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梁漱溟和他眼中的中国(2册)
内容
内容推荐
《我们从何处来?:梁漱溟晚年口述》:
该书是有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与美国芝加哥大学艾恺教授的对话实录。二人1980年的访谈已结集为《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获得广泛好评和关注。在此次1984年的访谈中,艾恺先生设计的问题侧重于梁漱溟在20世纪上半叶重要历史人物的交往,当时已逾90高龄的梁漱溟先生思维清晰、娓娓道来,畅谈民国风云,自述行止交往;品评、、陈独秀、蔡元培、章士钊、梁启超、陶行知、李济深、阎锡山、黄炎培、等风流人物;讲述他投身乡村建设、发起民主同盟、创办《光明报》期间的种种趣闻逸事,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是中西交流的独特文本。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该书是海内外第一部研究梁漱溟思想和社会活动的专著。作者艾恺考察了梁漱溟思想发展的轨迹、他受到的家庭影响和社会联系,讨论了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以之与等人加以比较,指出了梁漱溟思想与世界性反现代思潮在客观上的联系。他对梁漱溟早年精神危机作了心理学分析,对梁漱溟的反都市主义作出了独特评价。
目录
《我们从何处来?:梁漱溟晚年口述》
演戏也是一种有教育意义的事儿“
我做司法总长机要秘书的时候
谈佛论哲:任教北大的前前后后
总角之交:与张申府为友的七十余年
“延安欢迎我去”:跟毛主席正式见面
少年意气:参加同盟会地下工作
他不是一个能够为苦难的局面尽心尽力的人:我眼中的章士钊
与毛主席的阶级观辩论
亲历“五四”:“我没有一种很激昂的情绪”
结识梁启超:“我们父子都崇拜梁任公”
“别忘了你是陶行知的学生”
是个看似温和实则激烈的人
同盟会往事:刺杀良弼、袁世凯
退居桂林:民主同盟成立前后
东北之行:高岗印象
心不离乎其身而有创造:卫西琴的教育实践
北游所见:与阎锡山的结识和交往
回忆毛主席的中医岳大夫
哲学家轶事:章太炎、贺麟、金岳霖琐忆
民主同盟对和平的贡献
毛主席建议我参观、比较新老解放区
骄兵必败:蒋介石逼人太甚
访日随感:日本的乡村工作和日本人的宗教观
乡村建设与县政实验
途经四川:主张改良征兵制
香港夹缝中:办《光明报》的曲折经历
从香港到桂林:战时杂忆
话邹平“朝话”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中文版序言
导论
第一章父与子
第二章精神异常、自杀、成圣
第三章北京大学的孔夫子和文化
第四章中西文化(一)
第五章《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社会反应
第六章梁漱溟的上下求索,1922-1926
第七章广东与河南:乡村重建的开端,1927-1931
第八章中西文化(二)
第九章乡村重建:儒家的现代化
第十章“南京十年”时期之乡村建设:一个政治和社会的分析
第十一章山东的乡村建设
第十二章抗战时期和战后:政治和论战
第十三章回到北京
第十四章1986年跋
参考书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梁漱溟和他眼中的中国(2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艾恺(Guy S.Alitto),梁漱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9900414032
开本 16开
页数 599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