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前夜/名作名译
内容
编辑推荐

《前夜》是伊凡·屠格涅夫反映了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社会的新动向的小说,是一部深刻地揭示俄罗斯社会现实的杰作。小说反映了俄国19世纪50年代末社会运动的高涨及对新人物、新生活的社会需要的背景。屠格涅夫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当时俄国最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之一。

内容推荐

《前夜》编辑推荐:作者伊凡·屠格涅被誉为“古希腊之后最完美的作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前夜》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形象的最早作品。它在俄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非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作为作品的主人公,迅速而敏锐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历史发展的趋向和要求,揭开了俄国文学崭新的一页。译作出自著名翻译家智量先生之手,是值得出版和珍藏的版本。

目录

名家导读

前夜

附录

试读章节

一株高大的菩提树的浓荫下,莫斯科河岸上,离昆卓沃不远,1853年夏日酷热的一天里,两个年轻人躺在一片草地上。一个看来约莫二十三岁,高身材,黑皮肤,尖而微勾的鼻子,开阔的前额,宽宽的嘴唇上含着矜持的笑容,仰面躺着,若有所思地注视着远方,微微眯起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另一个俯身趴着,两只手托起他淡黄色鬈发的头,也在注视着远处的某个地方。他比他的同伴大三岁,但是看起来要年轻很多;他的胡髭刚刚长出来,下巴上有一层薄薄的拳曲的茸毛。在他鲜嫩的小圆脸上,甜甜的褐色眼睛中,突起的漂亮嘴唇边和一双白白的小手上,有着某种孩子似的讨人喜欢的东西,某种诱人而优雅的东西。他全身都焕发出一种幸福愉快的健康气息,一种年轻人的气息——无忧无虑、充满自信、娇生惯养、富于青春魅力的气息。他抬眼、微笑、托腮,这一切动作都像个明知人家都喜欢瞅他几眼的小男孩。他穿一件宽阔的白外套;像件短上衣似的,一条天蓝色纱巾裹住他纤细的头颈,一顶揉皱的草帽扔在他身边的草地上。

与他相比,他的同伴像是个老头儿,看他那不灵便的形体,或许没人会想到,他此刻心中也正充满喜悦,也感觉良好。他笨拙地躺着,那颗上宽下狭的脑袋笨拙地顶在长长的头颈上;他的一双手,他的被一件黑色短襟欧式常礼服紧紧裹住的躯体,他那两只膝盖向上抬起、像蜻蜓后腿似的长腿,所有这些身体部位的姿态都显得笨拙。尽管如此,你却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在他全身上下的笨拙中流露出一种“君子风度”的印迹。他的面孔不漂亮,甚至有点令你觉得可笑,但却表现着善良和深思的习惯。他名叫安德烈·彼得罗维奇·别尔森涅夫;他的同伴,那个淡色头发的年轻人,本姓舒宾,名字和父名是巴维尔·雅科夫里奇。

“你干吗不像我似的,脸朝下躺着?”舒宾说话了,“这样舒服得多,尤其是把脚抬起来,两只鞋后跟撞着的时候——像这样。青草就在你鼻子底下;风景看腻了——你就盯着个大肚皮的小虫子,看它怎么在一根草上爬,或是盯着个蚂蚁,看它怎么奔忙。真的,这样舒服些。可你现在采取的是一种伪古典主义的姿势,简直像个跳芭蕾舞的女演员,斜靠在一块纸糊的布景石头上。你要记住,这会儿你有充分的权利休息一阵子。是说着玩儿的吗?学士毕业生第三名!歇会儿吧,先生;别绷得那么紧啦,让你的胳膊腿儿也舒展舒展!”

舒宾这些话全都是半开玩笑地懒洋洋从鼻子里哼出来的(娇生惯养的小孩对带糖给他们吃的朋友都是这么讲话的),他没等回答,又继续说:

“在蚂蚁、甲虫跟别的昆虫先生们身上,顶叫我绝倒的是他们这种惊人的严肃:一副那么郑重其事的面孔,跑来又跑去,真好像他们的生命多么了不起似的!怎么,一个人,创造的君王,万物之灵长,正在瞧着它们,它们却睬也不睬他;或许,还会有只蚊子高踞在创造君王的鼻子上,拿它饱餐一顿呢。这真是耻辱。而从另一方面看,他们的生命又哪点比我们差呢?为什么它们不可以妄自尊大?假如我们可以妄自尊大的话。喂。哲学家,给我解答这个问题吧!你干吗不说话呀?啊?”

“什么?”别尔森涅夫猛地一怔,说道。

“什么!”舒宾重复他的话,“你的朋友在对你阐述一些深刻的思想.可是你却充耳不闻。”

“我在欣赏风景呢,你瞧,这片田野在阳光下闪耀得多么富于热情!”(别尔森涅夫稍稍压低了声音在说话。)

“好一片强烈的色彩,”舒宾轻轻地说,“总而言之,大自然!”

别尔森涅夫摇摇头。

“你应该比我更加赞赏这些才是。这是你的本行:你是个艺术家。”

“非也,阁下;此非我之所长也,阁下。”舒宾反驳说,把帽子扣在后脑勺上。“我是个卖肉的,阁下:我的事儿——是肉,把肉捏出来,肩头,腿脚,手臂,可是这儿既无确定的外形,也无整体的完美,四面八方散开来……看你能捕捉点儿什么吧!”

“但是这里也有美呀,”别尔森涅夫指出,“说起来,你完成你的浮雕啦?”

“哪个浮雕?”

“婴儿与山羊’。”

“见鬼去吧!见鬼去吧!见鬼去吧!”舒宾拖长声音喊叫着,“看看真货色,看看老一辈人,看看古代的珍品,我就把自己一钱不值的玩意儿给砸碎啦。你给我指着大自然,说:‘这里也有美呀。’当然,万物之中皆有美,甚至于你的鼻子上也有美,可你不能成天忙着见美就去追呀。老一辈的人——他们才不去追求美呢;是美自个儿进入他们作品的,怎么来的——上帝才知道,或许是,天上掉下来的。老一辈人拥有整个的世界;我们就不能铺得那么开,手太短啦。我们在一个小小的点上甩下钓鱼竿,就守住不挪窝儿。上钩啦,好哇!可不上钩呢……”

舒宾吐一吐舌头。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别尔森涅夫反驳说,“你这是奇谈怪论。假如你不能跟美共鸣,不能在无论什么地方见到美都爱它,那么你也就不可能在你的艺术当中把握它。假如一幅美的景色,一支美的乐曲不能对你的灵魂有所倾诉,我想说,假如你不能与它们共鸣……”

“哎呀,你这个共鸣家!”舒宾脱口而出,自己也为这个他所生造的新词发笑了。而别尔森涅夫却在沉思。“不.老弟,”舒宾继续说,“你是个有头脑的人,哲学家,莫斯科大学第三名毕业生,跟你争论太可怕啦,尤其我这个没念完大学的学生,不过我要告诉你:除了我的艺术之外,我所爱的美只在女人……只在女孩子身上,这也是最近以来……”

他翻身向上躺着,两手枕在头下。

几个瞬间在沉默中闪过。正午暑热的寂静笼罩在发出光辉的沉睡着的大地上。

“顺便说说,关于女人的,”舒宾又说开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就没有一个女人肯把斯塔霍夫抓在手心里?你在莫斯科见到他没有?”

“没有。”

“老头儿简直疯了,整天整天地坐在他的阿芙古斯金娜·赫里斯季安诺芙娜家里,无聊得要死,可还是坐着不走,两个人眼睛对眼睛瞅着。多么蠢……看起来都恶心,你瞧瞧!上帝赐给这个人怎样的一个家哟。不行,还得要个阿芙古斯金娜·赫里斯季安诺美娜!我没见过比她那张鸭子面孔更凄惨的东西了!这几天我给她塑了座戏谑像,但丁式的,很不差呢。我拿给你看看。”

“叶琳娜·尼古拉耶芙娜的胸像呢?”别尔森涅夫问,“有进展吗?”

“不,老弟,没有进展。这张面孔让你没一点办法,一眼望去,线条全那么清晰、严整、端正;似乎不难做到相同。可是又简直不是那么回事儿……看来容易做来难。你注意到没有,她是怎么听人说话的?一根线条也不动一下,只是目光里的表情在不停变化,而随着表情的变化,整个儿体态都在变。你叫一个雕塑家怎么办?而且还是个蹩脚的雕塑家。一个非凡的生命……奇特的生命。”短暂的沉默后,他又添了最后一句。

“是的;她是一个非凡的姑娘。”别尔森涅夫接着还用他的话说。P1-5

序言

屠格涅夫的全名是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他生于公元1818年,死于1883年,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俄国作家。他的作品文笔简练、优美、生动,体裁多样,富于想象,能够深刻地反映现实,并且提出社会生活中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为此,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国早在20世纪初叶,便开始翻译介绍他的各种体裁的作品了。我们都知道,俄国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其中很大程度上都是屠格涅夫作品带来的。许多中国作家,包括郁达夫、郭沫若、老舍、巴金以及许多当代作家,都谈到过他们受屠格涅夫影响的情况。爱好文学的朋友,应该熟悉一下这位作家。

屠格涅夫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当时俄国最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之一。他在大学读书期间已经开始写作,早年他写过许多诗,1843年发表的长诗《帕拉莎》使他一举扬名。从此热衷于文学创作,终生不辍。他的全集有二十多本,其中有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剧本,抒情诗、叙事诗、诗体小说、散文诗,还有许多论著。中国读者对他晚期的重要作品《散文诗》和代表了他数十年创作历程的六部长篇小说尤其喜爱。这些作品在国内已各有好几种译本。评论家说,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是俄国十九世纪中期的“社会历史编年史”。其实,人们不仅从他作品表现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上重视和喜爱这些作品,也是从其中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人物而爱读这些书。这位作家尤其擅长于塑造女性形象。他笔下的饿罗斯少女各自具有其独特的风采和美,世界上许多作家都在这方面向他学习。

他的六部长篇代表作是《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和《处女地》(1877)。这六部作品哪一部最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它们各有特色,各有其艺术上和思想上的重大意义。一些着眼于作品中所提出的社会生活问题的读者,比较喜欢《父与子》;偏爱优美性格和优美情调的读者比较喜欢《贵族之家》;而有些读者对十九世纪中期俄国面临巨大变革时期人们思想感情和心态的变化更感兴趣,同时也更爱作品中具有坚强、独立性格的女主人公,则往往喜欢他的《前夜》。《前夜》写的是一个俄国贵族少女叶琳娜和一个保加利亚革命家英沙罗夫的恋爱故事。叶琳娜在许多追求她的青年男子中选中了这位贫穷的异族战士,跟随他一同奔赴解放他祖国的战场。而在他半途夭亡之后,又勇敢地承担起他未竟的事业,永远做了一个革命家。叶琳娜的形象预示了俄罗斯民族和广大俄罗斯人民内心世界中即将发生的变化。作者通过这个勇敢可爱的女性形象歌颂了他的祖国大地上和人民群众心头所正在涌现的追求理想的新浪潮。由于屠格涅夫这支生花的妙笔,不仅他当代的读者受到新的生活前景的鼓舞.而且也使世界人民永远能够从这部作品中熟悉当时的历史并获得美的享受。

我们不妨从这部长篇小说中选取一个不长的段落来为您提供一点直接的感受。下面引出的,是这样一段:叶琳娜决心嫁给英沙罗夫,而英沙罗夫怕她不能承受未来的艰苦,心怀犹豫。在他几乎就要断然离去的时刻,叶琳娜不顾一切去寻找他。他们两人在路旁的一个小教堂门边相遇了。这时:

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他用自己强有力的怀抱拥住这个年轻的、委身于他的生命,他感受着自己胸前这个新得到的无限珍贵的负荷;颤动心灵的深情,难以言形的深情使他顽强的灵魂化为齑粉了。于是,他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泪水,从他的眼睛里涌出了……

而她没有哭;她只是反复地说着:“噢,我的朋友!噢,我的兄弟!”

“那么你会跟随我到任何地方去?”一刻钟过去后,他对她说,依然把她拥抱在自己怀里。

“任何地方,天涯、海角。你在哪儿,我也在哪儿。”

“你不要欺骗自己,你知道吗?你的父母怎么也不会同意我们的婚姻的。”

“我不会欺骗我自己,这我知道。”

“你知道吗?我很穷。几乎一无所有。”

“我知道。”

“你知道吗?我不是饿罗斯人,我命中注定不能住在俄国,你必须跟祖国、亲人断绝一切的关系。”“我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吗?我把我自己奉献给了一桩艰巨的、难以得到成果的事业,我,……,我们必须承受的不仅是危险,而且,还可能是贫困和屈辱?”

“我知道,我全都知道……我爱你。”

“你知道你必须抛弃自己所习惯的一切。在那边,在陌生人当中,或许,你还不得不操劳、工作……”

她用一只手捂住他的嘴。

“我爱你.我的亲爱的。”

他开始火热地吻她纤秀的、玫瑰色的手。叶琳娜并不把手从他唇边抽回来,而是怀着一种孩子般的喜悦和勇敢的好奇凝视着,看他怎样忽而在她掌l心上,忽而在她指尖上盖满许许多多的亲吻……

忽然她脸红了,把自己的面孔藏进他的怀中。

他柔情地托起她的头,凝神直视着她的眼睛。

“那么,你好呀,”他对她说,“我的众人面前和上帝面前的妻子!”

于是,他们从此永远结合在一起。一个俄罗斯少女就这样坚定不移地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寄托和终身的伴侣,而且也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在这一小段情景和对话中,有着叶琳娜和英沙罗夫两个主人公的全部的性格、情感、思想、激情、理想和追求。一个革命家也是需要爱、也是会爱的,是吗?叶琳娜的爱使英沙罗夫一向顽强的心被感化得柔软了,同时也给了他无穷无尽的继续去冲锋陷阵的勇气和力量。而在他的怀抱里,在他的事业的熔炼中,叶琳娜的天性也会一天天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辉,她的人生价值将得到完美的体现。我们从这一段对话中看见,叶琳娜已经下了怎样巨大的决心要跟随英沙罗夫走上为革命献身的道路。而正是他们之间由一种同样高度的人性品格和同样庞大的人生追求联系起来的爱情,使得叶琳娜能够长此坦然地选择了这条道路。这一小段描写可以说是《前夜》这部作品的精华,也是屠格涅夫大量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篇章。文学好比美酒,能使人心醉,而这一段描写更是酒中之酒,它甘美、醇香得沁人心脾,也集中地突现出这两位主人公的性格内涵,令人一读难忘。

这一段文学几乎不需要我们作更多的字句上的分析,读者便能自我领会与欣赏。为使你能够深入地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与价值,我郑重推荐你找一本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来,翻到其中的一首题为《门槛》的作品读一读,并把二者作一番比较。我想.你是会发现,它们在内容、篇章结构,甚至遣词用句上是多么地相似。显然屠格涅夫在写作《前夜》的将近二十年以后,写《门槛》这篇散文诗时,心中是带着他当年描写这场情景时的深深的记忆和印象的。《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在《门槛》中化为了一个更有概括性的整个革命阵营的形象,而叶琳娜则升华为一个毅然决然要跨越“门槛”的俄罗斯年轻一代的典型形象。《门槛》的最后一句中赞美那位女主人公为神圣的女性,而叶琳娜正是饿罗斯神圣伟大的一代新人当中的一员。我相信,通过这两篇作品对比,定会提高你对《前夜》的理解,也会加深你对屠格涅夫这位作家的喜爱。

智量

1993阜10月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前夜/名作名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伊凡·屠格涅夫
译者 智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67318
开本 32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2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3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55:21