的一连串胜利,激怒了窝阔台。窝阔台确定了灭金战略:由其本人率中路军过黄河,攻打金国的河中府,直下洛阳;蒙将斡陈那颜率左路军直下济南;由拖雷率右路军由宝鸡南下,三路大军齐发。1231年,窝阔台军占领郑州,其前锋部队已抵达汴京,金哀宗连忙让正在与拖雷军作战的完颜合达部回师救援。此时,拖雷军已进抵邓州境内的禹山,遭到了金将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等的殊死抵抗。拖雷留一部分蒙军加以牵制,亲率主力直奔汴京。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奉命率军十五万驰援汴京,在钧州以南的三峰山遭到拖雷大军的追击,前面又遇到窝阔台部的阻截,顿时陷入蒙古军的前后夹击之中。当时正值大雪天气,金军粮草殆尽,人困马乏,刀枪上又蒙雪结冰,战斗力大减。蒙军围而不战,轮番休整,煮酒烤肉,弄得香飘百里,以此动摇金兵的军心。而后又故意让开了一条通往钧州的道路,等金军从这条道北上突围时,突然发起致命一击。蒙军轻骑转眼间便冲到了金军百步开外,随着一阵弓弦声响,漫天的羽箭带着刺耳的尖啸声,向金军扑来。在一声声惨叫声中,金军士兵中便有不少人中箭倒地。金军中也有不少反应快的军士引弓还击,但蒙军士兵凭着他们高超的马术,在马上翻滚躲闪,有的则干脆藏在马侧,所以蒙军中箭受伤者寥寥无几,有些虽然中箭,却还能稳稳地趴在马背上继续向金军阵营冲来。

两次箭雨过后,随着一阵铿锵之声,蒙军已收起短弓,抽出了他们的随身弯刀。铁蹄滚滚,杀声震天。伴着雪花,弯刀反射出了恐怖的森森寒光。他们如凶神恶煞般地冲入敌阵,逢人便砍,见人就杀,鲜血很快染红了他们的弯刀。金军顿时全线崩溃,十五万人马几乎全部被蒙古军歼灭,战场上留下了无数具血肉模糊的金军士兵尸体。

完颜陈和尚遭蒙军俘虏,被押解至拖雷面前,他毫无惧色地对拖雷说:“我就是在大昌原、卫州、倒回谷这三个地方战胜蒙古军的忠孝军总领完颜陈和尚。”拖雷叫他投降,完颜陈和尚誓死不从。蒙古人把陈和尚推倒在地,用棍子生生打折他的两条腿,又用刀把这位金国英雄的嘴划开,一直割到耳际。陈和尚“噀血而呼,至死不屈”。

完颜合达率残部退入钧州城内,蒙军围城,金军寡不敌众,钧州城旋即被攻克,完颜合达力战而死。

三峰山之战是蒙金战争期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在这次战役中,金军不仅精锐尽失,还损失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两位主帅和完颜陈和尚等主要将领。至此,金国摇摇欲坠,离覆灭不远了。1232年3月,蒙古大军又攻克洛阳,进而直逼汴京,金国这个显赫一时的超级大国,终于被蒙古消灭了。

鉴于中原不保,金哀宗抛弃汴京逃至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南),企图迁都入蜀,修养人马,重振其势,却被宋将孟珙率军击败。见入川不能,金哀宗又逃至蔡州。

圣水之谜

成吉思汗曾经对蒙古人说过:“凡是想要征服土地的,去跟随术赤;凡是想学得蒙古扎撒哈的,去跟随察合台;凡是想取得荣誉地位的,去跟随窝阔台;凡是想学习知识、提高军事能力和锤炼高贵品格的,去跟随拖雷。”可见成吉思汗对他的四个儿子的分封安排,是根据四个人的性格而不是他的个人好恶来决定的。或许他人对术赤是否亲生确实存在疑问并偶尔表现出来,但终成吉思汗一生他都是把术赤当亲子看待的。明显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术赤与察合台的争斗,使得成吉思汗不可能以此二人中任何一人为继承人,否则帝国四分五裂就是转眼之间的事。

在成吉思汗的诸子中,长子术赤和四子拖雷关系较好,而二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则结为一党。蒙古宫廷的两党对立从此形成,成为以后宫廷斗争的主线。

在蒙古草原上,自古就流行着“幼子守灶”的习俗。一个家庭,只有正妻所生的幼子可以和父母始终生活在一起,并且最终继承父母的所有财产。拖雷作为孛儿帖皇后所生的幼子,自幼就随成吉思汗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如果他做继承人,是完全符合“幼子守灶”习俗的,而且也可以继承和发展成吉思汗的事业。但成吉思汗认为这时的蒙古帝国更需要一个政治家,而不是一个军事统帅,所以他破除了“幼子守灶”的习俗,选择了三子窝阔台作为他的继承人。为了补偿拖雷,成吉思汗把一大块土地和十二万九千军士中的十万一千人交给了他,这为以后拖雷的儿子们争夺汗位,埋下了伏笔。虽然破除了“幼子守灶”制,但成吉思汗在遗嘱中明确提出,要保留由“忽里勒台大会”来选举大汗的传统。“忽里勒台大会”原来是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的首领、贵族参加的一种议事会议,早期主要用来推举首领、决定战争等重大问题,到成吉思汗时期则演化为蒙古诸王大会,重要的大臣也可以与会。“忽里勒台大会”的保留,直接影响了蒙古帝国汗位的顺利交接,给黄金家族的子孙们提供了一个争夺汗位的合法途径。

成吉思汗生前在分封诸子诸弟时,分配给拖雷五个千户的领地,并统辖中央兀鲁思封地。在成吉思汗死后,拖雷继承的领地封民计有二十万户,十二万的精兵,而其他诸子诸弟只几千户,即使作为大汗的窝阔台的封民也就五千户。在兄弟间互相猜忌、拖雷又占据要津的情况下,窝阔台不得不小心谨慎。但是汗位的空缺不利于蒙古各部安定,更不利于远未完成的征服战争。这时,作为成吉思汗谋士的耶律楚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私下里找到拖雷,要求拖雷明确表示放弃对汗位的争夺。拖雷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在“忽里勒台大会”上主动推举窝阔台为大汗,窝阔台以合法的形式得到了汗位。

成吉思汗在临死之前指定了窝阔台为大汗的唯一候选人,同时他还指定在“忽里勒台大会”正式选举窝阔台为大汗之前,蒙古暂由拖雷来管理,拖雷做监国。成吉思汗死后,由于战事很多,拖雷并没有马上召开“忽里勒台大会”,一直拖了两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以窝阔台和察合台为首的窝阔台系眼看着汗位空着却坐不上,很是恼火,他们多次催促拖雷召开大会,对窝阔台的大汗之位予以确认。但是在拖雷治理蒙古两年的时间里,蒙古在凶猛地扩张,拖雷的领导才能得到了大多数蒙古贵族的认可,呼吁和拥护拖雷继承大汗之位的贵族明显多于窝阔台的支持者,因此蒙古贵族形成了势同水火的两大派系。窝阔台和拖雷这对亲兄弟也就此结下了仇恨,尤其是窝阔台,对拖雷简直是恨之入骨,但是在表面上,在外人看来,两个兄弟的感情还是很融洽的。兄弟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为拖雷主持召开“忽里勒台大会”,窝阔台登上汗位而结束,因为在窝阔台和窝阔台系的蒙古贵族眼里,这个汗位被拖雷霸占了两年,现在的汗位是拖雷用四十多天的时间说服了大多数支持他的蒙古贵族,才把汗位让给了窝阔台。这对窝阔台来讲是难以接受的,所以他把仇恨埋在了心里,想方设法寻找机会除掉拖雷这个心头之患。

窝阔台为什么把拖雷视为心腹大患呢?原因有三:其一是拖雷比自己年轻将近二十岁,自己在百年之后,拖雷肯定还健在,到那时很难保证拖雷不再萌生做大汗的想法;其二是大部分贵族都属于拖雷一派,自己能够坐上大汗的位子,是拖雷系的贵族在拖雷的压力下勉强同意的,拖雷的存在对于自己的汗位总是一个威胁;其三是拖雷深受成吉思汗的宠爱,成吉思汗在临死之前将基业和大片的土地、军队交给他来管辖,现在拖雷的势力明显比自己强大,如果今后拖雷和他之间产生矛盾,刀兵相见的话,自己的胜算很小。基于这些考虑,窝阔台对拖雷起了杀心,但是他又不愿意担负杀弟的万古骂名,所以他和他的谋士们经过长达四年的密谋,于1233年认为时机成熟,决定开始实施谋杀拖雷的计划。

按照窝阔台的个性,自己成为大汗后就要消灭异己,但是拖雷毕竟是自己的亲兄弟;自己的实力不如拖雷,如果贸然动手的话,失败的很可能就是自己,所以他隐忍不发,其实是在寻找合适的机会。窝阔台的手下有一个萨满巫师名叫乌图哈喇,他经常为窝阔台出谋划策,自然明白窝阔台的心意,所以他向窝阔台献策,让拖雷带领大军向南讨金伐宋,通过战争来削弱拖雷的军事力量;对和拖雷一党的贵族采取分化政策,对他们许以好处,把战争中得到的战利品适当地送给这些贵族;对势力比较强大的贵族采用结安答的办法进行笼络,待时机成熟再下手。窝阔台觉得巫师的话很有道理,就采纳了巫师的计策依计而行。于是拖雷系中一些势力小的贵族纷纷动摇,加入到窝阔台的阵营中。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拖雷在南方的作战进展顺利,实力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大大增强了:拖雷把战争掠夺来的物资用于军事装备上,其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与此同时,草原上的很多蒙古青壮年都愿意参加拖雷的队伍。这样的情况让窝阔台始料不及、非常恼火。他把乌图哈喇叫到面前大骂了一通,意思是说,乌图哈喇的计谋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乌图哈喇又给他献上一条最毒的计策:让窝阔台装病,通知拖雷轻装前来,说有遗言要交代,等拖雷前来,趁机除掉他。

蒙古大军三峰山之战大获全胜之后,由于天气酷热难耐,拖雷准备撤军回师蒙古,就在这个时候窝阔台突然派来了信使,说窝阔台大汗已经病得不行了,让拖雷赶快前去相见,有遗嘱要交代,去晚了恐怕连面都见不到了。拖雷只好带上十几名亲随卫兵,快马加鞭星夜兼程前往窝阔台大营。当拖雷见到窝阔台的时候,窝阔台躺在病榻上装作已经奄奄一息,见到拖雷,努力支撑着身体坐起来,然后让其他人都离开大帐,说有话要单独对拖雷讲。众人离开后,窝阔台又故作动情地对拖雷道:“兄弟手足情深,我死了以后你要继承我的汗位,继续把蒙古领导好。”拖雷自从把汗位交还给窝阔台后,就已经决定不再争夺汗位,听见窝阔台这样说,就婉言推辞,并让窝阔台好好养病,自己在窝阔台身边照顾,直到他病好了再走。拖雷从窝阔台的帐中走出,乌图哈喇就找到拖雷,对拖雷说:“大汗的病是上天在惩罚蒙古人的杀戮,只要有大汗的亲人代替大汗去死,大汗的病就会好了。”

拖雷听到巫师的话,一下子就明白了,今天自己必须代替窝阔台去死,他也明白窝阔台其实是在装病,目的就是要趁机除掉自己,但是自己孤身前来,手下只有十几人,大军又远在千里之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死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他又走回窝阔台的帐中,对窝阔台道:“就让我代替兄长去死吧,但是兄长要善待我的家人。”虽然这正中了窝阔台的下怀,但是窝阔台却假惺惺地对拖雷说:“弟不要代我,你我手足情深,我不忍心看着你为我去死啊。”说完硬挤出了几滴鳄鱼的眼泪!

拖雷知道,这一切窝阔台早就安排好了,就把王公贵族都叫入窝阔台的帐中,对众人说:“上天让我代兄长去死,为了我们蒙古人的大汗,我决定自己接受上天的惩罚。”说完让乌图哈喇拿来早已经准备好的毒药符水,一饮而尽,喝完符水拖雷就气绝身亡了。躺在病榻上的窝阔台见拖雷已死,就佯装病势减轻爬起来扑到拖雷身上大哭。

窝阔台除掉拖雷的计划就这样在拖雷的“配合”之下完美地实现了。为了不留千古骂名,他在拖雷死后优待拖雷的家人,以此掩盖自己的罪恶。

中华帝国的转折  1233年,理崇绍定六年正月,南宋朝野上下正沉浸在过年的喜气之中,突然一份急报打破了平静与祥和。

原来是窝阔台觉得,单纯依靠蒙古的力量,很难将金国的残余势力彻底剿灭,于是1232年12月,蒙古遣汉人王檝来到京湖,商议宋蒙联合夹击金朝之事。京湖制置使史嵩之急忙把这个情况上报给了朝廷。南宋理宗赵昀阅毕史嵩之的奏折,不觉思绪万千,心潮起伏。当晚宋理宗赵昀一夜未眠,辗转反侧,忧思不断,流泪至天明。

当时的南宋虽然表面看起来富庶繁华,实则正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宋朝对藩邦的软弱由来已久。云南被大理所占,西藏被吐蕃所夺,金国攻其前,西夏扼其后。金国给宋朝的国书叫“诏谕”,宋朝皇帝见了金国使者要起立;每年给金国三十万两白银,举国称臣来维持和平。可以说两宋时期宋朝君民饱受了外族入侵之苦,经历了一段非常屈辱的历史。

宋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与科学虽然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军事方面却是历代最弱,版图也是历代最小的。纵观中国历史,两宋始终与少数民族政权纠缠不清,连年征战而少有喘息之机。

早在上古时期,游牧民族就企图与炎黄二帝逐鹿中原。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又出现了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等多个强大的少数民族部落。虽然当时中国四分五裂,但是对付这些“蛮夷之邦”却显得游刃有余。

千古一帝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华夏,修建万里长城,彻底将其他种族拒之国门之外,确保了中华帝国的安宁。随后的大汉王朝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的强盛,此段历史是中华帝国的黄金时代中的黄金时代,国力空前强盛,疆域空前辽阔,势力远达中亚。

大汉王朝对外政策极其强硬,显赫一时的匈奴被汉武帝打得疾于奔命,分为南北两支。南匈奴入居内地,后来逐渐和汉民族融合;北匈奴在汉武帝大规模攻击之下,兵败西遁,被迫西迁。越过茫茫的中亚草原。几个世纪后匈奴人在大单于阿提拉的率领下横扫了欧洲,令欧洲一直引以自豪的罗马人蒙羞,使日耳曼人丧胆,他们在欧洲建立了独立的国家,也就是现在的匈牙利。

西迁的匈奴人将日耳曼蛮族赶出丛林。向西突进的匈奴的铁骑和日耳曼强悍的入侵引发了欧洲的巨大动荡,使显赫一时的西罗马帝国走向分裂、衰弱,直至灭亡。

中国另一个强悍的王朝出现在公元7世纪,唐朝的建立使中国进入了历史上的极盛时期,“贞观之治”使中华帝国步入一个辉煌的时代,中华文明成为当时世界竞相效仿的榜样,“唐人”从那时起几乎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强大的唐帝国对外政策依然强硬,与匈奴同样强大的突厥,也摆脱不了被消灭的命运。但是突厥人的分布更加广泛。被唐朝击败的突厥人,其中一个分支在其首领奥斯曼的率领下,夺取拜占庭,消灭了东罗马帝国,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可以说是土耳其人的祖先。另一部分则分布在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的新疆等地,遍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进入宋代,中国封建经济进一步蓬勃发展。从960年至1100年,中国人口从占世界的23%激增到31%,后进一步增加到32%,国民生产总值也远远超过了唐朝,新技术层出不穷。宋朝的赋税收入在中国古代是最高的,人民生活也非常富足,司马光曾经这样慨叹:“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有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守城门的士兵。

宋代的科学文化非常发达,遥遥领先于当时世界其他各国。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是在宋朝完成的,即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宋代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儒学的复兴与理学的产生,重儒轻商之风盛行,再加上边事繁多,战乱不断,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扼杀于摇篮之中。

到了北宋,中国出现了沧桑巨变,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入侵,中国开始了由盛入衰的转折!昔日的泱泱大国威风不再,变成了少数民族竞相抢夺的一块肥肉。宋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它对于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各种转折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大宋王朝对少数民族的处于下风,最重要的原因是其自身的先天不足。这便是先前燕云十六州的割让。所谓燕云十六州,其所辖的土地东西约六百公里,南北约二百公里,全部面积差不多为十二万平方公里。它们是:幽州,即今日的北京,当时称为燕京,又是辽帝国的南京;蓟州,即今日的天津蓟县;灜州,即今日河北的河间;莫州,即今日河北任丘;涿州,今日河北涿县;檀州,今日北京密云;顺州,今日北京顺义;新州,今日河北涿鹿;妫州,今日河北怀来;儒州,今日北京延庆;武州,今日河北宣化;云州,今日山西大同;应州,今日山西应县;寰州,今日山西寰清;朔州,今日山西朔县;蔚州,今日河北蔚县。燕云十六州包括了今天北京、天津、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大同周围的大部分土地。

公元936年,也就是辽太宗天显十一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后唐自立,他以割让长城以南的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请求塞外的契丹施以援手。契丹的太宗皇帝耶律德光大喜,不惜御驾亲征,帮助石敬瑭打败了后唐军队。随后,契丹皇帝册封石敬瑭为中国皇帝,国号后晋。当时,时年四十七岁的石敬瑭为了表达自己感激涕零的心情,主动拜认比自己小了整整十岁、时年三十七岁的太宗耶律德光为“父”,自称为“儿”。大约是不如此作为,心里就实在过意不去,并立即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石敬瑭的行为,给“儿皇帝”这个词,找到了一个准确的定义与出处。不多久北汉也臣服于辽,则称“侄皇帝”。此后若不是赵匡胤迅速统一天下,还说不定几人称儿几人称孙。在整个世界历史上,这大概是绝无仅有,从此中国又多了一种为人之道——“装孙子”。

燕云十六州的并入,使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河北和山西北部,由于它实际上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部、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这一地区的丧失,使秦朝以来一直作为中原地区外围屏障的长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

很多人藐视长城,说它基本是废物,浪费国力,作用很小。事实是,宋朝是唯一的一个汉人建立的没有长城保护的王朝,下场就是惨遭外族蹂躏,直至奄奄一息。宋朝军队多,金钱多,科技先进,又有长江黄河天险,最后仍然抵御不了北方游牧民族,没有长城作为外围屏障,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到了明代,满清在关外苦战数十载而未能进入中原,但吴三桂献出山海关之后,转瞬间中国便尽数落入满人之手,可见整个封建社会,长城都是汉民族抵御外敌的门户。

宋太祖赵匡胤完全了解燕云十六州的战略地位。北宋建国之初,太祖就有收回燕云十六州之意,为此他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封桩库”,其职能就是从每年的财政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盈余存储起来,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专项资金,由赵匡胤亲自掌管。到公元975年前后,宋朝已经基本平定了南方,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机已经成熟,只可惜宋太祖赵匡胤四十九岁便英年早逝了,否则也许中国的历史会被改写。

太宗赵光义在继位第四年的六月,即发动了以“伐幽蓟”为主要目标的征辽战争,然而此次战役却以宋朝大败而告终。但是,六年后,986年(雍熙三年)正月又北伐,虽然又一次大败而归,却显示了太宗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决心。

然而由于燕云十六州始终无法收复,致使整个中原地带门户大开,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从重新划定的边防第一线,到当时的北宋首都汴梁八百里平川,没有任何一个关隘和险要之地可以阻挡少数民族骑兵的冲击,从此汉民族对外完全丧失了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和主动权。昔日傲视天下的东方巨龙,变成了外强中干的庞然大物!

另一方面,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将兵权集中到自己的手里,以“杯酒释兵权”的高超政治手段,解除了手下一些大将的军权。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采用以文制武、“右文左武”的政策,压制、猜忌、防范各级将帅。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子孙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个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

赵匡胤靠着手中的军权夺得天下后,意识到应该改变唐末和五代时期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局面。可惜矫枉过正,一方面宋太祖将地方军政大权分开,地方官牵制节度使;驻扎在外的军队,每隔几年就要到京城换防,造成边防军队“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兵变,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虽然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超过盛唐一倍有余,但是军队的战斗力极低。首先由于宋朝军队编制问题,加上当时的富裕造成民众贪图享乐,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其次由于产马地都被外族控制,造成宋军战马奇缺。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战争之王,所以没有骑兵的宋军总是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P1-12

书评(媒体评论)

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和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铁木真胸襟开阔,气度恢宏,他用深得人心的公正态度统御他那每天都在膨胀的帝国,高度智慧使他发挥出高度的才能。

——柏杨

我早就有个愿望,很想到具有悠久历史的成吉思汗家乡去看看。成吉思汗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他所建立的政权和法律,至今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仍然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

亚洲早期最强大的民族之中元朝蒙占人居首位……元朝时期几乎整个欧洲被他们所占领,远比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更强大了。

——孙中山

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靠的不是众多的兵马,而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严密的组织。也可以说,那些辉煌的成就来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挥艺术。

——印度前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军人仍然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那位令人惊异的领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就都黯然失色。虽然他毁灭一切,残酷无情,野蛮凶猛,但他清楚地懂得战争中种种不变的规则。

——美国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倔强不屈、勇猛无敌的精神和机智敏捷的性格塑造了伟火的成吉思汗。七百年前,互联网尚未出现,蒙古人却将世界各国联系起来,从而建立了国际往来的平台。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

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有缜密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先恐后地为父亲效力,我没有这种好运。

——拿破仑·波拿巴

类似的一体化在人类历史上只有成吉思汗的时代出现过。

——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

蒙古人的征服故事确实是所有历史故事中最出色的一个。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在范围上也不能和它相比。在传播和扩大人们的思想以及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上,蒙古人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作为知识和方法的传播者,蒙古人对历史的影响是无穷的。

——英国史学家赫·乔韦尔斯

成吉思汗是拉近世界的最伟大的人,最完美地将人性的文明与野蛮这两个极端集于一身……欧洲人眼中的“上帝之鞭”,名副其实的“人类之王”。世界秩序因他而改变,人类的世界观因他而升华。

——《华盛顿邮报》

只有别人都失败才是真正的成功。他(成吉思汗)是个蒙古文盲,但绝对是位杰出的将军。

——拉里·埃里森(世界首富,甲骨文公司CEO)

成吉思汗的成就是现在企业成功的典范,他把企业追求卓越与员工的忠诚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受到企业家和普通员工的青睐。

——《英国时报》

在中世纪里,战略上最好的例证并不出自西方,而是来自东方……蒙古人所进行的各次战争,无论在作战规模、突然性和机动性方面,还是在战略和战术上,不仅不会逊色于历史上的任何战争,甚至还要超越这些战争。

——《战略论》作者利德尔哈特

被西方崇拜者称为“全人类的帝王”,缔造全球化世界的第一人。

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即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

——加拿大史学家斯塔夫里阿塔斯

成吉思汗被誉为“世界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他一生打过60多场大战役,从未失败过,创下了奇迹。1998年,《华盛顿邮报》评选出“千年伟人第一人”,这个人就是成吉思汗,第二名才轮到西方人引以为豪的——哥伦布。同时评选出的“影响千年的一件事”就是印刷术传到欧洲,而当时打通东西方交流的,正是成吉思汗的西征。

——美国著名东方学专家杰克·威泽弗德

俯仰六百年间,当时都为龙盘虎踞之大版图而赞叹。自有地球以来,英雄之席卷大陆者不知凡几;自有历史以来,君主之削平邦土者亦不知凡几。然规模之大,版图之广,如成吉思汗者,前后无可匹者。……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等较,基业之伟,领域之大,亦不能同日而语。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太田三郎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通道,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马可波罗知道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总主教。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格鲁塞

成吉思汗是一天才的实干家。无论你是初出茅庐者,还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行家里手;无论你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企业家,……你都能从成吉思汗的身上发现耀眼、共通的光芒,更能体味到创业的艰辛、浴火重生的喜悦。

——《华盛顿时报》

在天上,只有一个上帝;在地上,只有一个君主——成吉思汗。

——路易九世

蒙古人没有取得科技突破,没有建立新的宗教,很少有著作或剧作问世,也没有给世界带来新的农作物或农业方法。他们自己的工匠不能织布、冶炼、制陶,甚至不会烘烤面包。他们不会制瓷做陶,不会绘画,也不会盖房子。然而,当他们的军队征服一个又一个的文明之后,他们收集每一个文明的所有技术,并将它们在各文明间传递。

——【美】杰克·威泽弗德

成吉思汗和他子孙征服的地区横跨欧亚,世界历史里还没有第二个帝国足以望其项背。这方面固然是由于13世纪欧亚大陆没有一个有力量的军事政治组织,足以号召抵御蒙古人从草原地带发动的大规模攻势:一方面也由于他铁木真的组织天才。

——黄仁宇

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最有感情者,莫过于狼;最有成就者,还是莫过于狼。

——英国动物学家绍·艾利斯

成吉思汗家族,通过他们的征服战争,从蒙古草原走向中国北方,走向中亚和欧洲。他们曾数次东征朝鲜和日本,南征安南、占城与缅甸,三次西征,建立四大汗国。当时的蒙古帝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成吉思汗一族的确是“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成就是现在企业成功的典范,他把企业追求卓越与员工的忠诚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受到企业家和普通员工的青睐。

——《华盛顿邮报》

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无一失败。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唯有成吉思汗!

——著名作家刘乐土

横览宇内,历年之少,而开拓疆土之广大,如成吉思汗者,千古所未尝见也。

——俄国将军以葛那吉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忽必烈缔造大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钥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50627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81.2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2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