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艺术经历了唐时的极盛之后,归于沉着、素朴和成熟,形成了能代表宋代所特有的精致、内省、含蓄、高雅时代风貌的石窟。这些石窟广泛存在于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该项目梳理巴蜀两宋石刻遗存的内容题材、艺术风格的来源及变化脉络,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巴蜀石刻的基本面貌。并借鉴最新考古成果,配以精美的实物照图片、线图等,揭示其丰富面貌、艺术成就和深刻内涵,突出巴蜀石刻本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 图书 | 天下蜀刻石上大宋(巴蜀石刻叙述的大宋华章)(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石刻艺术经历了唐时的极盛之后,归于沉着、素朴和成熟,形成了能代表宋代所特有的精致、内省、含蓄、高雅时代风貌的石窟。这些石窟广泛存在于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该项目梳理巴蜀两宋石刻遗存的内容题材、艺术风格的来源及变化脉络,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巴蜀石刻的基本面貌。并借鉴最新考古成果,配以精美的实物照图片、线图等,揭示其丰富面貌、艺术成就和深刻内涵,突出巴蜀石刻本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导语 作为一本关于巴蜀地区宋代石刻的权威著作,其在客观叙述之外,又充满历史人文关怀,字里行间常不经意流露出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历史长河中普通民众的一种共情和赞美。无论是对石刻造像的描摹,还是对供养人经历的描述,都带着作者自身的关照和温度。正如作者所言:“在川渝两地的田间地头,一幅幅摩崖石刻画卷以物的形式向我们描绘了生动形象的大宋世界——从神圣的天堂、宫殿、庙堂,到乡村的鸡舍、牛舍;从神仙、帝王的逍遥世界到村夫、村妇的一地鸡毛,以至地狱万象,无所不包。内容丰富、简单直接,胜过任何语言的石上大宋却少有人知晓。我常常沉浸其中,欣赏着他们的世界,无比快乐。”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天下蜀刻石上大宋(巴蜀石刻叙述的大宋华章)(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雷玉华//严光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成都时代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43288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64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470 |
| 出版时间 | 2024-04-01 |
| 首版时间 | 2024-04-01 |
| 印刷时间 | 2024-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144 |
| CIP核字 | 2023153761 |
| 中图分类号 | K877.40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9.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四川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